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稳态与环境专题十二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解读考纲内容及能力要求考向定位一、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I4.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二、植物的激素调节6.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7.其他植物激素I8.植物激素的应用Ⅱ三、实验:9.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反射弧各结构功能的实验验证分析2.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递方向的探究3.神经冲动传导的生理变化4.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体现5.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探究与分析6.相关激素间作用的分析判断7.探究胚芽鞘尖端的生理作用及生长素的极性运输8.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实践应用9.探究生长素对生物器官作用的最适浓度10.乙烯生理作用的实验探究考点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基础知识自主疏理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结构基础—反射弧:○1→传入神经→○2→传出神经→○3。(2)基本方式:反射2.兴奋的传导(1)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4后,由相对○5变为显著○6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静息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7;②兴奋的产生: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是○8;(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9;②特点:○10。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各级神经中枢功能不同,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4.人脑的高级功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具有○11、学习、○12和○13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版本差异的内容5.大脑皮层有关功能区的划分(浙江科技版)(1)躯体运动中枢——位于○14,又称“第一运动区”,—般支配对侧运动。(2)躯体感觉中枢——位于○15,一般支配对侧感觉。(3)言语区:人类所特有,分为“书写中枢”(○16区)、“说话中枢”(○17区)、“听话中枢”(○18区)、“阅读中枢”(○19区)。6.大脑皮层运动区和感觉区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浙江科技版)B运动区特点:①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位置呈○20的关系②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21程度有关校对:○1感受器○2神经中枢○3效应器○4感受外界刺激○5静止状态○6活跃状态○7外正内负○8外负内正○9突触后膜○10单向传递○11语言○12记忆○13思维○14中央前回○15中央后回○16w○17S○18H○19V○20倒置○21精细复杂●自主检测过关1.(08北京西城模拟)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完成反射活动所用的时间决定于反射弧的长度B.反射活动的完成不需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2.(08盐城抽样)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3.(08江苏淮安模拟)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4.(08南通一调)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5.(08淮安模拟)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中序号表示)_______。(2)刺激图中b点,则b点发生的膜电位变化是________,图中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3)若刺激d点,图中_____________点可发生兴奋;(4)由图中可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_____个。(5)由此说明: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____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__,其原因是_______。1.D.解析: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2.B.解析: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刺激能传到中枢处理,对刺激有感觉;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肌肉)没有应答,运动障碍。3.D.解析:f处受损,反射弧结构不完整,针刺皮肤,刺激不能传到肌肉。4.C.解析: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突触完成信号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5.答案:(1)神经中枢;①②③④⑤(2)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abedc(3)edc(4)轴突或细胞体;3(5)双向的;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突触小体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考点详解及类型讲解一、神经元、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反射比较如下:种类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通过学习获得的,后天性的反射信号具体的事物直接刺激引起的反应具体事物的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应神经中枢不经过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的功能)一般经过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易消退,需强化适应能力是生存的根本保证(只适应固定不变的环境)扩大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预见性)举例缩手反射谈虎色变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而形成。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退2.反射弧:⑴组成及功能⑵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问题探究:1.反射有哪些类型,其反射弧有何特点?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暂时的,易消退。二、兴奋的传导和传递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1)组成(2)概念区别—神经元、神经纤维和神经: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突起和细胞体两部分组成,突起分树突和轴突两种。神经纤维是指神经元的轴突包括套在轴突外面的髓鞘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许多神经由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1)过程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图形↓实质膜对K+有通透性,K+浓度高于细胞外,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膜对Na+通透性增加,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兴奋部位:Na+内流,内正外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电流方向没有局部电流膜内:兴奋→未兴奋膜外:未兴奋→兴奋(2)特点①生理完整性: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不可能通过断口进行传导。②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在同一神经元上的传导也是双向的。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l)突触: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由此可分为两类:①轴突—细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2)过程:①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等。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特点:①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导致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②传导延搁:递质的产生、释放和作用需要一定时间。③易受组织液中物质的影响: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能影响兴奋的传导。问题探究:2.乙酰胆碱是属于兴奋还是抑制性递质?一种生化毒气能强烈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结果是怎样?2.兴奋性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三、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1.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2.功能区:(1)中央前回(躯体运动中枢):管理对侧躯体的运动。顶部:调节下肢运动中间:调节上肢运动底部:调节头面部肌肉运动(2)中央后回(躯体感觉中枢):管理对侧躯体的感觉。(3)言语区(人类特有)中枢名称别名受损后的病症病症的症状运动性书写中枢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病人可听懂别人的谈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讲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书写、绘图能力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病人可以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病人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懂文字,能听到别人发音,但不懂其含义,病人可以模仿别人说话,但往往是答非所问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病人的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即不能阅读(4)内脏活动中枢①位置:皮层内侧面。②功能:调节血压、呼吸和胃肠运动等。问题探究:3.若人的高级中枢受到损伤,会有什么后果?3.提示:若人受到严重的脑外伤、脑出血等会引起人的大脑皮层丧失活动能力,变成完全没有知觉的“植物人”。4.左、右两大脑半球的功能有何特点?4.通过对“裂脑人”两个半球的研究表明,一个分离半球所拥有的经验,学习和记忆的事物不能传送给另一个半球,两个半球功能上有差别:①右半球在绘画、音乐空间感觉方面占优势,但对语言的理解较差;②左半球在语言、逻辑思维(计算)方面占优势。类型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例1.(06重庆)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破坏前,刺激左后肢和右后肢的反应一样,说明具有这样的反射弧“左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左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后,刺激左后肢体,左,右后肢都不出现收缩的现象,说明是感受器或是传入神经或是神经中枢受到损伤;刺激右后肢,左后肢无反应但右后肢能收缩,说明“右后肢---神经中枢---右后肢”的反射弧完整,而“右后肢---神经中枢---左后肢”的反射弧不完整,说明反射中枢正常,左后肢不收缩说明破坏的是神经中枢之后的结构,根据答案的组合可以确定是C。答案:C变式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③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②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解析:由题干中图示可知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③处为突触结构。当刺激①时,神经纤维的Na+内流,电位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当①切断后,刺激②处,仍能通过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但由于③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从而兴奋只能单向传递,这样其它结构也就没有电位变化了。答案:B规律总结: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神经活动;损伤不同的结构造成的现象如下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没有感觉没有运动没有感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