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北平》高二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动人的北平》高二语文教案《感动北平》描写了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写了当时北平的自然、文化、生活场景,又描写了它独特的“性格”及其“感人”的面貌,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感动北平》高二语文教案精选。希望你能学到东西!《动人的北平》高二语文教案1一、教学内容《动人的北平》是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第1。本单元在内容上,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富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教人学会思考、学会体验心灵。二、内容分析本文之所以被选作精读课文,是因为林语堂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大师。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闲适相融合的文风创作出了具有独特格调的小品散文,《动人的北平》就是其中的1。他的作品总是欢悦的,用抒情的笔调写世上的人和事,表达着对人生的热爱。他把北平的景象,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品味散文浓重的感情,体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隽永,把握散文形散与神聚的艺术特性,从而使学生学会阅读散文。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在这册课本散文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鉴赏了现代诗歌,对文章中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已经比较敏感,并能够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对内容的独特感受。再加上本课作为散文单元的第1,延续了诗歌的细腻含蓄的语言风格,所以,确立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体会作者抒情写意语言的闲适优雅的独特风格,探究散文内容中形与神的有机融合。四、教学设想:1、教学时数:本课是精读文章,安排两课时。2、教材处理:(1)根据文本感情先行易于把握的特点,通过“美读”赏析完成对全文感情的体会,对语言整体风格的了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播放视频,带领学生走进北京,激起对老北京的好奇心,借助图片,走进北平。在赏析过程中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2)写景部分每一段即一个画面,且中心词比较明显,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材料。采用教师示范法,学生迁移模仿,提高学生诵读――领悟――分析――归纳能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三主原则。(3)画面概括出来之后,为分析散文的“形散而神聚”张本。(4)用美术中的散点透视方式直观理解形散神聚的特点。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性;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北平动人之处,体会散文形神相依的规律。体会作者优雅情怀的内涵。教学重点通过整体感知,筛选信息,把握北平的动人之处。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一、(开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是第一次信息反馈。使用情境教学法,引领学生走入文章。)导入:播放《北京欢迎你》的MTV,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和绚丽的画面中,走进北京。2008,北京成了奥运的符号,而福娃,鸟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符号。而当北京还被称为北平的时候,什么是它的符号呢?“动人”就是对她最好的诠释。伴随画面,走进老北京。说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绵长而悠远,那你知道“北平”这一称呼的由来以及变迁么?(引导学生说一说)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北平”往事。(教师补充,激发兴趣)二、简单了解北京、北平名字的由来。资料介绍(幻灯片展示)1、1369年6月,常遇春荡平了元大都附近的残余军队。战报送达朝庭,朱元璋便以“蓟北悉平”为名,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这也就是北京也称北平的来历。2、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发动“靖难之变”,历经近三年的征战,攻占了南京,从其侄子手中抢得了皇帝的宝座。并在1403年(即永乐元年)将北平府改为了“北京”,后又迁都北京。北京这个称谓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了。3、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阳,南京国民党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改北京为北平。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伪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将北平又改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为北平。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27日,政协会议全体决议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为北京,并确定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虽然北平有过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着着辉煌,代表着大气、代表着权势,代表着古老的中华文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它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树,他是老舍魂牵梦绕的《想北平》他是郁达夫流连伤感的《故都的秋》,他是林语堂如数家珍的《动人的北平》,今天就让们走进故都,走进北平。三、美读全文,初步赏析,感受迎面扑来的古都北平的动人气息。你认为北平的动人之处在哪里。请有感情地朗读你选出的段落或语句,并说出你的感受。要求:口头表达,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有文采。(目的: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品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从内容上归纳北平的动人之处:(由教师示范总结第五段内容,其余各段由学生用类似方法自己总结。提高阅读文章时提炼重点词,分析概括的能力)A、自然风光动人B、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C、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D、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E、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四、作者介绍好,同学们,刚才我们从内容上分析了北平的动人之处,由此可见林语堂先生的文学功力,那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林语堂先生.资料介绍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散文家、小说家、学者。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杂文:《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话》等.他是一个传统文化故土和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五、课堂小结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散文语言中的诗意”:像诗语一样的美,像诗语一样的节奏感;像诗语一样的富有抒情性。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品味语言,划出喜欢的句子。