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2005.6第三单元水环境与健康环境卫生学2005.6[目的要求]掌握水体、饮用水、安全饮用水的概念;了解水的卫生学意义,掌握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了解饮用水的调查与评价;掌握安全饮用水的保证措施;掌握废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教学组织与方法]理论课讲授18学时,实验课12学时。环境卫生学2005.6第一部分关于水的基本概念Section1Coceptionaboutwater第二部分水质调查与评价Section2Waterqualityinvestigationandevaluation第三部分保证饮水安全的措施Section3Measuresforkeepingthedrinkingwatersafe第四部分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处理Section4Industrialwastewateranddomesticsewage理论课教学内容Teachingcontentsintheory环境卫生学2005.6饮水硬度测定Drinkingwaterhardnessassay五日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OxygenDemandduring5days水中三氮的测定Ammonianitrogen,nitriteandnitratetestinwater饮水消毒Drinkingwaterdisinfection环境样品的采样与预处理Samplingandpretreatmentofsamplesinenvironment实习内容Practisingcontents环境卫生学2005.6水环境与健康第一部分关于水的基本概念·怎样认识水·水体、饮用水、废水之间的关系一、水的概况二、水的卫生学意义三、水及涉水产品的基本要求环境卫生学2005.6水环境与健康第二部分水质的调查、监测、监督及评价一、水体(一)调查和监测目的(二)调查指标结果的综合评价二、饮用水一)饮用水的调查、监测和监督二)饮水安全性评价三、应急事件的处理(一)水体发生严重污染事故的应急性调查原则(二)饮用水应急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环境卫生学2005.6水环境与健康第三部分饮用水安全的保证措施·集中式给水(一)水源选择(二)饮用水的水质处理常规处理:净化、消毒特殊处理:除氟、除铁和除锰、除藻和除臭、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三)做好水源、水厂、输水管网及供管水人员的卫生防护与管理环境卫生学2005.6水环境与健康第三部分饮用水安全的保证措施·分散式给水(一)水源选择及常用净化消毒方法和效果评价(二)泉水卫生(三)地表水卫生(四)雨雪水卫生(五)桶装水卫生·农村饮水1.特点2.要求3.注意事项环境卫生学2005.6水环境与健康第四部分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处理环境卫生学2005.6●关于水的基本概念(conceptionofwater)第一部分关于水的基本概念水,分子式为H2O,在自然界以水体的方式存在。引言(introduction)环境卫生学2005.6………………………………………………………………1、水体(waterbody):地球表面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水、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底泥。环境卫生学2005.62、生活饮用水(drinkingwater)(1)集中式供水单位直接供给居民的;(2)包括供居民饮用的饮水及生活用水(淘米、做饭、个人卫生等);(3)饮用水是居民终生饮用的,与饮料水不同。环境卫生学2005.63、纯净水纯水是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经初步净化、软化(视原水硬度而定),主要采用反渗透、电渗析、蒸馏等工艺使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全部去除,其电导率小于10μs/cm2,浊度≤1度,即除水分子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化学成分。用于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的纯水其电导率小于5μs/cm2或更低,其商品名称为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净水是以市政自来水为原水通过吸附(多为活性炭或加入铜锌合金)、超滤(多用中空纤维膜或素烧瓷滤芯)以去除水中有害物质而保留原水的化学特征,即保留原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环境卫生学2005.64、矿泉水(mineralwater)天然矿泉水是储存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且含有偏硅酸、锶、锌、溴等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达到限量值的泉水,经过过滤等工艺而成。它除含有上述特定的元素外,还含有较多的溶解性矿物质。人工矿化水是在纯水中加了某些微量元素,使其某一微量元素达到天然矿泉水的限量值。环境卫生学2005.65、安全饮用水(safedrinkingwater)符合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环境卫生学2005.66、废水(wastewater)亦称污水。在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净水被使用后,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要发生变化,其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称之。环境卫生学2005.6●水体、饮用水、废水之间的关系:废水环境自净或人为处理水体饮用水使用后水质较好或处理后达标受到污染环境卫生学2005.6一)自然界水的分布和循环及水资源种类、卫生学特征70%30%水覆盖区域无水区域地球—水的行星(蕴水总量约14亿Km3)一、水的概况环境卫生学2005.6地球蕴水总量约14亿Km3,地球表面约有70%以上被水覆盖,所以,地球素有水的行星之称。3.5%海水96.5%海水淡水淡水地下水1.71%冰雪水1.74%湖泊水0.013%沼泽水0.0008%河水0.0002%大气水0.001%生物水0.0001%环境卫生学2005.6由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在地球表面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加上地表水分蒸发量受气候、地表植被的影响,地表蕴水量差异很大,某些地区水资源缺乏,第三世界国家普遍缺水(尤非洲),有30多个国家干旱。环境卫生学2005.62.