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初级)苏州科技学院陈建兰手机:13338706191关于考试(1)•考试科目: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科目有两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在答题卡上作答。关于考试(2)•考试题型:•两门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单选题60题,每题1分,共计60分,要求从4个备选项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多选题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要求从5个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选项(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但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宁缺勿滥)。关于考试(3)•考试时间:两门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小时。在规定时间完成这两门考试没有太大问题。•对考生的要求:1、看书时以教材为准。2、通读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3、不要只做(或背)题目而不看书。关于考试(4)•学习策略:•提前预习•认真听老师的讲解,重在理解概念的含义•培训结束之后一定要认真看书、做题目,巩固所学内容•考试时对于不同的题型要采取不同的策略:单选题至关重要,是能否通过的保证,复习时应多花时间;而多选题可采取折中策略,求稳而不求全。•三部分内容:•人类行为•社会环境•人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节人类行为•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二)人类需要的层次(考点)•(三)人类需要的类型(考点)•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二)人类行为的类型•(三)人类行为的特点•(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人类需要→人的动机→人类行为•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类需要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一)人类需要的含义•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要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需要与动物需要的本质区别: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的社会制约•人类需要非常重要:需要是个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它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和外显行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人类需要的层次(考点)•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基本观点:•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低级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而高级需要则是人所特有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需要内容低级的生理性需要生理需要包括饥、渴、衣、住、性等安全需要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解除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于某一群体;伙伴或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与忠诚,同时渴望爱情尊重的需要包括内部尊重与外部尊重。前者即自尊,指个人希望自己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后者则指个人希望自己有地位、有威信,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的理想与抱负得以实现,个人潜能得以发挥,能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是个人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需要•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阿尔德弗尔(C.P.Alderfer)于1969年提出了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该理论把人类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ERG理论三类需要需要内容对接马斯洛理论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生存,包括衣、食、住、行以及组织为使其获得这些基本条件而提供的手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关系需要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类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一部分尊重需要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开拓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来获得满足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ERG理论的特点:•(1)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个体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2)当较高级需要的满足受挫时,个体也可能会退而求其次•(3)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3、莫瑞的需要理论•莫瑞(H.A.Murray)对需要的性质、作用和产生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需要进行了分类,并设计了分析个人需要的主题统觉测验(TAT)•莫瑞提出了需要的特点和作用:•①需要与需要之间相互关联。可能相互融合,也可能发生冲突,或彼此关联•②需要作为力,能够影响并组织个人的知觉、统觉、思维和意向,及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作用)•③需要永远作为力推动着活动,是个性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需要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莫瑞的需要分类需要分类需要内容第一需要(生理性需要)包括对食物、水、排泄、性、避免伤害等几种需要第二需要(心因性需要)与学习任务有关的需要影响学生操作水平的一些需要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需要使人们结合起来的需要使人们分裂的需要(三)人类需要的类型(考点)划分标准需要的类型按需要的起源来划分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按需要的对象来划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按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划分间接需要+直接需要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一)人类行为的含义•人类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行为是指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行为仅指外显的行为(二)人类行为的类型(分类)•1、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行为的起源•本能行为:出自遗传,不需学习即可出现的定型的行为模式。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行为模式。•习得行为: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行为。•天性与教养对人类行为同样重要。•2、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行为对社会的作用•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包括助人、遵守社会规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一个特例-利他行为•反社会行为:攻击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对社会有消极作用,如暴力、伤害他人、破坏社会秩序等•3、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行为的价值判断)•正常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常模的行为•异常行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即个人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寻求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二是观察者的判断,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某种行为正常还是偏差的判断。•统计学标准:如果某人的行为与大多数人相似或一致,在统计上就可以视为常态的、正常的行为,反之则被认为是异常行为。•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个人行为符合当地的社会规则与价值观念,该行为就是正常的,否则被认为异常。•行为适应性标准:如果无法适应社会,就会出现社会化不足的问题,出现异常行为。(三)人类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从进化论的角度,人类行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及种族的繁衍。•2、多样性:人类行为是个复杂系统,存在着各个不同的侧面,有外显的,有内隐的;有来自遗传的,有后天习得的;有生理范畴的,有社会属性的,千姿百态。•3、动态性:人类行为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既有来自身体素质如身高体重变化的影响,也包括由于社会生活条件造成的改变。•4、指向性:人类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指向特定的目标,如听到声音后人的定向反射等。•5、可控性:人类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身行为,使其向着目标前进。这是与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行为最大的不同,人类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具有可塑性。•6、发展性:人类行为是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当前行为是过去行为的延续,而未来行为又必然是当前行为的延续。•(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三方面因素:生物、心理和社会,且交叉影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人在情境中”•第二节社会环境•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二)社会环境的特点•二、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考点)•(一)家庭•(二)朋辈群体•(三)学校•(四)工作单位•(五)社区•(六)文化•(七)大众传媒•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考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与特点(一)社会环境的含义•社会环境:是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社会环境的特点•(1)多样性:社会环境的构成,小到家庭、学校、群体和组织,大到社区、文化和社会制度,涵盖了影响人类行为的不同层次和方方面面。•(2)复杂性:各子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相互交织;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3)稳定性:相对稳定。微观来讲如此,宏观来讲亦如此。•(4)变化性:社会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二、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考点)(一)家庭•家庭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通过家庭教养模式影响个体•家庭教养模式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家庭背景与家庭中过去事件(宏观)横向: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微观)•家庭教养模式类型:娇纵型、支配型、专制型、放任型、冲突型、民主型•家庭氛围对子女的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家庭治疗或家庭社会工作因其独到的视角受到重视。(二)朋辈群体(同辈群体)•朋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儿童期朋辈群体的形成大部分出于偶然性因素,其后朋辈群体的形成则主动选择变得越业越多•朋辈群体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下:•(1)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2)伴随个体的成长,朋辈群体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3)朋辈群体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朋辈群体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动用的资源(三)学校•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最重要的场所,是专门为社会成员(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而设立的正规化的学习机构。•学校对个体(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极大。•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有二:•一是通过长期和系统的正规教育,传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文化和复杂的科学技术知识•二是向儿童和青少年灌输特定社会的价值规范,教育他们遵守规章制度,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学习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学校系统、教师、管理者、家庭、学生及所在社区间交互影响(四)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对其成员的影响:•一是使个人学习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二是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在我国,工作单位对于个体来讲尤其重要(五)社区•社区——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人们生活的外部条件•社区对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四个方面(教材P43)(六)文化•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的总和。•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文化通过依附于语言、文字、艺术作品以及其他文化载体,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进而成为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人类个性心理的影响表现出来,如对人的性格、能力、兴趣、认知、态度等的影响。(七)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六个方面(教材P44)•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帮助个人、团体及组织获取信息、做出判断、满足要求或实现目标。消极影响:传递不恰当的价值观念或行为模式,误导受众,如电视中的暴力画面、网络成瘾问题成为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一个突出问题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考点)•1.人类行为必须适应社会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期待,及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儿童和青少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而成年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小。•环境所导致的童年期创伤会影响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禀赋的制约;同样的,良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