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飘飘”观后感改编了一部老电影,陈果导演的《榴莲飘飘》。那是还没有北上拍片水土不服的陈果,喜欢用类似纪录片的方式把残酷展现给我们看。影片中大多数演员是非专业演员,女主是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秦海璐——我最喜欢的女演员之一。影片分上下两部分,上部里,女主阿燕用三个月的旅游签证,在香港卖淫赚钱。下部里,赚了钱的阿燕回到家乡牡丹江,发现大家都羡慕“走出去”的她,而家乡已不是那个家乡。我更喜欢影片的下部。跟随着阿燕的身影,镜头扫过牡丹江这座城市,和阿燕的家人。那是九十年代的东北,国企下岗仿佛抽空了城市的生命力,城市被改革的春风忽略了,在角落里荒芜。而阿燕的家人,看到阿燕拿回来的真金白银,认为阿燕出息了,赚钱了。父母甚至因为女儿回家大操大办了一番。而留在城市里的青年都蠢蠢欲动,纷纷要离开故乡。影片的镜头毫无美感,也没有渲染,只是展示。阿燕的前夫和她一样,学过多年的京剧,是科班出身,却为了谋生,在夜总会里唱着莫名其妙的歌,杂耍一般地又蹦又跳。阿燕的表妹,学过多年的舞蹈,却一心想去南方赚钱。最后他们都如愿离开了,剩下阿燕还在简陋的舞台上唱着京剧。这些用时间和汗水堆积起来的一技之长,曾经是年轻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却在时代的洪流里不堪一击,成为笑谈。家乡的城市不再需要文艺,它气喘吁吁,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输血,而这些,人们只能跳上火车,去南方寻找了。阿燕最后留下来了,还是又会离开,影片没有交代,只留了一个雪中的侧影,美的好似电影《情书》的剧照,谁曾想这几乎是本片唯一一处美好的镜头,而镜头里的人,心里还是犹豫、彷徨的。在香港时,阿燕面对各种客人的各种要求,都没有犹豫过,只希望客人多给一些小费。在家乡,她却各种犹豫,各种徘徊。香港的经历让她对家乡产生了水土不服,这可能也是榴莲的特征吧:外表坚硬,恶臭扑鼻,一旦吃习惯了,往往欲罢不能。这是秦海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她的演技在本片里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在非职业演员中显得不突兀,但是又能看出演技自然圆润,不出戏。这是很厉害的。非专业演员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够自然,虽然镜头里的生活是他们的日常,但这不是纪录片,而是剧情片,台词剧情是设计好的,镜头也是对着演员的,所以他们反而会局促、不自然。专业演员受到的训练就是“代入感”,把自己放在当下的情境中,对自己的表演深信不疑,所以,专业演员要更自然,更生动。本片有大量的非专业演员,秦海璐在其中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秀,她无论是台词还是身体语言,都无比自然,比起其他人,她更像生活在剧情里的人。在其他人不自然的情况下,她对戏的时候也毫不出戏。这是第一。更厉害的是,她又成功地把自己放在了这些素人里,让自己不那么出众。在东北剧情里,她和同学聚会,和亲戚朋友聚餐,去前夫家串门,都浑然天成,成功融入每一个场景,和周围的人几乎没有区别,一颦一笑都是东北年轻女孩的样子。这是经过成熟设计的演技,是令人惊叹的技巧。秦海璐是典型的方法派。在《今日影评·表演者言》里面,她说自己会在很早就开始琢磨角色,体验生活,设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周迅那种沉浸式表演有所区别。这种表演方法,在本片中体现为超乎想象的精准,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