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声教育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中心网络环境下的教师角色究竟是什么----访北京师范大学裴纯礼教授摘自:《上海教师教育网》在北师大兰蕙公寓,应约坐在我面前的是位被他的学生们称呼为“老裴”的裴纯礼老师。我与裴纯礼教授面对面地做了一次访谈。记者:网络教学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角色的换位不甚理想,而你却很早就进入了角色。你能否结合近几年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向我们的读者谈点最深的体会?老裴:1997年底我从美国高访回国时就带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认准一个目标,苦干3~5年,必见成效!这个目标就是开展基于Internet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因此,我回国后的第一门新课、第一本新书、第一个课题、第一台服务器、第一篇文章、第一场报告等都紧紧围绕Internet进行。几年的付出让我饱尝了网络教学的甜头,要问网络教学感受最深的体会,就是开展基于Internet的教学改革,第一位是观念,第二位是关系,第三位才是技术。先讲观念。今天我们出差外地,很自然地会选择飞机、火车或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因为我们已建立起了现代交通工具的意识。1985~1987年我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时,就曾饱尝微机应用的甜头,于是回国后就积极推广微机应用的普及教育,希望帮助大家建立微机应用意识。1996~1997年在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时,又饱尝Internet应用的甜头,于是回国后就积极推广Internet应用的普及教育,希望帮助大家建立Internet应用意识。我们可以从计算机的发展来理解什么是Internet应用意识?计算机与我同龄,都诞生于1946年。计算机的应用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50~70年代是主机时代,数十数百人通过各自的终端共用一台微机;80年代是微机时代,一人一机,每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微机带来的方便、高效与乐趣;90年代以后是Internet时代,每一个人通过联网的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访问与“使用”全世界的服务器,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由于主机与终端已成为历史,今天应用计算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层次(单机与网络客户机的熟练用户)、中级层次(网络服务器的熟练用户)和高级层次(网络服务器的管理者)。建立Internet的应用意识就是要求学校的教师与管理者不仅应成为单机的熟练用户(如熟悉视窗环境、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包的使用等)和客户机的熟练用户(如熟悉使用浏览器查询网上信息、收发电子邮件、上传下载文件等),还应成为网络服务器的熟练用户,即具有将Internet各类信息服务和管理与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建立基本、扩展和协作学习环境,收集、组织与发布学习资源,开展自我学习评估等能力,就像我和我的学生最近几年所做的那样。观念的改变可以产生奇迹!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也可以成为网络服务器的熟练用户。以我自己为例,我清华大学时学的专业是物理,1996年到美国就是认准学习Internet。记得5月10日到达俄亥俄州立大学时,我对网络一窍不通,第二天正好是我50岁生日,因此我是实实在在从50岁这天从零开始学习网络的。方法就朗声教育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中心是:先读最薄的书,尽快入门、了解全貌,然后直接阅读与学习样品程序,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修正。整整4年,在我54岁生日的那一天,我与清华大学一位院士一起应邀到中央美术大学做网络教育的学术报告,实现了自己“苦干3~5年,必见成效!”的目标。其次谈谈关系,这里指的是相互合作与协作的关系。要完成网络教学活动,在搭建服务器,实现应用信息服务以后,还需要长期维护服务器的正常运转,防止黑客与病毒,开发与不断完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不断收集、组织与更新学习资源,管理公共微机房等,这绝不是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团队的共同努力。庆幸的是,我有一支人数不多但十分精悍的队伍,大家分工合作,不计个人得失,共同在为上述任务的完成而努力。第三再谈技术。为什么我把它放到第三位,因为Internet的技术是透明的、共享的。例如我们的服务器采用的Linux系统本身就是自由软件,几乎是免费的。国外有人讲它是Copyleft,而不是Copyright。此外,我们还可以从Internet下载很多共享软件的源代码,包括BBS电子公告板系统、Majordomo电子邮件列表系统、基于Web的虚拟专题论坛等。非专业出身的人不一定要看懂其中的每一条语句,而是只要看懂关键词,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即进行二次开发。以我们PCC教学服务器上使用的进行网上调查的圆饼图统计程序(由6个文件组成),就是从Internet下载,再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而成的。我可以在20分钟内教会任何一位中小学老师修改的方法,但他必须具有下列基础:熟悉一般文本编辑器和向服务器上传文件的操作能力。近两年多来,我在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近30个市、县做了40多场报告,主要讲更新观念的问题。我想告诉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是:传统的自然科学(如数学、物理等)需要扎实的基础。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到电视台讲大学物理,但是,信息技术知识的特点之一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阶段切入,重要的是不断学习以紧跟其发展。我可以举出大量的实例说明,非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可以与计算机教育专家一起在电视台讲软件应用,非专业的教师可以开发出优质的网络课件。在IT技术发展的每一个新阶段,大家都是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在Internet普及与发展的今天,每一个教师(计算机专业与非专业)的机遇与起点都是均等的,今天的落后并不意味着明天的落后,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我想,我在50岁开始起步实现了“做网络服务器的熟练用户”的目标,年轻的老师应具有比我更优越的条件,你们应该可以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我的同样目标。记者:有人将远程教育分为三代,且过分强化第三代的作用,大有“唯第三代论”的思潮。你是如何看待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之关系的?老裴:信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信息经过加工、提炼和浓缩后,形成对人类社会活动,包括决策、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产生影响的数据。以数据形式出现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媒体表示与传播,迄今为止有三种媒体:传统形式媒体(口头语言与书面文字)、模拟形式媒体(以电磁波为载体的文字、声频与视频等)和数字形式媒体(二进制数字编码的文本、多媒体与程序等)。朗声教育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中心信息量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应于三种媒体的信息技术包括:传统媒体技术(课堂、书籍、笔记、报刊、杂志)、模拟通信技术(广播、电视、电话、电报、传真)和数字通信技术(数字媒体的网络通信与播放)。