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一节人类行为、社会及其关系一、人类行为•1、定义•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为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2、行为的正常与异常划分•统计规律、社会规范、行为适应性、个人主观感受。二、社会环境•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三、两者的关系•两者的交互影响:环境对人影响大于人对环境的影响。•勒温:B=f(P·E)。在公式中:B代表人类行为;P代表个体,包括一切内在因素;E代表环境。•社会工作核心视角:“人在环境中”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发展简表•时期•任务•危机第二节儿童行为和社会环境一、儿童发展理论•1、鲍尔比的依恋理论•0-3岁依恋,分离即产生焦虑•2、皮亚杰的认知理论•0-2,感觉运动期,通过人偶学习五官不易成功•2-7,准备运作期,自觉思考,拟人与自我中心•7-11正式运作期,开始进行假设•3、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论和性理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恋母期)、潜伏期。•自我、本我、超我的发展。自我3岁开始,6岁超我发展。•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道德期:依据奖励或惩罚而定•习惯期:依社会期望而定扩展•1.前习俗水平:主要从行动的结果及与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阶段一,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二,天真的享乐主义阶段。•2.习俗水平:关心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需要。特别是权威。•阶段三,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四,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阶段。•3.后习俗水平:这一水平上的人们力求对正当而合适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不理会权威人士的决定。•阶段五,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准则阶段。二、儿童阶段的特征•1、儿童的生理发展•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脑重接近于成年人•2、儿童的人格、心理发展•口语词汇迅猛发展、开始掌握书面语•依恋性心理;自尊感、利他与帮助行为开始出现,人格基础基本奠定•重要他人:父母、同辈群体•1、儿童成长中遇到的问题•0—3岁:拒食、心理自闭;•3—6岁:攻击性行为,沉迷电视;•6岁——性成熟期间:多动症、强迫症、学习障碍等。•2、儿童问题的成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因素第三节青少年行为和社会环境•一、青少年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正式运作期,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2、艾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青少年期(12~20岁)•重要他人:朋辈群体•人生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性•危机:同一性.vs.角色混乱•3、科尔博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习惯期二、青少年阶段的特性•1、生理特性•第二性征•2、心理特性:•智力发展达到高峰;•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待人处事的方法•青少年前期内心矛盾。•青少年后期,独立控制情绪,行为稳定成熟。•人格发展独立于父母•3、社会关系方面的特性:•首先,家庭关系大多良好,与父母的冲突和敌对较少。•其次,在学校与同学和朋友关系密切,同学和朋友成为社会支持网络中的重要部分。•再次,宏观环境对青少年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少年问题:逃学、早恋、婚前性行为、心理失调、精神病态、人际关系紧张、逃学、失业、吸烟吸毒、沉迷网吧、少女怀孕、暴力行为等等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