第七章政治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七章政治环境教学目的:掌握:政治环境的涵义、特征。政治环境与政治活动的关系熟悉:政治环境的几个要素了解:中国政治环境的概况课时:2课时第一节政治环境的涵义与特征一、政治环境的涵义(一)、政治地理环境论。这是一种应用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制约和影响政治现象的理论。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就明确论述了地理空间对政治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注释1.度:即度量、分析地理形势。2.量:计量人力与物资资源。3.数:计算可动员的兵力多寡。4.称:衡量敌我实力。5.胜:推算胜负。6.地生度:交兵之先度量地理形势。7.度生量:按地理形势而知人物力之强弱。8.量生数:按人物力可知可动员兵力多寡。9.数生称:按兵员多寡可衡量双方实力。10.称生胜:以双方实力对比,可测知胜负形势。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在其著作《地理学》中提出了以大陆为着眼点来划分全球的政治区域的观点,并认为地理环境是人们的品性和政治行为的决定因素。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专门阐述了法和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开始出现了以拉采尔为代表的专门研究政治行为的地理环境因素的独立学科——地缘政治学。(二)、政治生态环境论。这是一种应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和生态学原理来分析政治环境的理论。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起因于工业文明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威胁和人类生存危机意识的觉醒。从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发表著名的《增长的极限》和《人类处在转折点》两份报告之后,尤其是在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以后,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开始成为国际社会、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此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逐渐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关系范围,开始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拓展,当然也扩展到政治领域,并逐渐转型为一个政治性问题,形成了分析与阐释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互动关系的政治生态环境论。政治生态环境论对政治环境要素的分析,从以自然生态状况为中心的价值评判,到把政治——社会——自然视为一个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巨型系统,进而提出应对政治系统周围的各种环境因素给予普遍关注,无疑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研究政治环境问题的视野。(三)、政治环境的概念我们的政治环境分析主要选择在“政治的环境”的意义上展开,即以政治为中心事物,综合考察政治与其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由于政治现象并不是简单唯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各种各样的政治现象相互联结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开放的复杂体系。当将社会政治生活视为一个完整体系的时候,“政治的环境”实际上就是政治体系的外部环境。然而,构成政治体系的各种政治现象除了要共同受制于外部环境因素以外,还有一个相互之间的作用与影响问题。相对于某一种政治现象而言,其他政治现象以及整个政治体系的状态,实际上也是它生存与发展所面对的环境问题,这就是政治体系的2内部环境。在政治体系内部各种政治现象之中,政治主体现象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是最基本、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因此,政治环境概念所关涉的“中心事物”应定位于政治主体现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所谓政治环境就是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生活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是为政治主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的总和,是为政治主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主体活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二、政治环境的特征(一)政治环境要素分类。对政治环境要素进行分类,首先必须明确如下三个紧紧相扣的问题:第一、要明确相对于环境要素的中心事物。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于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现象和条件,因此,对中心事物的确定,是分析环境要素的前提和出发点。政治环境的中心事物当然是政治,但由于政治的表象是异常繁多和复杂的,有必要对政治中心事物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确定。因为这直接关系着政治环境要素的范围和类别。第二、要把握环境要素与政治中心事物的联系程度。在众多的环境要素之中,各种要素与政治中心事物的联系程度不可能是完全等同的,有的可能是直接的、密切的,有的可能是外在的、间接的。与政治中心事物的联系程度是区分环境要素的重要根据之一。第三、要着眼于各种环境要素自身的属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是对政治环境进行分类的基础和直接根据。对上述三个问题的认识不同,也就导致了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同,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对政治中心事物的确定。基于上述认识,我们首先将政治中心事物确定为政治主体。因为政治主体不管是个体类的政治角色,还是集体类的政治组织,既是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中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又是各种政治环境因素作用与影响的最主要承受者和调节者。因此,我们将政治主体从事政治实践所面对的一切事象和条件,统称为环境要素。其次,我们根据政治的本质和政治主体与环境要素联系程度的不同,将政治环境要素区分为政治体系内环境和政治体系外环境。政治的本质决定着政治体系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区别,而政治体系不仅是政治主体从事政治实践的基本空间和领域,而且更是政治主体从事政治实践所直接面对的环境因素。因此,我们将政治体系作为区别环境要素基本范围的界限。最后,根据环境要素的基本特性对它们进行具体分类。政治体系内环境包括各种政治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状况与结构模式等;政治体系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文化环境等国内要素以及国际环境等国际要素。我们将在下节中详细分析政治体系外环境。(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征政治环境是由众多要素结构形成的综合体,其基本特征主要有:1、整体性与层次性。政治环境的各个构成要素虽然性质、状态及作用各异,但它们并不是绝对隔离、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交叉、相互协调配合的,共同构成复杂的政治环境整体,其中某一种要素发生作用,都会牵动其他要素的连锁作用。如果某一要素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异,从而影响甚至破坏政治环境整体的稳定和协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全面的眼光,从整体上来把握政治环境。