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环境经济理论环境经济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分析各环境主体的行为及其作用机制。本讲旨在提供环境经济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几个概念环境经济理论–外部不经济理论–经济效率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伦理与环境公平第1节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的两个方向方向1:应用经济学的扩展将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运用、或者扩展到现代环境问题的分析。例如∶可以用“外部不经济”的概念来解释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将环境污染这样一种“外部不经济”现象,引入到市场价格机制中去,即所谓的内部化,我们可以考虑采用“环境税”这样的政策手段。第1节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方向2:从现实出发探索新的理论从现代环境问题的具体问题出发,来探索现实的环境政策所需要的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反向思惟∶实践―政策―政策的理论依据传统理论的空缺∶预防污染理论(污染预防经济学)、基本技术和方法(污染预防规划)----清洁生产多种理论的综合运用的可能性第1节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现代环境问题的四阶段学说环境这种关系问题(人类/自然/社会的关系)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扰乱”(Disturbance)“扭曲”(Distortion)越来越严重“破坏”(Disruption)“崩溃”(Catastrophe)必须采取措施,改善这种关系,避免恶化。第1节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三个政策课题和经济理论的构筑现实的环境问题可以归类为以下的三个方面的基本政策课题:污染防治、自然保护、舒适性维护经济理论和政策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环境经济理论体系。第2节几个概念竞争市场与效率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1、竞争市场与效率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与竞争机制。市场通过价格信号为处于竞争中的主体指示方向。通过竞争,推动和迫使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适应市场者得以生存,不适应者将被淘汰。市场经济由此而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在讨论环境问题时,要对上述概念做出修正和扩展。在环境物品的买方和卖方之间,并不存在现成的市场机制,这主要因为大多数环境物品是免费取用的公共物品,没有价格。因此对环境物品存在“市场失灵”。在现行市场机制下,包括环境物品的帕累托最适度也无法自动实现,更多的结果是低效率或无效率(例如,环境污染)。但是通过为环境物品规定价格或建立市场,就有可能通过竞争市场解决环境问题,并用效率标准判断解决效果。2、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支付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或成本。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效用估价不同,所以他们的支付意愿也不会一样。随着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变动,每一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意程度也会不同,消费者对其支付意愿也会不一样。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愿意为某一商品支付的货币量与消费者在购买该商品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通过需求曲线,很容易计算消费者剩余。3、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私人物品,即可以在市场购买到的那些商品。例如,水果、服装、火车票等等。私人物品具有明确的产权特征,在形体上可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或使用私人物品时有明确的专有性和排他性。与私人物品相反,在现实经济中还大量存在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专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国防、道路、广播等),这种物品被称之为公共物品。许多环境物品也是公共物品,或者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性质(大气质量、河流和公共土地)。公共产品的特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享,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个人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种公共物品的数量或质量。受益的非排他性: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公共产品存在的原因环境保护性公共物品,如大气保护、植树造林、海洋监测、休耕禁渔等。1市场失灵,(市场无法收回成本,没有激励)。2私人部门难以承担的成本或风险,如治理黄河、修建大型基础设施、防御工程、航天、基础科研、进出口贸易的国家担保等。3产权不明确或者产权保护困难,如灯塔等。4规模效应或自然垄断性,如电力、电信、铁路等。5国家安全的需要,国防设施和军队等。6阶级统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治安、公共文化实施、义务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等。7全球化的需要,如优化投资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基础建设、创新科研投资等。4、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环境恶化的两大原因:–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一)市场失灵(政府干预的理由):含义:“价格信号失真”,即价格不能反映市场中供求双方力量对比的真实运动。其结果必然是资源在价格引导下的配置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将由此产生。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不能防止垄断的产生–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市场不能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市场不能保持宏观经济的动态平衡–市场不能保证收入的公平分配。当代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干预措施1反垄断(铁路垄断与山西煤碳、中国石油管理与销售)2消除外部效应3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可能途径4消除引起市场失灵的其他原因要使政府干预有效,还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政府干预的效果必须好于市场机制的效果;第二,政府干预得到的收益必须大于政府干预本身的成本(即制定计划、执行成本和所有由于政府干预而对其他经济部门的造成成本)。垄断与人们被迫行贿例如:在我国煤炭大省山西,200元一吨的煤,在上海可以卖到500元一吨,每吨差价300元左右。而据报道,煤炭经销商所能赚到的只有8—15元,其余的除用来支付铁路运输费等各种应付费用外,大部分用来支付“点装费”----为了向铁路运输部门申请车皮和尽快发货,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负担了这种商业行贿成本。