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活体验想一想:•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迎面扑来,这时候,你会怎样做呢?——找地方避雨•同所有生物一样,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白浪九年一贯制学校颜克存眼和视觉•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视觉让你发现远处来的汽车,及早避让;让你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色彩;让你能够读书,看报、看电视、看电影。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看看眼球的结构。观察与思考: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就是物理学中的透镜成像原理。拍照时镜头起调节像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强弱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2345678910角膜瞳孔视神经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虹膜2、眼球和装有胶卷的照相机,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3、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呢?眼和视觉眼球的结构123456789角膜瞳孔视神经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脉络膜巩膜虹膜•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形成的过程路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物体反射的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神经冲动视神经视觉中枢传导视觉形成•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看电影迟到了,刚进电影院时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你才看见周围的人和座位。走出电影院时,感觉外面太亮,不由得眯起双眼。这是为什么呢?•下图是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让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楚物体。视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观察比较猫的眼睛在亮处和暗处的不同,说说这是为什么?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视觉错觉近视眼的预防•“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正常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矫正矫正方法:佩戴近视镜-——凹透镜•物象只有落在视网膜上,人才能清楚的看到这个物体,这就需要眼球内晶状体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如果晶状体的调节负担过重,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那么远处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象。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近视镜---凹凸镜加以矫正。•“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光线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正常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远视矫正矫正方法:佩戴老花镜-——凸透镜近视眼原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小)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或短)后果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或后)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矫正佩戴(凸或凹)透镜。大长前凹远视眼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小)甚至眼球前后径过(长或短)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或后)方,看不清近处物体佩戴(凸或凹)透镜。小短后凸耳和听觉•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居第二位。讨论:假如人失去听觉,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假如人失去听觉,就不能及时获取电视中的重要信息;听不到电话铃声,无法接听电话;听不到汽车鸣笛,无法避让,易发生危险;听不到同学的讨论,很难积极参与交流。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鼓室前庭半规管耳蜗外耳中耳内耳收集声波传导声波产生振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传导振动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形成听觉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听觉中枢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外界环境中的声音并非都是和谐悦耳的,哪些影响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叫做噪音。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听觉会受到影响,并容易患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极强的噪声下,鼓膜会破裂出血,使人失去听觉。耳和听觉的保护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3、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4、鼻咽部有炎症要及时治疗;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等感觉器官。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许多对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能够辨别酸、甜、苦、辣、咸。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这些感觉功能使你全面、准确、迅速的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长久以来,人们对耳聋的发病情况认识和重视不够。其实,耳聋的发病率很高,耳聋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1985年全球听力残疾人数为4200万,1995年为1.2亿,到2001年增加到了2.5亿。在16年中增加了6陪!在我国,据估计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约270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其中聋哑人200多万,七岁以下聋儿有80多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新增聋儿3万余名。据人口调查统计,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重度听力障碍者约占1‰~3‰。据估计,不同程度听力障碍者在人群中的比例,45~64岁为14%,65~75为30%,75岁以上者高于50%。如何降低聋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和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听觉形成过程•声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使声波通过)--鼓膜(将声波转换成振动)--耳蜗(将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听神经(传递冲动)--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耳聋临床上分为以外耳和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以内耳和听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聋;外中耳病变和中耳听神经共同病变引起的混合性聋。造成耳聋的原因很多,遗传、产伤、感染、药物应用不当、免疫性疾病、生理机能退化、某些化学物质中毒等都能导致耳聋。对耳聋病人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对传导性聋、混合性聋,要查清病因彻底治疗,改善中耳内环境和传音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听力。如果世界没有声音,一切将归于沉寂。如果世界没有声音,一切将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