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管理的环境29第三章管理的环境章首语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的特点及其变化必然制约管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的选择。组织作为一个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需要不断地与外界进行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其运行和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管理环境的研究,就是要通过分析管理活动的内外影响因素,为管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依据。本章主要从管理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全球化管理与多元化、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外部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又对组织活动起制约作用。外部环境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可能给组织带来两种影响:一是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另一种可能是环境在变化过程中为组织生存造成某种威胁。内部环境指组织内部的资源拥有情况和利用情况,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组织不仅在客观上拥有的资源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在主观上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组织文化对个人的行为倾向、对决策的方案选择、对决策活动的组织实施都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之一,以国际化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对组织实行全球化、多元化的管理成为一个组织长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的研究,则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管理理论,并将对管理实践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第一节管理的外部环境一、外部一般环境组织的外部环境指存在于组织界限之外,并可能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和。这些因素可以划分为外部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两大类。管理的外部环境外部一般环境外部特殊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自然资源环境竞争对手资源供应者顾客政府公众下面先分析外部一般环境。外部一般环境就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等五个方面。(一)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是指总的政治形势及立法和司法现状,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人民的政治倾向以及国家制定的有关法令、法规等。组织管理者必须通过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了解国家和政府目前禁止组织干什么,允许组织干什么,鼓励组织干什么,从而使组织活动符合社会利益和国家规定,受到政府的保护和支持。第三章管理的环境30(二)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指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例如,人口数量众多既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又可能因其基本生活需求难以充分满足,从而构成经济发展的障碍;宏观经济的整体繁荣可以为企业等经济组织提供蓬勃发展的机会,而宏观的衰退则可能给所有经济组织带来生存的困难。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是指组织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的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假如其他条件不变,一个地区的就业越充分,收入水平越高,那么该地区的购买能力就越高,对某种活动及其产品的需求就越大。一个地区的经济收入水平对其他非经济组织的活动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三)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指教育水平、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商业习惯等。社会文化环境对组织往往具有重要的影响:从组织内部看,会影响组织文化和员工的工作表现;从组织外部看,人们的信念、价值观、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会影响甚至改变消费者偏好乃至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对社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四)技术环境技术环境通常指社会科技总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技术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尤为明显。不同的产品,代表着不同的技术水平,对劳动者和劳动条件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关注技术环境的变化,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技术环境的研究,除了要考虑与所处领域的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外,还应及时了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资和支持重点、该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和研究开发经费总额、技术转移和技术商品化速度、专利及其保护情况等方面的内容。(五)自然资源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主要指组织所处的外部自然条件状况,通常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素。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既给组织带来发展的机会,也会给组织的运行和发展带来某种威胁或限制。二、外部特殊环境组织不仅在一般环境中生存,而且在特殊领域内活动。外部特殊环境就是指对特定组织构成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是与某一具体的决策活动和处理转换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种特殊力量的总和。外部特殊环境又称特定环境、具体环境、任务环境,主要包括竞争对手、资源供应者、顾客、政府和公众五个因素。(一)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是指与组织在资源的取得、分配与使用方面进行争夺的其他人或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竞争对手,即使是垄断组织也不例外。忽略竞争对手行为的组织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竞争不仅发生在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相同服务的不同组织之间,有时两个产品或服务完全不相关的组织也会为有限的资源而展开竞争,其中最常见的有人才竞争、资金竞争、原材料竞争等。如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企业因争取银行的一笔贷款而形成临时性竞争关系。汽车公司也可以把房地产公司看成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买了房子可能就没有钱买汽车了。当然,竞争中也会经常出现合作与联盟,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使用竞第三章管理的环境31争中的合作和联盟手段,以达到双赢目的。(二)资源供应者资源供应者即供应商,是组织从外部获取投入或要素的来源。主要包括原材料的供应者、机器设备的供应者、劳动力的供应者、资金的供应者和信息情报资料的供应者等。管理当局需要处理好与资源供应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持续供应,寻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所需的投入的稳定供应,它们的不可获得或延误,都将极大地降低组织效果。(三)顾客顾客指组织的服务对象,即组织向外部环境输出的各种要素的实际或潜在的使用者或享受者。