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太后本纪读后感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吕太后本纪读后感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史记吕太后本纪赏析【第一篇】司马迁之《史记》,其中帝王将相,豪杰英雄,诸子百家,文人儒生,游侠谋士,蔚为大观。然而写女性只集中在《吕太后本纪》和《外戚世家》两篇。太史公对女性着墨虽少,然而对女性的肯定、悲悯之情仍见诸笔端。本纪共12篇,吕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名列第九,且紧随五帝、秦始皇、项羽、刘邦之后,着实令人惊讶。吕后,即吕雉(前241~前180),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刘邦去世后,实际统治西汉政权15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家。帮助刘邦剪除异姓王,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常年的征战消减了她的女性意识,女性的柔弱、善良、恭顺,几乎难以在她的身上看到。而她杀伐决断,丝毫不逊于男人。于是,吕后成了人所共知的毒妇,她善妒,杀害刘邦宠姬戚夫人之子如意,只因皇帝宠爱他多过自己的孩子。他砍断戚夫人手脚,挖去双目,割下双耳,让自己的儿子孝惠帝去看,懦弱仁厚的孝惠帝吓得大哭,遂不理朝政,一病不起。她狠毒,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诛杀功臣韩信、彭越。她霸道,大封吕氏为侯,外戚专权,把持朝政。牝鸡司晨,与传统礼教格格不入。司马迁是怎么评价这个女人的呢?他既揭露了她的妒忌、狠毒、无情、霸道,也肯定了她的刚毅、决断。他这样评价她的政绩:“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确,吕后本是平凡女子,跟随丈夫刘邦征战天下,见惯了伏尸千里,血流漂橹,曾经被项羽挟为人质,处于孤立无援之地。亲眼看见公公差点被项羽煮了,而她自己的丈夫毫不动容,缓缓开口道:“煮就煮了,别忘记分我一杯羹!”她何以不狠毒。她见惯了成王败寇,生死存亡,刀光剑影中,她的心逐渐被磨得坚硬无比。刘邦本来就喜欢如意,如意撼动了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不除如意,则太子之位危矣,所以她必须先下手为强。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恃功而骄,功高震主,危及汉家江山,她亦果断诛之。她虽分封诸吕,却一直坚持以刘氏继立皇位,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守住刘邦的江山。吕后专制的八年,是残忍的,但也是有政绩的,天下太平,黎民百姓过上平安日子,不能不令人佩服这是一个有能力的女人。司马迁将其写入本纪,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史记》之《吕太后本纪》赏析【第二篇】《史记》之《吕太后本纪》赏析吕后名雉,字娥姁(xū,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野心家。这篇本纪成功地塑造了吕后这样一个残忍刻毒、权欲薰心的乱政后妃的形象,详细地记述了吕后篡权及其覆灭的过程:从吕后在刘邦死后培植吕氏势力、残害刘邦宠姬和诸子的罪恶行径,到周勃、陈平等元老大臣联合刘氏宗室诛灭诸吕的惊险斗争,到诛吕功臣们商议迎立刘恒即位的情况。王诸吕和诛诸吕是关系汉室存亡兴替的大事,作者紧紧扣住这个关键问题布局谋篇,充分体现了太史公作为一个史学家的卓越识见。作者多处运用简洁的漫画笔法辛辣地讽剌了吕后处心积虑培植吕氏势力的种种表现:惠帝死后,“太后哭,泣不下”;丞相陈平请拜吕台(yí,怡)、吕产、吕禄为将,掌握南北军军权,诸吕入宫,居中用事,则“太后悦,其哭乃哀”。同样是哭,稍事勾勒,就产生了绝妙的讽剌效果。又如写吕后欲王吕氏而“风大臣”的欲盖弥彰、“取美人子名之”的弄巧成拙、废帝更立时的装腔作势,都描绘得活灵活现,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对弄权女主的无情鞭挞。值得注意的是,吕后阴鸷狠毒的性格特征和对权力的贪欲几乎又是中国古代统治集团内的许多女性共同的特征,诸如晋代的贾后、北魏的冯皇后、隋代的独孤皇后、唐代的长孙皇后和武则天、宋代的杜太后、辽代的萧太后、元代的察必皇后、明代的慈圣皇太后、清代的孝庄皇后和慈禧太后等,无不是这样。中国民间还有一句老话,说道:“最毒妇人心”;汉字中表示刻薄、贪婪一类性格特征的贬意词也常取“女”字作偏旁,如“嫉”、“婪”、“妒”等等。中国古代是男人当政的社会,绝不允许女性过问国家事务。