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第四章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与保证主讲教师:章玲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测取、解释、运用”环境质量数据的科学活动。其工作范围是准确地测取、科学地解释、合理地运用表征环境质量的数据资料。其中心任务是掌握环境质量信息,衡量环境管理效果,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监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三个特点。环境管理一、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的目的是认识环境,环境管理的职能是保护环境。环保局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运用监测数据开展环境管理,监测站采用技术手段、根据环境管理要求提供监测数据。环境管理二、环境监测的作用1.了解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规定、标准等情况2.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提供科学、准确、客观、及时的监测数据3.了解监视环境现状、评价环境质量、为科研和法律提供依据环境管理对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环境质量作出定量的科学评价。具体来说包括:1)及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2)查清污染源;3)预测环境发展趋势;三、环境监测的基本任务环境管理四、环境监测的内容和形式1.内容:1)常规监测: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定时、定点测定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其排放负荷变化情况,分析污染物超标程度和频率,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变化趋势,是一项经常性的监测工作。环境管理2)污染事故监测是在发生污染事故以后在现场进行的监测,目的是确定污染的因子、程度和范围,从而确定产生污染事故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损失。环境管理3)研究性监测是根据研究的需要确立监测的污染物与监测方法,然后再确定监测点位与监测时间组织监测,从而去探求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为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管理2.形式:1)基线监测:设在无人为污染的地区,为环境评价提供背景资料。2)环境监测:主要测量大气和水质等的污染状况,是进行环境管理的主要监测形式。环境管理3)污染源监测:主要是大户污染源的定点监测。4)科研监测:用于研究污染物的排放、迁移、转化规律。5)健康监测:了解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6)资源监测:主要是对野生动植物、土壤、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监测。环境管理1.方针:环境管理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必须为环境管理服务。2.原则:1)监测对象的选定原则:a.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污染物的特点,选择那些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对象;b.对选择的污染物必须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和有效的分析方法,保证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数据;c.对监测数据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价,达到预期的目的,防止监测的盲目性。五、环境监测的方针和原则环境管理2)优先监测原则:a.对影响范围大的污染物要优先监测;b.对那些有环境潜在危害,并且污染趋势有可能上升的监测项目也应列入优先监测的范围;c.对重点环境保护区,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监测项目进行优先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应达到下列五个方面的要求: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六、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自学)环境管理我国目前环境监测队伍环保部门建立的各级环境监测站达2223个,职工3.6万余人,开展了大气、地表水、噪声今岸海域、植物中的有机农药、重金属残留量监测,另外有的还开展了典型海洋、草原、荒漠、陆地和森林生态的监测,各级监测站每年约上报有效监测数据3000万个。环境管理环保部门以外的各部门建立的各级环境监测站达2634个,职工2.1万人。总计:全国环保部门和各部门的监测站4857个,职工5.7万人。环境管理七、环境监测站和监测网1.环境监测站我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的四级环境监测站:一级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二级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站:各省辖市设置市级环境监测站;四级站:各县、旗、县级市、大城市的区设置环境监测站。环境管理2.环境监测网全国环境监测网由国家、省级和市级三级网组成。1)国家网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局、总公司及全军环境监测中心站组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为业务负责单位,国家环保局为组织领导部门。环境管理2)省级网由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辖区内的市级环境监测站和各有关厅、局、公司的环境监测站组成,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省级环保局分别为各省级网的业务负责单位和组织领导部门。3)市级网由各市级环境监测站、辖区内的县级环境监测站和有关部门与企业的监测站组成,市级环境监测站和市环保局分别为各市级网的业务负责单位和组织领导部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网的定义及性质环境监测网是在各级环保局的领导下,由有关环境监测站组成的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监测业务协作组织。1)环境监测网是一个业务协作组织,而不是行政管理组织;2)环境监测网是由不同部门和行业的环境监测站组成的;3)环境监测网不是一般的业务协作组织,而是带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的业务协作组织。环境管理第二节环境标准一、环境标准的基本概念1.标准和标准化1)标准:对经济、技术、科学及其管理中需要协调统一的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的技术规定,这种规定是为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根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经有关方面协商同意,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颁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环境管理标准三要素a.标准的范围(分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方标准;b.标准的适应领域和对象:环境保护、安全卫生、行政管理、交通运输、文化教育等;c.标准的内容: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品种、规划、检验方法、检测规则、技术文件、图表、标志等。环境管理2)标准化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重复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包括: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环境管理2.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方法等,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和批准的各种标准的总称。环境管理二、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的依据2.