信息科学就是研究收集、组织、存储、管理、传播、交换、检索、处理、应用各类信息的理论与方法。三种媒体与相应的信息技术分别支撑了三种教育和三种学校:人类有语言和文字以来就有了传统教育与传统学校(教室、书本、笔记、黑板、图书馆、实验室),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电化教育与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录音、录像),20世纪末又出现了网络教育与网络大学(多媒体网络教室、信息技术教育、网络辅助教育教学)。建立网络学校与开展网络教育,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机遇。但是应该指出:三种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还是传统教育,网络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只能对传统教育起辅助作用,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传统教育。开展网络教育和建设网络学校的基本原则应该在认真比较三类教育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不是用某一类教育取代另一类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教育的许多方式方法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是不排斥的。记者: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朝着学校数字化的目标努力,限于经费又不知从何处着手。对这个问题,你作为专家是如何看的,你认为一所学校的教育数字化应包括哪些内容?老裴: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各地与各校在网络、信息设备、信息资源、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上均进行了比较大的投入。依我个人意见,各学校都将经费过多地用于门户服务器上,而对教学服务器的投入较少,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服务器空间,因此难于有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其次就是我国的中小学校普遍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每年培养了不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都上哪里去了?现在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那就是“人往高处流”,即小学的往中学流,中学的往大学流,流不进的再考研考博,以增加日后“流动”的筹码;“才向高薪靠”,即该专业的毕业生多往IT业走,或去外资企业从事员工教育培训。这个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一所学校的教育数字化包括下列四方面内容:1.建立公共多媒体网络微机房;2.建立教学服务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与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和辅助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整合,逐步建立数字教室、数字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学校;3.建设校园网,包括办公楼、教学楼、职工住宅区、学生宿舍区的联网;对于近期有困难的学校可先建立基于教学楼、微机室或教室的局域网;4.连通Internet,应根据学校的经费和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择优选择采用光缆、有线电视线路、ADSL电话线路联入因特网。朗声教育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中心我认为,鉴于我国各地尤其西部地区教育经费较少的实际情况,对于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来说,可以先只进行前两项建设,一样可以开展与世界接轨的网络教学实践与研究。传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发挥下列作用:研究、设计、开发、建设网络平台和资源、辅助教学系统;开展基于因特网的教学改革(教育理论、思想、目的、模式、结构、内容、方法、手段等);开展基于因特网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相对于传统教育的网络教育优势上,并将之应用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记者:相对于传统和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具有哪些优势?我们如何将这些优势应用于教学之中?老裴: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和电视教育相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明显优势。第一,网络教育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在“资源”、“交互”和“心理”上的零距离。网络教育可以实现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零距离”,真正打破国家、地区、学校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均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理位置从Internet获取资源。网络教育还可以实现师生、学生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同步与异步交互的“零距离”。网络教育具有“亚社会性”,学生讲真话,讲当面不可能讲的真话。通过网络,教师与学生可以倾心交流,没有心理隔阂,真正实现师生“心理”上的零距离。发挥网络教育上述三个“零距离”的优势,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要收集、开发与组织各类教学资源,设计、建立与完善学习环境与情景,包括自主学习的环境(基本学习内容,扩展学习内容,检索查询获取相关知识和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交流与协作学习的环境(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专家之间)和动态教学评估的环境(随时动态地进行有关教学的调查与评估,畅通师生信息与心灵交流的通道)。另一方面要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与帮助,提高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与发挥网络提供的师生、学生之间的同步与异步交互功能,随时随地了解学生,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引导与帮助;可以充分应用与发挥网络教育自身的若干特点,开展科技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对教师进行监督,实现教与学的“双赢”。第二,网络可以提供形式多样的交互。网络可以通过网页的交互性(超文本与超媒体链接,搜索引擎,表单、脚本语言程序、动态网页等)和交互媒体(可控音频与视频、交互动画等),实现教师和学生与资源的交互。可以通过网络的各种同步信息服务(各种键盘对话与讨论:BBS、ICQ等)和异步信息服务(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列表、专题新闻组、BBS专题板区、Web论坛、评估与调查等),实现教师、专家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第三,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字多媒体与虚拟现实。网络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字多媒体,包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全景图、三维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