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奠定了封建社会蔑视女性的理论基础,孟子的“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确立了封建女性服务男性的伦理基础。在现实生活中,男子处于在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妇女地位低下,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独立的人格,只能成为男性的附属品。无疑的,轻视女性的社会现实使吕后的意识里不可避免地潜藏着一种自卑心理和无力感,尽管她事实上精明强干,《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她尽力帮助刘邦诛杀开国功臣表面上固然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目的,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这种行动本身也潜在地起着弥补自卑感的作用。随着吕后年老色衰,生性好色的汉王刘邦已经对她失去兴趣,转而宠爱定陶的戚姬,甚至想改立戚姬之子如意为自己的王位继承人。《吕太后本纪》在一开篇就记录了这段小插曲,司马迁大抵认为此事是吕后性格发生扭曲的起因和转折点。应该说,这个事件的确给吕后的心理以极大刺激。赵王如意险些成为太子,让她感到现存的地位受到威胁。眼看着自己“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加之自己的儿子黯弱无能,这一切都大大加剧了她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心理的落差和难以抑制的嫉妒导致了吕后性格的进一步扭曲,心理由“刚毅”的一面不断趋于变态。果然,一等到高祖刘邦驾崩,她便开始对戚妃母子疯狂报复。特别是对于戚妃的处置,其手段之凶残狠毒令人毛骨悚然,《史记·吕太后本纪》写到:“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面对如此悲惨的一幕,连她的亲身子孝惠帝也不禁指责:“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其实,《史记》中的吕后作为一个有心理缺陷的人,其刚毅专横、狠毒阴鸷在很大程度上是应该视为一种病态的表象的。正因为如此,在独断专横的行为背后,她的内心恰恰非常荏弱。“暴虐者之所以成为暴虐者,是因为他觉得无能,他想弥补这个缺陷,用的方法却是控制他人,使自己由一只无能的虫子变成一个神。但他即使有权力,仍会痛觉到自己人性的无能。他可以杀人、折磨人,但他却仍旧是一个没有人爱的,孤立的,担惊受怕的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霍妮也曾指出:“对权力的正常追求源于力量,而对权力的病态追求则来源于虚弱”。《吕太后本纪》记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这个细节司马迁写得十分传神。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本来是人生极大的悲哀,何况死的是她唯一的儿子!然而,为何“哭”而无泪呢?还是年幼聪慧的张辟强看出了吕后的心事,向丞相建议:“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可见,吕后内心的胆怯疑惧之深之强,一时间竟压倒了晚年丧子的巨大哀痛。直到丞相听从张辟强的建议,吕后目的达到,“其哭乃哀。”直到今天,人们也还是约定俗成似地把吕后视为乖戾跋扈、冷酷刻毒的专制者,予以批评谴责,却忽略了她更是一个人,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着人性的善恶二重性的人。《史记》的伟大就在于它的忠实,对历史的忠实,对人性的忠实。为保证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司马迁写人常用“互见法”。同样地,对于吕后,《史记·高祖本纪》记着这样一件事:“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哺之。”不难发现,贫寒时的吕后本来是一个乐善好施、富有同情心的人。也许是司马迁痛苦的个人境遇影响了作者的关注点,大凡《史记》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如果说,《史记》中多数人物的痛苦源于主人公与周遭环境间的矛盾与对立,属于命运悲剧的范畴,(如冯唐、李广,屈原、贾谊的悲剧。)吕后的悲剧则主要表现为内在世界难以调和的分裂与冲突,从而具有心理悲剧的性质。她的悲剧归根到底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封建意识在她的心里驻下根深蒂固的自卑情结,严酷的现实环境、统治阶层争权夺势的斗争又不断压迫和吞噬着她的人性,功利心与道德心的二律背反与严重对立使她在成功之后,一面担心旧势力复辟,一面又背上道德的十字架,处于无法解脱的精神痛苦的煎熬中。