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保护生态环境__共建美丽家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L/O/G/O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优美广东广东省环境保护主要策略•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城乡发展,保持生态平衡•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环境安全•群策群力,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第一节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第一节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质量•统筹管理,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联防联控,继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程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提升能力,确保固体废物妥善处置•强化管理,不断改善声环境质量统筹管理,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行动目标:一年新进展,三年新突破,八年水更清。通过流域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全省地表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水生态系统逐步修复,重视江河湖库秀美的自然风貌,构建经济繁荣、水体清澈、生态平衡、人水和谐新格局,为全省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统筹管理,推进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1,实施分区控制,优化社会经济布局•2,严格环境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3,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4,强化环境监管,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5,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科学决策水平•6,创新机制体制,强化水污染管理1,实施分区控制,优化社会经济布局•(1)构筑生态红线,优化产业布局P128•(2)优化供排水通道,构筑安全供水格局P129•(3)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与湿地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P129-1302,严格环境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P130•实行更严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P130•健全落后产能淘汰机制P130•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P1313,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1)强化跨界河流水质达标管理,切实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P131•(2)狠抓重污染流域综合整治,推进河涌生态修复P131•(3)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减排效果。P132•(4)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面源污染P1334,强化环境监管,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污染源长效机制。严格实施排污申报和许可制度。按照“一企一档”的原则,建立规范的重点污染源动态监管档案。P133•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继续实施重点环境问题和重点污染源挂牌督办,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对重点污染源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和监测频率,从严从重查处未批先建、故意偷排等违法行为P134•强化环境风险防范和监控。P1345,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强化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评价体系。P135•优化水环境监控网络建设,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P135•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水环境科学决策水平P1356,创新机制体制,强化水污染管理•(1)完善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P135•(2)建立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P136•(3)重污染流域治理推行“河长制”•(4)建立河流生态补偿机制P136•(5)实施有利于水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P137•(6)完善跨界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第二节联防联控,继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1,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P138•2,加快烟气脱硫、脱硝P138•3,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P138•4,控制粉尘污染P1391,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大力发展核电、充分接收西电,积极引进液化天然气,积极开发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型、高效、环保燃煤发电机组,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高效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合理布局新建电厂,城市市区和近郊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地区严格限制新建燃煤燃油电厂2,加快烟气脱硫、脱硝•新建、改建和扩建电厂要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所有火电厂必须安装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全省范围内尚未配套建设脱硫设施的企业,其燃煤含硫量要控制在0.7%以下,燃油含硫量要控制在0.8%以下,达不到要求的必须配套使用固硫剂或脱硫剂。•加快城市民用燃料结构改造步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液化天然气建设工程为突破口,逐步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条件的燃煤燃油热电联供电厂机组、工业锅炉改用液化天然气。•全面推行低氮燃烧技术,新建火电厂要预留烟气脱硝场地。已建电厂须安装低氮燃烧器,推广采用烟气脱硝技术,控制电站、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3,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推行公交优先,鼓励发展电车、燃气车等绿色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严格控制城市市区摩托车的增长;•改善油品质量,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销售符合标准的车用燃油;逐步建立和完善在用车监测和维护制度,提高在车用尾气排放标准,禁止不达标机动车上路行驶;•制定和实施在用车环保分类标志制度,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调整和限制某种标志的车辆上路;•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和臭氧浓度常规预报系统;严格执行机动车到期报废制度;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联动机制。4,控制粉尘污染•禁止建设日产2500吨以下规模的新型干法转窖水泥项目、任何规模的立窖水泥项目,逐步淘汰立窖、干法中空窖、湿法窖水泥生产线。•禁止在城市市区、近郊区及风景名胜区新建、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大力治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特别是水泥、陶瓷行业的颗粒物污染•控制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扬尘污染•所有燃油燃煤电厂、工业锅炉要安装烟尘净化装置•规模化和位于生产生活区能够影响人们的生活的餐馆要安装油烟净化器第三节全程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1,严格实施重金属污染分区防控P139•2,严格重金属项目环境准入•3,加大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力度•4,提升重金属污染监管能力第四节提升能力,确保固体废物妥善处置•1,优先推进危险废物污染防治P140•2,大力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3,强化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4,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第五节强化管理不断改善声环境质量•切实加强对各类噪音的管理P141•积极开展噪音达标功能区建设,不断扩大噪音达标功能区范围,提高功能区夜间噪声达标率。