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5页第1页共45页第2页共45页第2页共45页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报告书摘要本报告报告书对一个虚拟的拟建污染源对重庆大学A、B、C校区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虚拟污染源位于整个的A、B、C校区上风向方向,即B区校园北偏东位置。为了能较为准确地对校园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按照功能区划分的要求,在合理进行取舍后将校园划分为5个主要的功能区:食堂区、实验楼区、运动场区、学生住宿区、教学区。在每个功能区域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合理的评价点,五个评价点能代表性地显示整个校园环境的现状。根据目前我们的监测能力以及实验室现状,我们确定的评价因子是TSP、SO2以及NO2。根据已经进行的对校园环境概况调查和环境监测的现状值,结合该污染源对校园环境影响的预测值来得到其影响值,并最终依据这个影响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进行影响预测评价,最终得到该污染源对B区校园现有环境影响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情况,判断该虚拟的污染源是否可建,并制定出消除或减轻负面影响的措施。关键词现状评价、工程分析、影响识别、影响评价第3页共45页第3页共45页1总论1.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的目的通过对重庆大学A、B、C校区的及周围环境环境现状的调查和监测,了解评价区域内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特征;分析拟建锅炉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情况,结合所在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预测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从环保角度论证修建该锅炉的可行性,确定工程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同时为工程设计和及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能力。通过评价,了解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目的;了解和熟悉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了解环境影响(预测)报告书的编制内容和方法,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运用一些环评的知识。1.2评价依据及参考资料1.2.1评价依据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5、SO2测定方法: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6、NO2测定方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法(HJ479-2009)7、大气中总悬浮颗粒TSP的测定:重量法(HJ/T374-2007)8、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1.2.2参考文献1、《环境环境监测与评价综合设计指示书》(自编)吉方英方俊华林庆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2、《环境监测》(第三版),主编: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高教出版社,2004年。3、《环境评价》张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1.3评价标准根据重庆市政府2009年5月6日发布的《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沙坪坝区所辖城镇和农村(不含辖区内一类功能区),属于大气环境二类功能分区,适用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该虚拟的拟建污染源适用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标准的污染物浓度第4页共45页第4页共45页限值入表1-1示。表1-1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浓度单位SO2年平均0.06mg/m3日平均0.151小时平均0.50TSP年平均0.20日平均0.30NO2年平均0.08日平均0.121小时平均0.241.4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4.1评价等级按虚拟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以等标排放量Pi(m3/h)衡量)和周围地形复杂程度,将评价工作分级。等标排放量计算表格见表1-1。表1-1等标排放量计算表名称污染物污染源强(g/s)浓度(mg/m3)污染物排放量(t/h)二级标准小时平均(mg/m3)等标排放量Pi(m3/h)污染源特性锅炉房NO20.1731206.228×10-40.242.595×106点源SO20.433751.548×10-30.503.096×106TSP0.0117.53.96×10-50.301.32×105等标排放量Pi(m3/h)2.5×108,且拟建工程的废气排放量较小(5184m3/h),又因为周围地形较为复杂,确定评价等级为三级。1.4.2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为虚拟污染源下风向5km范围内的敏感点——重庆大学A、B、C区校园。1.5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1.5.1环境敏感点第5页共45页第5页共45页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中规定,环境敏感区包括以下区域:1、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2、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环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3、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4、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区。