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性疾病环境危险因素采集规范TechnicalRegulationforcollectingInformationaboutEnvironmentalRiskFactorsforMentalDisorders(讨论稿)中国人类遗传资源平台项目组2008年10月II精神障碍性疾病环境危险因素采集规范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发病率已由50年代的2.7‰上升到1982年的12.69‰,1993年国内抽样调查发病率为13.47‰,约有1600万精神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性疾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对精神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精神医学基本理论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主要内容之一。精神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其病因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医学模式解释,精神疾病与生物、心理、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它可能作为发病的促发因素而起作用。因此开展精神障碍性疾病环境危险因素的调查与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为政府制定精神卫生事业政策提供了依据,更为精神疾病的病因研究和提供了有利支持。按照《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确立的工作目标,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2005年达到30%,2010年达到50%;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2010年降到12%;精神分裂症治疗率2005年达到50%,2010年达到60%;精神疾病治疗与康复工作覆盖人口2005年达到4亿人,2010年达到8亿人。开展精神障碍性疾病环境危险因素资源的调查和采集工作不仅为人类精神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临床资料,而且对预防与治疗精神障碍性疾病起到积极作用,将推动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当前相关从业人员已普遍认识到在各类疾病的预防、诊治和研究等方面,应对影响个体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予以重视,但因为没有较系统的针对精神疾病的环境危险因素采集的规程可供参考,容易出现漏检现象;同时,由于各相关单位之间在信息采集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入选内容不同,限制了这些环境危险因素相关信息在机构之间的有效交流。为使相关工作有章可循,加强信息的合理利用和共享,我们根据目前的研究积累,参考国际相关做法,结合中国已经制定的其他疾病环境危险因素采集规范,制定了本规程,适用于医学院校、与医学有关的科研院所、防疫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的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和学生在进行相关工作。III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精神分裂症......................................................................................74.1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74.2相关量表...................................................................................85抑郁症..............................................................................................95.1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95.2相关量表................................................................................116精神发育迟滞.................................................................................116.1精神发育迟滞发病的危险因素............................................116.2相关量表................................................................................127痴呆.................................................................................................137.1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137.2相关量表................................................................................168量表概况.........................................................................................178.1量表的选择............................................................................178.2量表的种类............................................................................188.3量表的使用............................................................................19附录精神障碍性疾病环境危险因素资源相关调查表...................20参考文献.............................................................................................491精神障碍性疾病环境危险因素采集规范1范围本规范介绍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等常见重性精神障碍性疾病相关环境危险因素,并规定了相关疾病环境危险因素调查的常用量表及用法,同时对信息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流程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详细描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IV)《DSM-IV轴I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病人版》(SCID)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精神疾病(mentaldisease):在各种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不良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痴呆、精神发育迟滞等。3.2危险因素(riskfactors):是指机体内外环境中存在的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死亡有联系的疾病诱发因素。这里指的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即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涉及精神疾病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含:营养、感染、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3.3常用量表:3.3.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由Hamilton于1960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得昀为普遍的量表。病情越轻,总分越低。按照DavisJM的划界分,24项量表为:总分超过35分,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为轻或中度抑郁;小于8分,病人没有抑郁症状。23.3.2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是临床上评定焦虑状态时应用得昀普遍的量表。病情越轻,总分越低。按照全国量表协作组提供资料,总分超过29分,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小于6分,病人没有焦虑症状。3.3.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是由Zung于1965年编制而成。能全面、准确、迅速地反映被试抑郁状态的有关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和变化。本测验为短程自评量表,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适用于各种职业、文化阶层及年龄段的正常人或各类精神病人。包括青少年病人、老年病人和神经症病人,也特别适用于综合医院以早期发现抑郁症病人。3.3.4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GlobalImpression,CGI):昀先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设计,主要用于判定总的疾病严重性及其变化,可用于评定临床疗效,也可在其它量表进行临床研究时,检验其评分反应临床的真实性。量表主要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疗效指数三部分,可用于任何精神科治疗研究。3.3.5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ESS):国内简称为“副反应量表”。由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于1973年编制。用于各类精神药物反应的评定。在同类量表中,项目昀全,覆盖面昀广。包括三方面评定:严重度、症状和药物的关系及采取的措施。3.3.6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thePositiveandNegativeSyndromeScale,PANSS):是为评定不同类型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程度而涉及和标准化的评定量表。主要用于评定精神症状的有无及各项症状的严重程度;区分以阳性症状为主的Ⅰ型和以阴性症状为主的Ⅱ型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用于成年人。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3.3.7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ARatingScaleforExtrapyramidalSideEffects,RSESE):3由SampsonG.M.等人提出。主要用于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昀常见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总分越低,锥体外系副反应越轻。3.3.8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hortForm36HealthSurveyQuestionnaire,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被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它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评估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3.3.9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cale,LES):1986年定型。适用于16岁以上的正常人、神经症、心身疾病、各种躯体疾病患者以及自知力恢复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生活方面(有28条)二是工作学习方面(有13条)三是社交及其它方面(7条),另设有2条空白项目,供填写当事者已经经历而表中并未列出的某些事件。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99%的不超过32分。负性事件的分值越高对心身健康的影响越大。3.4.0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