分类作业A类:阅读课文,品味语言。B类:回忆《故都的秋》,试与本文比较。六、预习布置在文中画出能体现本文语言特点的句子。七、板书设计一是自然风光动人;二是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八、课后反思本文是散文之部的第1文章,出自文学大家林语堂之手,在全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这篇散文的精讲,让学生明确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鉴赏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深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激发和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本国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与《故都的秋》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与深刻性。教学难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教学方法:自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学法设计研究讨论――分析归纳《动人的北平》高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大师笔下的北平独特的“性格”和“动人”之处过程与方法感受林语堂优雅的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对北平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本文所体现的民俗、人文价值教学难点新与旧、雅与俗相杂的表达方式教学关键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课型讲课教学方法反复朗读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总结练习作业一、导入新课关于“北平”和“北京”的来历林语堂的小故事放北京的著名景点二、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散文家、小说家、学者。林语堂和鲁迅的矛盾三、朗读课文四、分析课文。回答问题归纳总结一下北平“动人”之处自然风光城市景象的动人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动人为什么在当时千万人眼中在也寻常不过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在本文中就变得如此的美丽动人呢?当时当地的社会确有美丽动人之所在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是审美的心境、心灵的镜像。当代人阅读本文有什么意义?•感受新旧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的优雅情怀•对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的热爱•感受中华文化、故都文化作业:阅读林语堂的作品《京华烟云》导入《动人的北平》高二语文教案3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板书设计动人的北平自然风光城市景象的动人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整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动人《动人的北平》高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散文风格,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提高分析文章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及质疑思考,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文本的人文价值和作者的大爱情怀。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形散神不散”的特点。2、通过合作探究及质疑思考,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教学难点:体悟文本的人文价值和作者的大爱情怀。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能不能分别用两句话形容一下自己的家乡和你现在所在城市天津?(学生发言)二、解决重点1、自主阅读要求:结合学案中关于作者的介绍和生字词阅读课文,同时思考问题“文章的结构是‘总-分’式还是‘总-分-总’式”?2、同学发言。(设计说明: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充分理解的过程。)3、让同学用四字格词语概括北平动人的因素。(自然风光城市景象寻常百姓文化气息建筑格局生活方式常人心态等)4、文本赏析请同学畅谈本文最打动自己的是哪一段,读出来并谈原因。三、突破难点1、质疑思考:对于文本,有没有你不理解或者不认同,或者觉得不能体现北平特色的地方,为什么?(预设:第4段在结构上的问题,第9段和17段的内容等)2、同学发言。3、教师结合林语堂的经历和写作风格,分析文本。四、小结五、布置作业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进行赏析。2、如果你认为文章结构完整,结尾充分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文章还需要一个结尾,请续写一个结尾?六、板书设计一是自然风光动人。(有很多游览的去处)二是城市景象动人。(珠玉之城、消闲购物的天堂)三是寻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风光动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们的生活景象动人。五是整个北平的文化气息(包括新旧共融的文化气息)动人。七、反思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对散文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所以,教学的重难点设在了理解文本基础上的质疑思考上,放在了挖掘文本价值、理解作者情怀上。希望通过文本的阅读,激发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内涵的兴趣,激发学生品读散文的兴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2、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品味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品味文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北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觉。教学重点: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教学难点:积累散文阅读的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探究文章形与神的关系提问: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样整合起来的呢?文章写得很散,主要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北平的古老、多杂、包容;二是北平是一个理想的居住城市。但是这两个方面都体现了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旧融新,尽管撒得开,但在精神上聚得拢,这正好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二、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归类)1、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一种浓厚的诗意。赏析:(1)“并且北平有蓝天洁月,雨夏凉秋,与高爽的冬日气候。”——虽是散文语句,内在情感丰富,词句很工稳,像诗的语句一样有韵味。(2)“那里的街道排列恰当,清晨在花园中拔白菜的时候,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更富有诗意,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一句,表达了一种优雅的审美情怀,令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2、抒情的语句,表达优雅的审美情怀。(1)“北平像是一个饮食专家的乐园。它有数百年的饭馆,招牌被烟熏得破旧不堪,还有肩上搭着毛巾的堂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