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第一节环境标准一、基本概念1.环境标准的定义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称为环境标准。2.环境标准的意义和作用(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的依据(2)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3)环境标准是科学管理环境的技术基础二、环境标准体系由三类二级组成1.环境质量标准以保护人群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而规定的各类环境中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容许浓度。(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地方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1)国家排放标准(2)地方排放标准3.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1)基础标准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原则等所做的规定。内容有:名词术语、符号代码、标记方法、标准编排方法等。(2)方法标准以抽样、分析、试验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内容有:分析方法、取样方法、标准制定程序、模拟公式、操作规程、工艺规程、设计规程和施工规程等。三、环境标准的制定1.制订原则:(1)保障人体健康(2)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一(3)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标准贯彻高功能区用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保护的原则(4)制订环境标准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定相协调,还要和国际上的有关协定和规定相协调2.制订环境标准的基础:(1)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各种学科基准值(2)环境质量的目前状况、污染物的背景值和长期的环境规划目标(3)当前国内外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水平(4)国家的才力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污染物处理成本和污染造成的资源经济损失等(5)国际上有关环境的协定和规定3.环境标准的管理:1999年4月1日颁布的《环境标准管理办法》4.环境标准的实施:主要是强制性标准第二节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一、ISO组织及TC207简介ISO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组织,属于非政府性机构,成立于1947年2月。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其任务是制定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ISO下设若干个管理技术委员会议(TC),TC207就是ISO为制定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于1993年6月成立的一个庞大的技术机构一一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07),开始制定环境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即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并于1996年首批颁布了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有关的5个标准。截至2000年6月,ISO/TC207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105个成员国及16个国际组织组成,中国是成员国之一,加拿大是主席秘书国。1.TC207的成立过程2.ISO/TC207的任务和业务范围ISO/TC207的主要任务是根据ISO的宗旨,研讨涉及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协调世界范围内环境管理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交流环境管理信息,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开展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工作。ISO/TC207的业务范围是环境管理的标准化。3.ISO/TC207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ISO/TC207规定了起草与制定IS014000系列的指导思想。①IS014000系列不增加贸易壁垒,无论是对环境状况好的地区还是环境状况差的地区;②IS014000系列标准可用于对内审核及对外认证、注册等;③IS014000系列标准必须应回避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TC207依据上述指导思想对IS0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规定了下列原则。①IS014000系列标准应具有真实性和无欺骗性;②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评价方法和信息应有意义、准确、可检验;③评价方法、试验方法不能采用非标准方法,而必须采用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或技术上能保证再现性的试验方法;④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但不应损害商业机密信息;⑤具有非歧视性,不产生贸易壁垒;⑥能进行特殊的、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教育培训。二、ISO14000系列标准概述1.ISO14000系列标准构成到目前为止,在IS014000系列标准中,国际化标准组织已发布了几十个标准,其中有十二个标准己等同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它们分别是:GB/T24001-2004idtISO14OO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4-2004idtIS014004:2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l9O11-2002idtIS0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B/T24020-·1996idtIS014020:1999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通用原则GB/T24021-1996idtIS014021:1999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自我环境声明(Ⅱ型环境标志〉GB/T24024-1996idt14024:1999环境管理环境标志和声明I型环境标志原则和程序GB/T24031-1996idtIS014031:1996环境管理环境表现评价指南GB/T24040-1996idtIS014040:1997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GB/T24041-1996idtIS014041:199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和清单分析GB/T24050-2000idtIS014050:1998环境管理术语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同以往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有很大不同,具有如下特点:(1)以市场驱动为前提“绿色消费”浪潮促使企业在选择产品开发方向时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消费观念中的环境原则。(2)强调污染预防ISO14000系列标准体现了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由“末端控制”到“污染预防”的发展趋势。(3)可操作性强ISO14000系列标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将先进的环境管理经验加以提炼浓缩,转化为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管理工具和手段。(4)标准的广泛适用性(5)强调自愿性原则国际标准只能转化为各国国家标准而不等同于各国法律法规,不可能要求组织强制实施,因而也不会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组织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技术等条件选择采用。3.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的意义和作用(1)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2)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3)ISO14000系列标准有利减少绿色消费主义对国际贸易的制约(4)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是企业自身的发展的需要(5)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有利于企业守法、达标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1、IS014001是IS014000系列的主体标准ISO/TC207于1996年9月1日和10月1日先后颁布了5个属于环境管理体系(EMS)和环境审核(EA)方面的标准,这5个标准已等同转化为中国的国家标准。它们分别是:GB/T24001-1996即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4-1996即IS014004环境管理体系一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于1996年9月1日正式颁布。2004年对这两个标准进行了修订。GB/T24010-1996即IS0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GB/T24011-1996即IS0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GB/T24012-1996即IS0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要求,于1996年10月1日正式颁布。2.IS014000标准与IS014004标准的关系IS014001标准是规范性要求。其内容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是环境管理体系必须做到的要求。而IS014004标准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性标准,它为建立、实施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做出更为详细的说明,并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该标准提供帮助的内容涵盖了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侧重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它的内容不能作为审核依据,但能有助于组织建立环境体系,以满足认证的要求。制定IS014004审核标准的目的是给一切组织建立、实施和改造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帮助。它是帮助企业建立符合IS014001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工具。IS014001标准的模式是描述环境管理体系建成后的运行状态的,而IS014004标准的模式是描述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的。四、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进展情况1、IS014000系列标准制定的最新进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颁布的IS014000系列标准有6个方面26个标准。2.IS0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情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环境监测定义第三节环境监测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一、环境监测的任务二、环境监测的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在指定地点对指定项目进行长期的、定期的监测,了解环境质量是否有变化、治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等,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见下一页)研究性监测:为特定科研目的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如环境本底的监测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毒害的研究监测;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国标、一部标制定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其中特定目的监测包括: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污染事故的监测:寻找污染源,确定污染物扩散的方向、速度扩危及的范围。仲裁监测:主要能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此类监测应由国家指定的具有权威的部门负责,提供具有法律责任的数据,代执法部门进行仲裁。考核验证监测:对权威部门的工作人员的考核,对监测方法的验证,对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部门提供的服务性监测。如新企业上马前后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按监测对象分类水体监测大气监测噪声监测三、环境监测的程序现场调查→监测计划的设计→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测定→数据处理→结果评价现场调查根据监测的目的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当地的地理位置周围的环境相关的气象资料水文资料当地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等情况.监测计划设计不同的地方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项目在进行监测时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完成.①确定监测的范围和项目,②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③确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④调配采样人员⑤实验室人员的分工和安排⑥对监测报告的要求样品采集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确定的采样时间频率采集样品,(时间或频率不正确都可能影响到后面的结果)并如实记录采样实况和现场状况,并将采集的样品及时送到实验室.必须保证在计划处所采集到的样品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得到的数据能够反应当地的环境实际状况.样品的运输和保存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在最少的时间内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避免发生样品变化.分析测试按照国家规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样品分析.数据处理根据分析记录将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去除无效值,计算出各种污染物的浓度,然后整理出报告表.综合评价一般来说,对某地进行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可能是有些项目严重超标

1 / 5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