组织与顾客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组织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存在的。组织生产的每一个产品,都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没有需求,生产就变成了一种无意义的行为。有些组织,如政府、学校,虽然不生产实物产品,但这些组织的存在为社会提供了服务,这种服务就是它们的产品——无形产品。另一方面,顾客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组织只有不断地满足顾客变化了的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四)政府政府机构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对组织的行为需要从全社会利益角度,进行必要的调节和控制。政府代表公共利益,负责对社会进行管理,它规定组织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政府的相关机构依法对社会的各类组织进行监督,对有违法行为的组织施加压力。正是由于政府对组织有多方面的行为和利益影响,所以管理者必须正确对待和努力协调组织与政府的关系。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首要的一条就是要依法行事,这是正确处理组织与政府关系的基础。其次就是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增进政府对组织的了解和支持;第三就是要主动协助政府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如出资赞助公益事业、提供就业机会、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等,以求得政府的信赖。(五)公众公众指所有实际上或潜在的关注、影响一个组织达到其目标的社会组织、金融机构、各类媒体、社区居民及个人。社会组织通常指具有特殊利益的集团,如青少年权益保护委员会、消费者协会、企业家协会、绿色和平组织等,它们都代表着相关利益群体,保护其成员的利益。这些利益集团虽无政府机构那样的行政权力,但其多数行动会获得政府支持,并且有些利益集团本身就与政府关系密切。它们时刻关注组织的行为,并通过向组织施加压力来迫使组织改变其决策。金融机构指关心并可能影响组织获得资金能力的团体,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各类媒体指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大众传播媒介。社区居民指组织所在地附近的居民。组织是否在居民心中留有良好印象,对于经营性组织,将直接影响其盈利能力;对于非经营组织则会提高或降低其受欢迎的程度。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方面,外部环境因素作用于组织,对其管理活动及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也就是说,组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另一方面,组织又反作用于外部环境,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影响和改变环境,甚至创造适应组织发展所需要的新环境。外部环境要求组织必须适应之组织可以影响和改变外部环境组织外部环境第三章管理的环境32(一)组织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对于已经形成的外部环境,组织必须适应之。组织必须根据外部环境能提供什么要素,以及外部环境需要组织提供什么,来决定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组织只有适应并设法满足外部环境的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那些产品和服务没有销路,或资源没有充分保障的组织,注定是要被环境所淘汰的。任何组织要想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主动了解、认识、掌握环境,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并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领域和内部组织结构,寻求和把握组织生存发展的机会。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具体策略包括:合理选择经营领域;聘任合适的高级管理人员;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加强计划和预测;采取缓冲压力的保护性措施(如保持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库存、建立内部人才交流中心、进行员工培训等);调整职位和部门,提高组织的有机化程度,保持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二)组织可以影响和改变外部环境组织不断要适应环境,而且还要反作用于外部环境,通过影响,甚至改变外部环境,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前所述,外部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从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反作用来看,组织对特殊环境的反作用程度比较高,而对一般环境的反作用程度则会比较低。也就是说,从短期的观点看,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为自身改善或者选择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特殊环境,却很难为自身改变或选择一个良好的一般环境。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组织仍然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改变自身所处的一般环境,使之更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组织对外部环境发挥能动作用的具体策略包括:广告宣传;签订长期合同;兼并、收购或建立战略联盟;影响政府和权力机构的决策。(三)组织与外部环境关系的实质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揭示了管理的任务所在,即组织要通过有效的管理,使组织能适应外部环境;同时,要通过组织的有效管理,为组织改善、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说使组织适应外部环境是一种被动管理的话,那么,为组织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则是一种主动式的管理。第二节管理的内部环境一、内部环境的内涵内部环境由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内部物质环境研究是要分析组织内部各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和利用能力,内部文化环境研究则是考察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管理的内部环境内部物质环境内部文化环境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五要素说: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和仪式、文化网络四要素说: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管理文化、形象文化三要素说: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两要素说:总文化、亚文化第三章管理的环境33(一)内部物质环境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资源来进行。这些资源的拥有状况和利用情况,影响甚至决定着组织活动的效率和规模。组织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不同,需要利用的资源也有所区别。对大多数组织而言,内部物质环境主要由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人力资源研究指根据不同的标准将人力资源划分成不同类型,并分析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员的数量、素质和使用状况。物力资源研究指对在组织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物质条件的拥有数量和利用程度进行分析。财力资源研究指了解组织的资金拥有情况、构成情况、筹措渠道及利用情况,分析组织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去组织新业务的挖掘、原有活动条件和手段的改造,在资金利用上是否还有其他潜力可挖等。(二)组织文化环境组织文化指能影响或决定组织成员行为方式倾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随着组织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中,组织缔造者以及后来的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及领导风格都具有重要影响。本节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