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3.环境标准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保科技进步的动力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环境管理三、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级和分类1.环境标准的分级根据批准颁发机构和使用范围的不同,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环境保护总局标准。1)国家环境标准:由国家专门机关批准颁发,在全国范围内或者在特定区域内适用的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国家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管理2)地方环境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发的,在该行政区域内适用的标准。包括: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保护总局标准需要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而又没有国家环境标准时,应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国家环境标准发布后,相应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自行废止。环境管理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其他环境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强制性环保行业标准代号为:HJ);强制性环境标准以外的环境标准属于推荐性环境标准(推荐性国家环境标准的代号为:GB/T,推荐性环保行业性标准的代号为:HJ/T)。环境管理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1)国家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管理2)颁布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两种标准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执行地方标准,没有颁布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区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规定的,仍执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总之,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之间是全局和局部,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国家标准具有全局性、统一性和指导性,地方环境标准则具有更大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可行性,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环境管理2.环境标准的分类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五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环境管理1)环境质量标准:为保护自然环境、人体健康和社会财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含量所作出的规定。2)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的控制所作出的规定。环境管理3)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了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技术所作出的规定。4)环境基础标准:为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规定。环境管理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国家环境标准样品。a.对各级环境监测分析实验室及分析人员进行质量控制考核;b.校准、检验分析仪器;c.配置标准溶液;d.分析方法验证以及其他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管理3.五类环境标准的关系a.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依据之一;b.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c.环境基础标准为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确定基本的原则、程序和方法;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之一。e.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是实现上述标准的基本物质条件。环境管理四、环境标准的制定制定环境标准是指有权制定标准的部门对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编制计划、组织草拟、审批、标号、发布等。1.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1)要充分体现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符合我国的国情,既要技术上先进,又要经济上合理可行。做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环境管理2)要建立在科学实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容量和自净能力,以保证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和严肃性。3)制定环境标准要做到与其他有关法规、条例、规定和标准协调配套。4)环境标准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在实际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及时进行合理修订。环境管理5)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和国外先进的环境标准,逐步做到环境基础标准和通用的环境方法标准基本上采用国际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6)制定的环境标准应便于实施和监督管理环境管理2.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和程序1)首先要组成多学科标准编制组,制定工作计划。2)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这是编制工作的技术基础a.环境基准的调查研究:环境质量标准要以环境基准为依据环境管理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基准的区别首先,性质不同,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跟污染对象之间的关系,即浓度-时间-效应关系,纯粹是一种自然的关系;而环境质量标准则是一种人为的硬性规定,即它是规定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允许含量,是对环境质量要求的硬性规定。环境管理其次,两者规定的依据不同,环境基础完全是根据科学实验,主要是医学方面的调查,临床试验确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不仅要根据科学实验,而且还要根据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条件,包括周围的环境条件,因此,环境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而且越来越高。环境管理第三,效力不同,环境基准描述的是自然关系,由科学部门提出,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人们一般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去遵守;而环境质量标准虽然也是由科学部门制定,但它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颁布,有行政法的效力,具有强制性。环境管理b.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C.监测方法研究:布点、采样、化验分析、数据处理等的方法d.技术经济调查。环境管理3)费用-效益分析环境质量应有如下收益:a.使人群死亡率和患病率降低;b.使土壤、河流、湖泊等地面水受害减小,农林牧渔业产品和其他生物产量、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