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化与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一、文化与环境1、文化与文明文化:广义定义: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定义:泰勒(1871《原始文化》):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等,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全部能力和习性的复合体。辞海定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制度和组织机构小结:文化是人类对自然与改变。文化的层次与特点文化的层次:物质文化: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器物层)精神文化:思想、意识、传统、知识、技术(观念层)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法律、制度、行为准则、习俗(制度层)文化的特点:继承性、阶级性、民族性、地域性文明人类文化的进步状态。(相对野蛮而言)主要人类文明: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国以及古希腊、马雅文明、印加文明生态文明概念:人类在对待人类与自然关系上的进步。内容: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觉悟所产生的新理念。这种新理念所派生的人类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修养。生态文明发展的三个时期1绝对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人类功利主义时期2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时期:挪威哲学家纳斯称之为“浅生态运动(TheShallowEcologyMovement),反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持续的健康和富裕。在基本不触动人类伦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前提下,单纯依靠技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2、文化与环境1环境是文化的物质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衣、食、住、行的生活文化第一型生产方式2环境影响人们的观念意识空间的开阔与闭塞、环境的多样性与单一性、生存条件的舒适性与艰巨性3地理障碍形成地方文化的空间框架3、文化多样性与文化整合文化多样性价值观:文化多元观与发展观是统一的。文化的个性原则是永恒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的演进是集成和创新的关系,不是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的关系文化多样性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文化具有潜在的价值,一旦失去无法再现文化具有对现实的借鉴作用文化多样性的保护1整体的文化氛围的保护历史文化区2收藏保护地方博物馆的建设、文物保护3保护与开发结合4修旧如旧文化整合涵化、同化与整合:涵化:两种或多种文化体系接触交流引发文化的变化。(如旅游地原有文化发生的变化,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同化: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强制性的改变;强势文化长期涵化)整合: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在互相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融合和吸收,形成新文化的过程。文化整合的方式交流——选择综合——创新流行——沉淀多样性——综合性——多样性文化整合的意义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东亚文化圈地域: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蒙古、新加坡,儒家文化圈(日本、朝鲜、越南都曾自称中华、中国)文化特质:勤劳、节俭、笃学、重伦理家庭、链接儒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汉武帝把孔子学说宗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时期“佛”、“道”、“儒”并称为三教,此后,三教出现合一的趋势。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它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中心,信奉“天地君亲师”,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为六经。其中《乐经》散失,只留存下来《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祭天、祭孔、祭祖是规定的宗教仪式。学说的核心就是强调尊尊、亲亲,维护君父的绝对统治地位,董仲舒尊儒,朱熹宋明理学,强调中庸、和谐、秩序、伦理、人和,注重人的修养,突出反映中国人的价值理念独特的自尊的文化性格西方文化圈1地域:北欧、德国、英国、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新教文化圈,日耳曼语系)基本文化特质:开放、民主、自由、人权、严谨、理性、务实链接:基督教:17亿150多个国家占世界人口32.9%公元一世纪,诞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由耶稣创立。教义原罪说:天堂地狱说:宗教节日:圣诞节(12月25日,东正教1月6日或7日);复活节:耶稣钉死于十字架3日后复活,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东正教相差一、二个星期降灵节:复活后40天升天,50天降临人世开始传道,复活节后的50天万圣节:10月31日,西方鬼节圣母升天节:天主教于公历8月15日举行,东正教于公历8月27日或28日举行。这是关于圣母玛丽亚最古老、神圣的节日感恩节:(北美洲基督教传统节日,而非普世基督教节日)11月的第四个礼拜四(美国),或10月的第三个礼拜六(加拿大)。受难日:复活节前的礼拜五,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于十字架上安息日星期日、礼拜日)圣经: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全球化趋势下的世界文化1对全球化的不同理解:全球资本主义化,美国化,西方化、推行西方国家的民主、人权价值观全球化是超越民族国家主权的人类生活整体化发展趋势,是全球共同性增加的过程,是生产一体化基础上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过程,形成全球普遍价值体系的过程世界各民族融合成全球社会的过程。只认同经济全球化,不承认文化全球化我们的认识全球化是个民族国家之间共同性增加的过程,这种共同性是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成,全球化是一份套餐,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不是也不可能是全球统一、划一的过程。全球化伴随两个过程:即全球本土化和本土全球化多元一体,和而不同2全球化的机制交通通讯发展使时空高度压缩16世纪——19世纪中叶:马车、帆船:16公里/小时19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汽船、火车:50-100公里/小时20世纪30年代——1950:螺旋桨飞机:480-640公里/小时20世纪60年代——800-1200公里/小时24小时行动地球,1分钟信息地球文化互动增加国际旅游;国际会议;平面和立体媒体的交流(后工业时代是文化复制时代)器可制,道虽不可制,但可观,可感染文艺交流镶嵌在民族国家文化中的外国企业文化面向世界的共同问题增加国际安全反恐环境问题打击跨国犯罪难民灾害救助跨国际工程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增加共存共荣,贸易依赖国际金融跨国行动与全球组织网络跨国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一半是款国公司,占全球贸易总量的3/4)国际政府组织:700个,5000次会议/年非政府组织:17000个移民(1.75亿)、劳工、留学、旅游全球化的后果积极后果:民主、人权意识扩张教育文化传播加快多元文化理解的意识增强工作效率提高,闲暇和创造性增加促进全球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中国、印度这样的文明大国崛起提供机遇东方文化得到一定程度普及和认同(瑜伽、太极拳、针灸、儒家学说、柔道、武术等)消极后果极化:落后国家、落后民族、弱势群体(阶级、民族、性别)边缘化,不均衡发展:1966世界人口1/5富裕阶层是最穷的1/5的30倍,1997年扩大到78倍,比尔。盖茨收入超过全世界第18位国家以后任何国家的GDP,非洲占世界贸易份额在2%一下,.少数民族文化不可避免的衰退甚至消亡弹性、不稳定性增加(bolatu理论:富人收入超过穷人5倍时就会产生经济效率低下和内战危机)民族主义、地方主义强烈反弹:1945民族国家51个,1999年增加到185个世界性文化冲突激化(链接)西方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有限主权论、人道主义干预)西方文化的生态危机:快餐式文化:食品、娱乐、暴力文化、色情文化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