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和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正确表示法。我们来看看初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吧!欢迎咨询!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1长方形和正方形活动目标:通过涂色和连线,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并学习分辨这两种图形。活动重点:区别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活动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学习活动流程活动一复习引人1、复习圆形和椭圆形(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2、找出生活中所见的圆形和椭圆形。(球)活动二:认识正方形、长方形1、出示图形,对比图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领读。2、数一数长、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展示交流。有4条边,4个角。3、出示图形让幼儿游戏找朋友。(形和正方形找)4、提问:正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长方形有几个角,几条边。活动三: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1、区别:相同点和不同点。(角。不同点: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2、小组讨论交流,并作出展示。3、作业练习:把正方形涂成红色,把长方形涂成绿色。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2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说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说学法: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择法”,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反馈总结。(一)情境导入(3分钟)我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提出学习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数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二)探索新知(20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过程中,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总结归纳这三个环节。1.首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就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一特点,然后利用周长的定义,让学生独立算出小兔子所走的路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2.在自主探索后,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汇报,学生会得出以下3种算法,6+4+6+4=20,6×2+4×2=20;(6+4)×2=20,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概括出长方形周长的3个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3.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第三种计算公式是最简便的。在此基础上,反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接下来是探索正方形周长公式,有了前面探索长方形周长的铺垫,本环节我完全放手给学生。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5+5+5+5=20;5×4=20,通过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第二种算法简便,重点让学生说出5和4分别代表什么,从而得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三)实践应用(15分钟)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填一填、选一选、判一判等多种形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四)反馈总结(2分钟)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说板书设计: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对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能够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3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教学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课件出示:例2学生独立完成,校对三、知识的迁移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新课标第一网学生独立完成,汇报。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