同时,在政治环境整体内部,各环境要素的分布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有序地分布和排列的,如果运用生态学中的“圈层”理论来加以阐释,那么政治环境的结构层次可分解为经济圈、文化圈、地理环境圈等不同圈层,分别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政治主体。2、稳定性和可塑性。政治主体所面对的整体空间环境并不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而是相对稳定的。无论政治环境的整体存在状态,还是环境要素的个体存在状态,都是富有连续性的,并且它们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渐进的,具有持续性。政治环境的这种稳定性,不仅为政治主体适应政治环境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而且使政治主体认识和把握政治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结构规律和变化发展规律成为可能。实际上,政治主体正是可以通过对政治环境内在的规3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并进而利用规律去调整政治环境结构及其作用方式,去维持或改变塑造政治环境的存在和发展状态。3、广泛性和复杂性。政治环境所包含的要素是十分广泛的,涉及的层面相当宽,而且其结构和互动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政治环境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表现在构成要素方面,既有自然或天然的,又有社会或人文的;既有物质的,又有非物质的;既有较为稳定的,又有变化较快的。其二是表现在相互作用关系方面,政治环境各要素之间及其与政治主体之间,都处于普遍的极其广泛而又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之中。一般来说,自然的、较为稳定的环境要素对政治主体和其他环境要素的作用与影响较小,但却较为恒定和持久;人文的变化较快的环境要素对政治主体和其他环境要素的作用和影响较大,但却短暂和易变,而且各环境要素的具体作用和影响也有很大差异,情形更为复杂。境要素对政治主体和其他环境要素的作用与影响较小,但却较为恒定和持久;人文的、变化较快的环境要素对政治主体和其他环境要素的作用和影响较大,但却短暂和易变,而且各环境要素的具体作用和影响也有很大差异,情形更为复杂。4、绝对性和相对性。就一般意义而言,政治主体总是要面对各种环境因素,而且永远也不能摆脱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政治环境因素的存在及其影响是绝对的、永恒的。但由于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政治主体是具体的,其生存和活动于其中的政治体系也是特定的,因此,每一具体的政治主体和特定的政治体系的环境要素都是相对的,它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具有特殊性的,不会与其他政治主体和政治体系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政治环境,既要进行宏观整体性的一般分析,又要进行对特定环境要素的具体分析。第二节政治环境的诸要素解析政治环境的构成要素很多,凡是影响和作用于政治系统的背景和事物,都是政治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经济、地理、文化、民族、利益集团、宗教、国际政治等等。这些要素又可分为国内要素和国际要素两大类,它们共同构成政治系统所处的政治环境整体,规定或影响着政治系统的基本状况、运行方向和发展进程。在政治环境的诸要素中,经济是对政治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要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关系,不仅决定着国家政权的状况和性质,而且直接影响到统治阶级政治决策的整个过程以及国家政权的结构和运行。一、政治环境的国内要素(一)、经济。经济要素主要是指政治系统所处的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状况、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经济要素是构成政治环境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它对政治系统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经济制度状况决定着政治系统的性质。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家的政治制度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联系,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正如恩格斯指出:“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国家的愿望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1]国家的性质以及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只能从经济事实中才能最终得到说明和找到答案。第二、经济结构状况决定着国家职能部门、管理部门的结构与功能。任何国家,其职能部门、管理机构的设置,都是与该国的生产力布局、国民经济的结构状况相适应的,如在亚非拉某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矿产的开采、加工、提炼和对外贸易,成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部门,因此在这些国家中对矿产资源及其相关事物进行管理时,其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职能在政治系统内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三、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政治系统的国际地位。“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状况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集中的表现”。[2]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最主要的取决于经济实力。一国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势力,在国际事务中才可能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大的“发言权”。4第四、经济状况决定政治系统和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与发展。经济结构是否合理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成败往往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以及政治舆论、社会政治生活发展的走向。总的看来,经济要素对政治系统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但也必须看到政治系统和社会政治生活也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任何政治系统都要适应一定的经济关系,同时又不断地改变经济关系,使之朝着有利于政治系统的方向演化。由于国家是确定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经济改革和实行经济管理的主体,因而它要代表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意志,确立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与总目标,并运用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管理职能对经济进行全面性的统一管理。与此同时,政治系统和社会政治生活对经济状况也能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如封闭、保守、落后的政治系统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要素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对人类社会有影响的各种自然物质要素与条件。对于政治系统而言,地理环境构成要素最主要的成份有国土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资源与气候,而国土地理位置又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地理环境对政治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是政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