而环境空气敏感点是指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人文遗迹以及学校、医院、疗养院、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由于本次环境评价主要是进行拟建污染源对重庆大学A、B、C区校园环境的影响预测评价,校园是教职工从事教学管理、学生进行日常学习活动的区域,是一种特殊的环境系统。教职工及学生活动密集的地方包括:食堂、实验楼、运动场、学生住宿、教学区、家属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各个校区中的这6个区域选择合理的监测点,最终确定了A区2个,B区2个,C区1个,总共5个监测点,并设为环境影响评的敏感点。污染源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情况,对这5个点最具代表性(监测点位图见附件图1)。1.5.2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当地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和该拟建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及项目周围企事业单位、居民区分布特点,环境重点保护目标为虚拟污染源下风向5km范围内的敏感点——重庆大学A、B、C区校园。该项目应保证不影响校园内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园环境中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基本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健康要求。第6页共45页第6页共45页2重大A、B、C区校园区域的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环境概况重庆大学啊A、B、C区校园所在的沙坪坝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西部,东滨嘉陵江,西抵缙云山。区境中部歌乐山纵贯南北,东为沙坪坝,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和工业基地,建成区面积35.26平方公里;西为梁滩坝,是农业、乡镇工业为主的地区,2003年重庆市大学城在这里动工兴建;中部歌乐山是重庆市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之称。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2.1.2气候概况《中国气候图集》的划分,污染源及周围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侯区中的盆地河谷区。其主要特点是: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极少;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多绵雨,冬季多云雾,春季天气多变化,日照少且季节分配悬殊。据气象站近12年定时观测资料统计,年均气象要素及其极值如下:年平均气温:18.6oC最高气温:41.8oC最低气温:-1.0oC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最低相对湿度:25%年平均降水量:1061mm多年最大降水量:1211mm多年最小降水量:574mm年平均日照:1102.7小时年平均总云量:8成年平均雾日:42.8天年平均风速:1.1m/s全年主导风向:NNE冬季主导风向:NNE夏季主导风向:SSE年平均静风频率:42%2.1.3风速与稳定度的关系评价区域平均风速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见表2-1。不稳定类的平均风速最大为1.7m/s,其次以中性时平均风速较大为1.3m/s,稳定类的平均风速最小为0.9m/s。地区各稳定度的平均风速统计值见表2-1。第7页共45页第7页共45页2.1.4各季与年地面风向不同季节及全年的地面风向频率见表2-2。从统计分析结果看,厂址地区常年有三股主要表2-1各种稳定度的平均风速稳定度不稳定(A、B、C)中性(D)稳定(E、F)平均风速(m/s)1.71.30.9气流存在,第一是NE风(包括NNE、ENE风),年平均频率为18.4%,其次是偏S风(包括SSE、SSW风),年平均频率为14.5%,另外WNW风(包括NW风),也占有一定比例,其频率为7.6%。该地区静风频率较高,全年为42%。这三股气流各季都存在,不过随季的不同强弱各有所变化,其中春季和冬季与全年风频保持一致,NE风的主导地位较为明显,而秋季S风频率则升为主导地位,NE和NW方向气流有所减弱。夏季这三股气流频率相当,不过偏北气流较强。各季及全年的地面风向频率见表2-2。表2-2各季及全年地面风向频率(%)风向方位季节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从表2-3可看出,不稳定时NNE风出现频率最大,2.76%;中性时,NNE风出现频率最大,为4.50%,NE风次之,频率为3.58%;稳定时,NNE、NE风出现频率最大,均为1.03%。不稳定、中性、稳定下静风出现频率分别为7.08%、24.8%、9.32%。烟囱出口高度最多风向:冬季NW风,夏季SSE风。平均风速:冬季3.4m/s,夏季4.2m/s。2.1.6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该风向平均风速它描述某方向的风对其下风向的污染影响程度。该地区NNE-NE扇区是污染影响程度最大的方位,也就是说该方位是受污染几率最高的区域。第9页共45页第9页共45页表2-3各稳定度下风向频率及对应平均风速稳定度风向方位频率风速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不稳定频率%1.032.762.061.031.190.600.221.361.251.250.430.330.330.921.571.797.08风速m/s1.791.611.501.631.631.731.751.881.351.352.252.331.331.651.721.78中性频率%2.334.503.582.441.410.650.872.663.142.441.190.871.192.221.791.5224.8风速m/s1.511.721.531.361.541.831.131.431.671.731.631.591.391.422.001.62稳定频率%0.491.031.030.980.540.220.220.540.700.430.160.160.110.330.050.119.32风速m/s1.501.291.253.003.001.001.001.001.331.601.002.501.001.001.671.52.1.7静风①静风频率据气象台1988-1992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的各月及年静风频率见表2-4。全年静风频率为42%,最高出现在10月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