水循环(Watercirculation)自然界的水在太阳热力作用下发生形态变化,蒸发的水分随着气流运行而转移,遇冷凝结成云或以降水的形式到达地表,到达地表的水又重新蒸发、凝结、降落,这种循环过程持续不断,称之。环境卫生学2005.6水循环小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完成的循环大循环自海洋蒸发的部分水汽,随气流转移至陆地上空,并以降水形式到达地面后,经过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再归入海洋的这种复杂的水循环。环境卫生学2005.6·图解江河湖海雨雪雹蒸气雨雪雹海水地下水蒸汽大循环示意图环境卫生学2005.63、我国水资源概况相对贫乏分布不均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仅为3500多万KM3,且分布不均。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因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而形成季节性雨水。所以,在地理上出现东南多雨,西北干旱的地理性差异,致使90%的地面径流和70%的地下径流分布在面积不到全国50%的南方。环境卫生学2005.6南水北调工程(补充内容,了解)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国大陆地势形成三个阶梯。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环境卫生学2005.6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环境卫生学2005.64、我省的水资源概况我省属于喀斯特地质(主要是碳酸钙岩石),岩石圈结构不完整,地面水渗漏严重。故有“地下水滚滚流,地面水贵如油”之说。贵阳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卫生学2005.6(二)水资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3)悬浮物质(二)水资源及其卫生学特征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溶解性物质胶体物质悬浮物质天然水所含物质环境卫生学2005.61、水资源种类降水(precipitation)由地表蒸发至大气的水汽随着气流传播各处,在特定条件下,遇冷凝结成高度分散的液态和固态的凝结物,并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下来,统称为降水。地面水(surfacewater)降水在地面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地下水(undergroundwater)降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形成的水体。环境卫生学2005.6地层不透水层透水层由颗粒细小、致密的黏土及岩石构成由颗粒较大的沙、砾石组成,能渗水与存水环境卫生学2005.6地下水潜藏在地表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间的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由地表裂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泉水环境卫生学2005.6环境卫生学2005.62、卫生学特征(1)水质较好,含矿物质少(2)水量无保证,受季节、地域影响较大(3)不同地区降水组成不同(4)能反映大气物质组成,易被污染降水卫生学特征环境卫生学2005.6(1)水质较软,含矿物质较少(2)浑浊度大,细菌含量高(3)水中溶解氧含量高(4)丰水期(一年中降水最多)时,水量最大枯水期(一年中降水最少)时,水量最小地面水卫生学特征环境卫生学2005.6(1)硬度较大,含矿物盐类较多(2)所含的溶解氧量较少(3)物理性状较好,细菌含量较少地下水卫生学特征环境卫生学2005.6(1)水质物理性状较好(2)细菌较地面少(3)水质较硬(4)溶解氧较低浅层地下水卫生学特征环境卫生学2005.6(1)透明无色,水温恒定(2)细菌数很少(3)盐类含量多,硬度大深层地下水卫生学特征常作为城镇或企业的集中式供水水源。泉水卫生学特征:与相应层的地下水相似。环境卫生学2005.61.对淡水的需求急剧增长2.水资源污染严重二)水资源利用现状环境卫生学2005.6(1)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3)调节体温(4)体液有良好的润滑作用(5)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生化代谢生理学意义(1)在农业上的基本用途—灌溉(2)在动力和工业方面的应用广泛。(3)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事业应用性意义(一)有利作用(二)不利方面二、水的卫生学意义环境卫生学2005.6(二)水的不利作用A、原有水质不良或受到污染均会造成危害:1、物理方面1)热污染(thermalpollution)冷却水是水体热污染的主要来源。(1)增加水中悬浮物的沉降速度(2)加快水分蒸发(3)增加水中化学反应的速度(4)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5)影响藻类生长(6)影响鱼类水体水温增加导致环境卫生学2005.62)放射性污染(radioactivepollution):天然放射性物质一部分是在地球形成时结合在地球中的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另一部分来自宇宙射线的作用。它们主要有40K、14C、238U、232Th等。这些物质可通过降雨、岩石风化、采矿和选矿等过程进入水体。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核试验、核战争、核舰艇、核燃料再生及各种含放射性的药剂。可通过降雨、地面水的径流、废水排放等方式进入水体。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对水生生物的影响(3)对农作物的影响环境卫生学2005.62、化学方面水体的化学性污染可分为有机性和无机性污染。1)无机污染(inorganicpollution)主要来源于工矿业的废水和生活污水。(1)汞和甲基汞·公害事件:水俣病事件水俣病:甲基汞能引起慢性汞中毒。最典型的实例是发生在日本九州岛水俣地区因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即水俣病。环境卫生学2005.6①发病经过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首先,动物出现异常现象随后,病例出现视野向心性狭窄,视力不降。主要为眼球运动功能不协调,。运动失调,反应迟钝。听力障碍(高音障碍,能听见声音不懂意思)。合并症:肾损害、糖尿病、高血压主要临床症状环境卫生学2005.6②病因学研究:1956年开始,至1968年日本政府才断定水俣病是甲基汞所致。环境卫生学2005.6③发病机理无机汞甲基汞氯化甲基汞水体人体水生食物链胃酸随血流进入各器官主要侵犯脑环境卫生学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