二、优化城乡发展,保持生态平衡优化城乡发展,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理性发展,建设和谐生态城市•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城市理性发展,建设和谐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概念:指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人类社会生活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即为一定地域空间内人与自然系统和谐、持续发展的人类社区,是人类住区(城乡)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形式。•生态城市特点: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技术和自然达到充分融合,环境清洁、优美、舒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稳定、协调、持续发展水平。生态城市创建原则(P142)•(1)和谐性•(2)高效性•(3)持续性•(4)整体性•(5)区域性生态城市建设保障措施(P144)•(1)加强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保障•(2)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法治化(1)加强对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立法保障•①注重立法的道德基础与环境教育P145•②促进立法的科学化与民主化P147(2)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法治化•生态城市建设的长期性需要法治,法律的稳定性使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法定化、制度化运行,如果制度缺乏稳定性、统一性和连续性,就难以建设生态城市。(P149)(二)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构建生态安全屏障•1,城乡统筹,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平•2,试点示范,强化土壤环境保护•3,保育结合,构筑生态安全格局1,城乡统筹,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平•(1)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P150•(2)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3)强化农村重点环境问题整治•(4)深入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5)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6)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2,试点示范,强化土壤环境保护•(1)建立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及制度P151•(2)加强土壤污染防治•(3)积极开展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3,保育结合,构筑生态安全格局•(1)强化自然生态建设P152•(2)提升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和质量•(3)加强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三、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环境安全•(一)强化重点污染源风险防控•(二)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三)加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一)强化重点污染源风险防控•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规范重点污染源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督促企业建立污染物排放台账,强化达标排放,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对重点污染源的巡查制度,加大对其现场环境安全检查频次•定期开展污染源排放情况评估,并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引导•持续开展环境安全检查,重点排查饮用水源保护区,消除环境隐患(二)保障核与辐射环境安全•规范放射性和电磁辐射装置的相关环保申报登记和许可证发放程序,建立核与辐射应急预案动态信息系统。•加强辐射监测网络建设,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辐射自动监测网络。•完善以核电站事故应急为主,涵盖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反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的核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核设施低中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运行安全管理•确保放射性废源100%储收(三)加强环境风险应急管理•1,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2,强化环境风险监管•3,完善环境风险应急响应体系1,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全面调查与综合评估重点环境风险源和环境敏感点,摸清环境风险的高发区域和敏感行业,建立环境风险源分类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制定环境风险评估规范,完善环境风险防范相关政策、标准和工程建设规范,把环境风险防范纳入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风险防范作为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重要内容。2,强化环境风险监管•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高风险、重污染企业退出制度•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环境高风险物资的存储、运输、使用实施全过程监控,完善环境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和应急处置制度,切实加强企业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定期对高污染企业进行检查,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高风险企业限期整改或搬迁,不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关停。3,完善环境风险应急响应体系•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建立企业、部门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健全环境污染事故预警体系。•加强环境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省、市环境应急指挥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配置环境应急相关装备。第四节群策群力,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第四节群策群力,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一)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二)控制氟氯碳化物,减缓臭氧层破坏•(三)加强废气净化。控制酸雨污染•(四)完善保护制度,遏制生物多样性锐减(一)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面临挑战1,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广东省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温室气体排放仍将继续增加(P157)2,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广东省属于自然生态约束较大和气象灾害频发的省份,缓解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难度大(一)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重点任务1,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2,适应气候变化方面1,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方面P158•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严格控制工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强废弃物处理)•②大力推进节能工作(加强节能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抓好重点领域节能)•③积极优化能源结构(规模化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适度发展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能源;培育发展其他新兴能源;优化发展火电)•④大力增加自然界的碳汇能力(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大力发展海洋牧场模式的海洋碳汇经济)•⑤务实开展国家低碳省试点2,适应气候变化方面P161•①发展高效现代农业(适时调整农作物布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条件)•②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积极推进绿道网建设)•③优化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④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防御能力;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⑤降低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完善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联动的监测系统;完善气候变化导致的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二)控制氟氯碳化物,减缓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