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必修(一)第四章解读浙江金华第一中学郭万里解读的创新•2006年: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教学思考•2007年:侧重于实践层面的教学设计•2008年:基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再认识目录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二、本章内部结构分析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宇宙环境及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一章),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三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是地理必修I的总结和延伸1.在必修地理1模块中基本观点的显现,原理与规律的应用主题: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主要观点、核心概念、最基本的原理例:关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在选修IA环境保护和选修IB自然灾害中均有较详细的论述。2.在必修三个模块模块中主题:科学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模块I)“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修模块II)“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模块III)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认识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二、本章内部结构分析(一)课程标准(二)知识结构(湘版教材)(三)编写特色(湘版教材)(一)课程标准•观点: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角度: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形成观念:自然条件是多样的,人类活动方式也是多方面学习重点: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仅举例说明不求理论阐述、基础性)层次把握:一、是基础二、可改造三、在发展(有制约)(有限度)(有变化)(一)课程标准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形成观念:自然条件总是不断变化中(渐变为主,也有突变)学习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层次把握:(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2)正确认识近现代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3)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体现时代性(一)课程标准3.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形成观念: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学习重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某一种资源为例)层次把握:概念→利用→影响(一)课程标准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形成理念:形成保护环境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学习重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危害(某一种灾害)层次把握:概念、危害、成因、防灾减灾(二)知识结构(湘版教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资源概述●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中国的洪涝灾害与成因(三)编写特色(湘版教材)1.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即从同类知识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案例选择的建议用本教材(湘版)的案例为主适当整合其它版本中的优秀案例自编案例注意:典型性、时代性、真实性、生动性(三)编写特色(湘版教材)2.重视运用地图能力、举例说明问题能力、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能力等三方面地理学习能力培养。(三)编写特色(湘版教材)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地关系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灾减灾的意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做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以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例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吃透)基本要求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2.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3.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发展要求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的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的关系做出正确分析;了解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影响因素。说明案例和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作识记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会考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渗透高考要求或学完必修后的要求对教学、编练习或命题的提醒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教学建议(仅供参考、给点启发)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以“我们的居住地”为题,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从身边熟知的居住地出发,结合聚落的图片,形成对聚落丰富的感知,从而了解聚落的概念与分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典型案例(可用教材提供案例,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的案例),运用案例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和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活动1:组织学生探究教材活动中所列举的三个案例,并完成相应探究的内容。通过思考、讨论,探究地形与聚落分布的关系。建议教师从宏观的、区域的角度得出地形对聚落影响的一般规律。活动2:“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可在分析四川省东、西部交通线路差异的形成原因时作为拓展内容。*活动3:建议根据图4-10,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活动4:建议把“兰州市”案例活动作为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既可巩固前课所学内容,又可引出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铁路选线”活动内容则可作为课后作业处理。*活动5:以四川省交通线分布为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首先启发学生从地形角度分析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原因,并结合图4-10和阅读材料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逐步得出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和形态影响的一般规律;结尾则以分析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因作为压轴,得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在不断降低。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思维方式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创设有利于学业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1.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框架问题选择学生需要教学需要社会背景环境背景问题设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多样化的情景设置要素分析自然要素人文要素问题解决批判思维综合思维成果表现成果分享2.促进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指导原则:(1)在没有相应因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2)把课本当作参考书,而不是教学大纲(3)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4)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自我评价问题情景没有疑问产生问题探究学习自行探究解决自行探究不能解决合作探究解决掌握发现新问题3.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湘版教材)为例对居住地的初步感知(分散、不全面的、潜意识的)1.人们选择有利地形安居乐业。2.地形多种多样、聚落形态多种多样。3.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影响其它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4.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影响自然、人文因素进而影响聚落。分析所在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教学设计思路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探究学习形成新知识与技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设计一、“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启发讨论法。以“我们的居住地”为题,引导学生从身边悉知的居住地出发,结合聚落的图片,形成对聚落丰富的感知,再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归纳出聚落的特点和类型。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地形的作用尤为突出。先看先民们的选择:二、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带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半坡村落”,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该地形有什么特点?选择这样的地形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好处?(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自然会得出人类总是选择有利的地形安居乐业,地形与聚落形成关系密切的基本观点。)第三步分析山区与平原乡村聚落的主要差异及其主要原因。案例一:景观图从区位、形态、规模、密度等景观角度分析差异,重点从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基础知识:地形这一自然条件对乡村聚落形态有很大影响,规律是(也可列表比较)基本观点:地形深刻影响着人类活动,地形多种多样,聚落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步下面让我们再来探讨地形对城市聚落的影响案例二:丽江古城地形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城市聚落的形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地形对聚落拓展方向的影响。基础知识:地形平坦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基本观点: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而且通过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五、案例三:塔里木盆地中的聚落与交通线路山前洪积扇是如何形成的?在盆地中是怎样分布的?山前洪积扇水土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哪些便利?盆地中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何关系?盆地中的交通线路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候和聚落有何关系?地形不仅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影响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线路、农业、人口等的分布,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分布。人口聚落水源地形气候地表形态聚落农业交通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六、活动4:小结作用。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交通、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等。七、活动5:运用所学规律,在新的情景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给出所在地区的聚落相关材料或提供获取相关材料的途径,分析本地区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教学中几点提醒•本章各节教材编排的三种模式:概念、案例分析得原理和规律、联系当地重运用概念、图表分析得原理和规律、归纳重大影响概念、案例分析得原理和规律、分析原因求对策•本章教材几处概念辨析•重视板书设计,归纳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