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小学1~6年纪数学教案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况估算加减法,并解释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数感,实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估算加减法,并解释估算的思路。以下是网友整理的一份关于小学数学的教案。欢迎咨询!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内容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游戏.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练习纸、各类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谈话:小朋友喜欢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谁最机灵,做的动作最准确,我们就评他“小机灵奖”.2、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小脚向上跳一跳,小脚向下蹲一蹲,小脚向前走一步,小脚向后退一步.3、评出“小机灵奖”.提问:我们口令中的上下、前后表示什么?(以学生喜欢的“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获取新知1、(课件)出示例图:(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些什么?(2)仔细看图:你能说说汽车、卡车、轮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3)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火车在汽车的下面,在轮船的(),卡车在汽车的(),汽车在卡车的(),完成以下空格和问题.(4)质疑:为什么说火车一会在下面,一会在上面?小组讨论,汇报.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上面还是下面就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比,它的上下位置也就不同了.也就是说物体的空间位置是相对的,关键要看它和谁比.2、(课件)出示例图:(1)星期天,二(1)班的小朋友想去展览馆参观.你看,他们正排队上车呢!共有几个小朋友去?李林排在谁的前面?王英的后面是谁?张宁排在李林的哪儿?王英在张宁的哪儿?从图书馆上车,根据站牌推想小朋友经过几站路就可以到达展览馆?下一站是什么站?图书馆后第四站是哪一站?公园的前一站是哪一站?(课件出示)(2)路过体育馆的时候,小狗们正进行着激烈的游泳比赛:(课件)你们看到了什么?并完成相关问题如果继续游泳,它们的前后顺序可能有什么变化?(3)小组讨论.(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前面还是后面要看它在什么时间.时间不同,前后位置也就不同,这是位置在时间上的相对性.(新知教学围绕教材的情境图展开探究,让学生观察图,让学生了解同一个物体和不同的物体比,就有不同的位置,体会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上下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初步感知上下、前后的相对性.)三、实践运用1、说一说:课桌的上面有什么?课桌的下面有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2、摆一摆: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3、找“前后”的活动.(1)老师请3位小朋友上台(面朝北).谁在前面,谁在后面.中间那位同学和谁比在前,和谁比在后.(2)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向后转)(3)4名学生排成队,按要求变化方向.你发现了什么?和原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面朝北时,1号在最前面,3号在最后面;面朝南时,1号在最后面,3号在最前面.)(4)质疑:为什么1号一会儿在最前面,一会儿在最后面?小组展开讨论.4、小结:我们要说一个人或物体在前面还是后面也要看它和谁比,和不同的人或物体比,前后位置也就不同了.方向不同,所指的位置关系也不同.5、让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前面有哪些同学,后面又有哪些同学.6、找几位同学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上面有什么,再找几位同学让他们举几个例子,什么和什么比在上面,又和什么比在下面.(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找“前后”的游戏活动,观察学生的变换站立方向,一下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其中的奥秘,真正明白方向发生变化,前后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四、联系实际回家后,观察一下自己的卧室(如右图),把你卧室内物体的位置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二天回到学校,向同桌介绍一下自己的卧室.(课后,让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卧室为素材,让他们用所学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把学习融入生活和实践中,加深认识和体验.)小学数学教案2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最终稿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具准备:年历卡及表格,课件导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1、从2004年到2006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04—2006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1、计算2004---2006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04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2、汇报.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08年是平年还是闰年?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三、解释与应用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49年1992年2400年1800年2、思维训练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五、作业布置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六、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31天):1、3、5、7、8、10、12小月(30天):4、6、9、11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教学后记: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年月日》教学教学反思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四、习题训练量不足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小学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反比例的变化规律,并能初步运用。2.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为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规律。教学过程设计(温故而知新,我们先看看前面我们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复习准备1.简单例题1一种练习本的数量和总页数如下表:师: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哪个量是固定不变的量?(2)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3)表内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简单例题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________,这两种量叫做成________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________关系。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1)文具盒的单价一定,买文具盒的个数和总价()。(2)水稻产量一定,水稻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3)一堆货物一定,运出的和剩下的()。(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时间和路程()。(5)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可选其中一、二题,说一说为什么?这个时候开始板书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得很好。你们想一想,有正比例就一定有反比例。什么时候成反比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反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反比例的意义)(二)学习新课1.出示例4。例4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加工的时间如下表:(1)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出示)①表中有哪两种量?②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③你能说出它们的关系式吗?④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⑤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然后分组讨论以上问题。(老师巡视、指导。)(2)同学们发言。根据同学发言,用彩色粉笔画出箭头并加以说明:①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当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变化的规律是:一扩一缩或一缩一扩,变化的倍数相同。(板书)②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都是600。(板书)10×60=60030×20=60050×12=600③从数量关系看:(3)我们来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4)上述小结让学生照板书内容自述。2.出示例5。例5用600页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先填表后,再回答下列问题。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表中有哪两种量?②装订的本数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③它们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④题目中的600是哪种量?⑤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能列出一个怎样的关系式?可以求出什么?生:(答略)师:我们通过这一例题再次总结一下反比例的意义。看小黑板(一)中第二条空线,总结反比例的意义。师: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详说例5成什么比例。生:装订的本数是随着每本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本的页数扩大,装订的本数反而缩小;每本的页数缩小,装订的本数反而扩大。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的积总是一定的。如:15×40=60020×30=60025×24=600所以说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是成反比例的关系。师:刚才你们对照例题总结得很好,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学生黑板,读一读。)师:谁能对照反比例的意义说一说例4是成什么比例?(学生看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