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1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高考考试大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学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教学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典型环境问题;【学习目标导航】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2.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3.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知识梳理自主探究基础回顾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自然环境人类物质和能量废弃物反作用作用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下列环境问题哪些属于环境污染问题,哪些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简述理由。1、核电厂排放热废水2、臭氧层空洞3、生物多样性减少4、全球气候变暖5、泥石流6、海啸•易混淆概念: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环境异常和破坏。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多指自然现象对环境和人类的破坏和危害环境污染问题:1,2,4。生态破坏:3。•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干旱、暴雨、雪灾、冰雹、风灾(台风、飓风)、酷热、寒潮、雷电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地陷等;生物灾害:外来物种入侵、虫灾、鼠害等。•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_______,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2.____________,生物多样性受损。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枯竭生态破坏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水污染_________、工业废水、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______________,破坏__________,造成水质恶化大气污染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常见的有__________、硫化氢、__________、一氧化碳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___________和_______等生活污水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二氧化硫一氧化氮臭氧层空洞酸雨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_________、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____________恶化重金属土壤质量资源问题对策开源:节流:完善运输网,区域外输入新能源、新材料和替代品提高利用率节约意识加强资源勘探•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资源枯竭(二)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如: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二)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产生的原因: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人为:三过(伐牧垦)、人口、工矿活动如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分析西南地区的石漠化(三)、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CO2SO2含氟气体环境污染对策:•保护从不同层面:政府(立法、执法、国际合作)、企业(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个人(提高环保意识)•替代回收:替代品(如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回收利用(如煤灰矿渣是建筑材料、二氧化硫回收制取硫酸)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首次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未来百年我国将继续变暖。为此,我国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材料二北方15个省(市、区)2008年1月平均气温及采暖耗能变化图。(1)从图中看,北方部分省区1月平均气温______(偏高或偏低);其中1月平均气温偏高明显且采暖耗能减少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2)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逐步把由单位和住户的分散取暖改为市政集中统一供暖,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3)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比南方低,采暖耗能多,但酸雨危害的面积却比南方小很多,主要原因是什么?(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偏高青海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①北方降水少;②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43、(1)偏高青海(2)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3)①北方降水少;②北方扬沙浮尘偏碱性,中和雨中酸性物质。(4)①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②发展并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核心归纳重难突破考点一环境问题常考角度[典题1](2011·高考浙江卷)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选A。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会造成河流流量减少,湿地萎缩,牧草因缺少水源而生长不良,水生动植物大量减少;由于墨累—达令盆地气候干旱,大量引用河水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命题探源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2.典型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类别,若按性质可分为四种类别,每种类别中典型环境问题的典型分布、典型事例及原因总结如下:环境问题的性质类别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泰晤士河上的悲剧、部分农业区的“有毒农作物”固体废弃物污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太原矿区的煤矸石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许多城市噪声超标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汞污染、海上石油泄漏环境问题的性质类别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东南地区环境问题的性质类别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或分布区生态破坏问题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的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化、内陆干旱区原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过度捕猎华南虎、藏羚羊,湿地破坏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大规模、长期开采与破坏全球对点训练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图2(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图2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第(2)题。(2)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1830年前后,曲线的斜率发生明显的变化,表明了英国煤炭产量增长速度的变化,原因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中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5吨以下/年·人,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5吨以上/年·人,俄罗斯的人均碳排放量为10.0~14.9吨/年·人,法国的人均碳排放量为5.0~9.9吨/年·人,印度的人均碳排放量为5吨以下/年·人,再结合各国人口总量,可以得出正确答案。要注意,碳排放特点从总量和人均两个方面回答。第(3)题,考查温室效应的原理,该题属于对世界热点知识——全球变暖的考查。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也意味着温室效应增强。答案:(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2)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接近。(四选其一)(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技能培养专项提升环境问题解答的方法技巧典例应用下面甲图为“某地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地区长城以南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2)结合甲乙两图分析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思维过程】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标准答案】(1)B(2)A模板构建回答环境问题的模式考查角度解答的基本思路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如水土流失问题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如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考查角度解答的基本思路后果与危害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危害为:土壤破坏,土质下降,诱发多种自然灾害解决措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回答:一是减少人类自身对环境的破坏;二是提倡对资源的节约利用、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如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②小流域综合治理;③矿渣回填,矿区复垦【应用提醒】(1)在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往往会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导致失分。以污染类问题的分析为例,如下所示: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题: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