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乡愁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通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乡愁》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2、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3、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4、背诵本诗。5、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四个时段,四个意象。)教学难点:一咏三叹,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3.教学用具1、教师搜索图片或视频,有关文字资料。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4.标签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再初步结合我校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学生回答: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学生回答: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学生回答: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2、引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二、检查预习1、请大家打开课本,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学生回答: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学生回答: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学生回答: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奇。2、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三、朗读吟诵1、先范读,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听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学生回答: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学生回答:诗歌的节奏按照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4、一名学生朗读后,学生点评。5、指导诗的节奏和重音。“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6、接着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7、音画欣赏四、研读感悟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既然采用了叙事的形式,叙述了什么事?生: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2、诗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学生回答: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看出诗人渴望和祖国团圆。3、同学们学习诗歌的方法很巧妙,“诗以一字为工”,光靠读是不够的,还要仔细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挖掘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我们进入第二乐章,这就是琢磨品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同学们分组讨论:诗歌当中有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4、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小小的”、“窄窄的”这两个形容词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学生回答:“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组意象是乡愁这一抽象情绪的具体对应物,具体生动。学生回答:“小时候„„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诗,既写出了诗人的经历,又体现出了诗人情感的步步增强。学生回答:“这头”、“那头”,这两个表示方位的词语,用空间上的隔离来表示诗人产生的乡愁。„„5、美丽的语言,忧伤的乡愁,通过对局部语言的品味,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精练含蓄、富有感染力,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让我们大家从整体上再去发现、总结诗歌的新奇美。学生回答:这首诗意象独特,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邮票”等前三个意象是铺垫,末节抒发了爱国主义深情。学生回答:诗歌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组构全篇,层层深入,及至最后,集中抒发了诗人思念大陆的强烈感情,构思精巧。学生回答:全诗都采用“乡愁是„„”的句式,既写出了乡愁,又分清了层次脉络。„„五、拓展提升1、《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丽的恋歌,我们在感受诗人这种真挚的情感之余,何不来尝试一下,模仿“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学生仿写: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学生仿写:乡愁是雕刻在记忆中的古老的童话。学生仿写:乡愁是远行时母亲久久的伫望。学生仿写:乡愁是故乡的天空中放飞的风筝。„„2、同学们,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让我们期盼大陆和台湾的统一早日来到。3、阅读欣赏4、集体背诵板书乡愁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个人思乡之情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推后来-坟墓-母子死别进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普遍的家国之情托物寄情六、教学反思《乡愁》是一首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诗人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对于这首诗歌的学习,我既没有要求学生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也没有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而是按照“朗读——品味——发现”这样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发现诗歌的新奇美,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的层次。针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在这里,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地感受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一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的精神,既有个人的见解,又有集体的智慧,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学生的即兴写诗,是让他们借助这种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他们积累的学习语文的宝贵财富。当学生的生活体验被引发时,学生的情感就会自然地抒发出来,而不是刻意地模仿。这个练习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说出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是在于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乡愁》优秀教案【第二篇】3乡愁在中国文化长河里,乡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很多文人墨客,或遭战乱,背井离乡;或遭贬谪,辗转他乡;或不被理解,异乡漂泊……无论怎样,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是他们心头永远也无法释怀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一位台湾诗人的游子心声吧!1.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浓厚强烈的思乡愁绪。2.通过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理解这些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3.抓住“小时候”“长大后”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诗歌精巧的构思和严谨的结构。4.体会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加以运用。一、新课导入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大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他们对故乡的眷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思乡情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愫,“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情感,让漫漫人生多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诗人们把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使我们品味到思乡的凄婉哀伤,感受到思亲的绵延悠长。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去体味一个游子对祖国的赤子衷肠。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思乡思亲名句。(1)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作者链接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朗诵全诗,探究问题: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交流点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二)文本探究1.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乡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运用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2.“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形象分别寄托了作者在什么年龄段的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邮票——少年——母子深情;船票——青年——夫妻恩爱;坟墓——中年——生死别离;海峡——老年——思乡之愁。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交流点拨如果去掉第四节,这首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三)语言品析1.“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再加上“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是不是说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交流点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2.找出这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请用“__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交流点拨生甲:“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生乙:“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生丙:“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生丁:对应的诗句字数相同,呈现出一种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层递进。四、板书设计五、拓展延伸1.这首诗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乡愁,将抽象的感情物化了。在许多古典诗歌中,也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