超越自卑,实现自我的努力,最终只带给她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的变异。史记·吕太后本纪2【第三篇】史记·吕太后本纪(2)全文二年(前193),楚元王刘交、齐悼惠王刘肥都前来朝见。十月,有一天惠帝与齐王在太后面前宴饮,惠帝因为齐王是兄长,就按家人的礼节,请他坐上座。太后见此大怒,就叫人倒了两杯毒酒放在齐王面前,让齐王起来向他献酒祝寿。齐王站了起来,惠帝也站起来,端起酒杯要一起向太后祝酒。太后害怕了,急忙站起来倒掉了惠帝手里的酒。齐王觉得奇怪,因而没敢喝这杯酒,就装醉离开了席座。事后打听,才知道那是毒酒,齐王心里很害怕,认为不能从长安脱身了,非常焦虑。齐国的内史向齐王献策说:太后只有惠帝和鲁元公主两个孩子。如今大王您拥有七十多座城,而公主只享食几座城的贡赋。大王如果能把一个郡的封地献给太后,来作公主的汤沐邑,供公主收取赋税,太后一定高兴,您也就不必再担心了。于是齐王就献上城阳郡,为了讨好太后,并违背常礼尊自己的异母妹鲁元公主为王太后。吕后很高兴,就接受了。于是在齐王在京的官邸摆设酒宴,欢饮一番,酒宴结束,就让齐王返回封地了。三年(前192),开始修筑长安城,四年(前191),完成了一半,五年(前190)、六年(前189)全部竣工。诸侯都来京聚会,十月入朝祝贺。七年(前188)秋季八月戊寅日,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1而不悲通,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班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强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于是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安葬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少帝元年(前187),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太后行使皇帝的职权之后,召集大臣商议,打算立诸吕为王。先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帝曾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如果封吕氏为王,是违背誓约的。太后很不高兴。又问右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周勃等人回答:高帝平定天下,封刘氏子弟为王;如今太后代行天子之职,封吕氏诸兄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大喜,于是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当初跟高帝歃(sh,厦)血盟誓时,你们难道不在吗?如今高帝去世,太后是临朝执政的女主,却要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竟然纵容她的私欲,迎合她的心愿,违背与高帝立下的誓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呢?陈平、周勃说:如今在朝廷上当面反驳,据理诤谏,我们比不上您;而要保全大汉天下,安定刘氏后代,您又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话可答。十一月,太后想要罢免王陵,就拜他为皇帝的太傅,夺了他右丞相的实权。王陵于是就称病免职回乡了。吕后任命左丞相陈平做了右丞相,任命辟阳侯审2食其(yjī,异基)做了左丞相。但左丞相审食其不管应该做的事情,而只是监督宫中事务,就象郎中令一样。审食其原先做过太后的舍人,曾随太后落入项羽军中,所以很得宠信。常常决断大事,朝廷大臣处理政务都要通过他来决定。吕后又追尊郦侯吕台的父亲吕泽为悼武王,想由此开头来封诸吕为王。四月,太后准备封诸吕为侯,就先封高祖的功臣郎中令冯无择为博城侯。鲁元公主去世,赐给她谥号为鲁元太后,封她的儿子张偃为鲁王。鲁王的父亲就是宣平侯张敖。封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把吕禄的女儿嫁给他做妻子。封齐国的丞相齐寿为平定侯。封少府阳成延为梧侯。接着就封吕种为沛侯,吕平为扶柳侯,张买为南宫侯。太后又想封诸吕为王,先封惠帝后宫妃子所生的儿子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刘山为襄阳侯,刘朝为轵(zhǐ,只)侯,刘武为壶关侯。太后暗示大臣们,大臣们就请求封郦侯吕台为吕王,太后同意了。建成侯吕释之去世,继承侯位的儿子因为有罪而被废除,就封他的弟弟吕禄为胡陵侯,做为继承建成侯的后代。二年(前186),常山王刘不疑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