煤球、煤气价格一涨再涨,这是老百姓为“点装费”直接埋单;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练钢成本上升,致使钢材、房价上升,这是老百姓为“点装费”间接埋单。铁路部门的垄断是行政部门赋予的,不是公众赋予的,更不是由市场赋予的,如果控制和监管呢?(二)政府失灵1、含义: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亦称政策失效)2、环境物品的政策失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宏观经济政策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对农业、能源、林业、渔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部门补贴政策刺激了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实际增加了社会成本。另一种是环境政策本身的失误,例如,一项政策没有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反而加速了环境资源的退化。3、造成政府失灵的原因:时滞效应:货币幻觉: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有限理性:政府在决策中不可能穷尽所有信息而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挤出效应:政府和企业都在投资,在投资项目一定的条件下,政府投的多就把企业挤出去了,这就是挤出效应。政府支出的增加可能导致消费和投资的减少奥肯漏桶:政府进行再分配时存在着效率的损失,既财富在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着遗漏国际原因等。4、政策失效可能的结果①把本来正常运行的市场机制扭曲了。②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是成功的,但是对环境产生外部效应。例如,对化肥补贴有助于鼓励农民多施用化肥,但是对土壤和水资源有不良影响。③政策失效的结果比市场失灵更糟。④当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时,政府却没有反应。第3节外部不经济理论一、外部性的概念与分类1外部性的概念英国经济学家Marshall,A.提出来的概念。在有关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文献中,外部性是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概念,最大限度地减弱以至消除外部不经济性的影响,也被视为环境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外部性(externality):也称为外差效应、外在性或外部性效果,指经济活动给当事人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所产生的、没有得到市场承认(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的影响。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果则可以说生产者(或消费者)j对生产者(或消费者)i存在外部影响。外部性即外部成本与外部收益(1)外部成本: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未补偿后者,就称为外部成本,或负的外部经济;(2)外部收益: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称为外部收益,或正的外部经济。第3节外部不经济理论2外部性的分类1)按影响效果划分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例如:私人花园的美景和隔壁邻居音响外部经济性例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这时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产生外部经济性。由图可见,当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效益MSB大于边际私人效益MPB。差额是外部环境效益MEB。种树人投资植树造林时,其投资行为由MPB和边际成本MC决定,这时私人植树量Q1小于由MSB和MC决定的有效植树量Q。当要求私人植树量达到Q时,必须降低植树的成本。因此,如果外部经济性得不到有效补偿,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外部不经济性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边际社会成本MSC大于边际私人成本MPC。差额是外部环境成本MEC。但是一个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种树人砍伐森林时,其砍伐水平由边际效益MB和MPC决定,这时私人砍伐水平Q1大于由MB和MSC决定的有效水平Q。当要求砍伐水平达到Q时,必须提高伐木的价格,因此,如果外部不经济性得不到有效纠正,也会导致资源的配置失误。此时有可能实现帕累托改进。因此,整个经济如果不是高效率的,就可能存在帕累托相关外部效果。2)按外部性的产生领域划分生产的外部性与消费的外部性生产的外部性就是由生产活动所导致的外部性消费的外部性就是由消费行为所带来的外部性以往经济理论重视的是生产领域的外部性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后,关于外部性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展至消费领域,可以把外部性进一步细分。生产与消费外部效应的八种类型外部经济实例外部不经济实例生产对生产生产者对生产者的外部经济水果园园主与养蜂场场主的关系生产者对生产者的外部不经济上游的化工厂对下游渔场的污染生产对消费生产者对消费者的外部经济花园式厂房对周围居民区居民的影响生产者对消费者的外部不经济建筑施工对夜间休息的居民的影响消费对生产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外部经济如居住环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产性投资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外部不经济空调的噪声对隔壁牙医的看病带来的影响消费对消费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外部经济私人花园对过路人的影响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外部不经济隔壁邻居放声高歌影响自己的休息3)按外部性产生的时空划分代内外部性与代际外部性通常的外部性是一种空间概念,主要是从即期考虑资源是否合理配置,即主要是指代内的外部性问题;代际外部性问题主要是要解决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尤其是要消除前代对后代、当代对后代的不利影响。可以把这种外部性称为“当前向未来延伸的外部性”。这种分类源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现在的外部性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同一地区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居民之间的纠纷,而是扩展到了区际之间、国际之间的大问题了,即:代内外部性的空间范围在扩大。同时,代际外部性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淡水短缺等,都已经危及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4)按外部性的方向性划分单向的外部性与交互的外部性单向的外部性是指一方对另一方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例如:化工厂从上游排放废水导致下游渔场鱼产量的减少,而下游的渔场既没有给上游的化工厂产生外部经济效果,也没有产生外部不经济效果,这时就称化工厂给渔场带来的单向的外部性。大量外部性属于单向外部性。交互的外部性是指所有当事人都有权利接近某一资源并可以给彼此施加成本(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