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赤不苏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姓名:肖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指导教师:赖喜德;叶宏20070501赤不苏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作者:肖杰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邹胜章.梁彬.朱志伟.梁小平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以湘西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6)岩溶水资源是支撑岩溶区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方面,明确生态系统变化是如何影响岩溶水资源的质与量这一重大问题,将有助于岩溶水循环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岩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及控制机理,建立岩溶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系统理论,探索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分析岩溶山区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和岩溶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湘西20年来的生态系统变化的对比,就其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生态的恶化是引起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的影响,使岩溶水资源产生水质和水量的变化.2.学位论文燕文明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及水资源管理研究2007水是生态和环境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系统所面临的危机也日益严重。区域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作为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其影响因素多,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等因素,构建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在三峡库区。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水资源承载力两者关联性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法国罗纳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经验,提出了三峡库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本研究以水资源四级分区为基础对三峡库区进行分区;在RS和GIS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知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予指标权重;建立了区域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的区域生态健康诊断上。诊断结果表明,库区两端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上要优于库区中部。本文考虑到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筛选三峡库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三峡库区的水资源承载力予以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水资源轻载区域比例较小,多数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适载状态,且部分区域有超载趋势。在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二者关联性的基础上,结合三峡库区与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现状,借鉴罗纳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经验,探讨适合三峡库区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本文提出了“生态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三峡工程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为使受损区域的生态健康得以恢复,本研究总结长江流域和罗纳河流域生态修复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三峡库区现状,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及建议。3.期刊论文裴源生.PeiYuansheng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中国水利2006,(11)干旱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对水资源具有强烈的依赖作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缓解资源、经济与生态矛盾的根本途径.宁夏经济生态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项目正是基于干旱地区缺水的实际,针对其特有的水资源特点,提出了面向经济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框架,开发建立了平原区分布式水循环模型、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等多个独创性模型,得出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战略结论.4.期刊论文郭有安.黄英.王崇云.伍立群不同生态系统及土地利用对水资源效应影响-人民长江2005,36(8)同一水文气候区内的凤庆河、晓街河流域,由于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两流域河川径流、产输沙规律的显著差异,根据2003年两流域同期实测水文资料,从生态系统组成、土地利用方式对比分析产生水文差异的原因,揭示两流域生态系统及土地利用对流域水资源的效应,为区域生态系统及水资源综合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提供依据.5.学位论文王敬水利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2007水是人类与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水生念环境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国已经规划实施了一系列以保障生态用水,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水利生态项目.水利生态项目能否长期稳定发挥作用,如何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水利生态项目所涉及的主体以及边界条件作为一个整体,即水利生态系统,对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机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为建立和完善水利生态项目在投资决策、规划、管理及其评估中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依据,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分析水利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引入水权、补偿、绩效评估等制度作为弹性约束变量,建立了完善的、反映系统中各主体耦合效应的水利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型.基于智能工程的理论,定义了一系列智能工程算子及其串行、并行及混合等结构形态,形成了以智能工程算子为主体的模型求解方法.建立了反映水利生态系统状态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定义了绩效水平指数来定量表达系统的绩效水平.按照状态空间分类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估.建议采用静态与动态绩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反映系统状态的变化规律和趋势.建立了水利生态系统水量配置优化模型.将生念系统恢复所产生的价值用系统的绩效来反映,并且与生态供水的成本相联系,形成了基于多主体合作理念和协商平台的合理有效配水模式,通过协商平台,完成了水利生态系统的最优配水计算.建立了水利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的模型,采用粗糙集理论、神经网络理论、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等构建了水利生态系统风险分析的集成模拟方法.在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的基础上,用可持续发展测度进行水利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评估.由于可持续发展测度的计算考虑了风险因素的作用,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表达水利生态系统的发展状态.最后,完成了案例中水利生态系统发展变化的数字模拟研究,描述了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作出了相应的评估.综合上述,本文通过建模、分析、求解及实例验证,对水利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机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评估模式,可以指导水利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6.期刊论文王永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水资源,建立水利保障体系,实现以水定草,以草定畜,水草畜平衡.7.学位论文李和平荒漠化草原生态系统中可控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研究2008我国西部荒漠草原区水资源紧缺,普遍的超载过牧天然草地资源已被超极限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沙尘暴天气。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在树立解决草原生态退化问题主要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的理念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确定灌溉人工草地适宜发展规模并控制载畜量,解决牲畜超载和冬春饲草不足的矛盾,实现区域性水草畜系统平衡,使草原区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本文论述了草原生态系统中水草畜平衡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应用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方法,采用“点”和“区域”结合的研究技术路线及系统分析优化技术,以构建草原生态建设中水草畜平衡理论及系统耦合机制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在对生态地下水位与地下水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及研究进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性研究成果,提出了水管理阈值的概念和指标体系框架;针对荒漠化草地建立了地下水位埋深与天然植被生长关系模型,应用SWAP模型模拟了GSPAC系统地下位埋深及天然植被生长状况,获得了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2.根据荒漠化草原区生产实践和建设发展水平提出了人工种植冷季补饲型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型两种适宜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分别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和目标规划法(GoalProgramming),研究分析了以水利建设为基础的荒漠化草原生态系统中典型区域一毛乌素沙地鄂托克前旗牧区水草畜平衡管理的阈值和技术经济指标。3。提出了牧区水利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实现区域性水草畜系统平衡;应用层次分析法原理(AHP),建立了牧区水利建设多目标权重评价模型,确定了子目标的权重;分析了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适宜发展规模和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草原人工种植冷季补饲型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型生态畜牧业模式的灌溉人工草地面积分别应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58%和3.0%;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分析,灌溉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规模应有限度,水资源条件起决定作用;牧区水利学科是涉及水资源、草地资源、牲畜、灌溉、种植业、林业及生态环境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针对具体区域应研究确定水草畜平衡管理阈值指标体系:牧区水利建设的任务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水资源和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准则,确定科学合理的灌溉人工草地发展规模和可持续载畜量,进行水利工程的合理配置,解决灌溉人工草地和人畜供水等问题,其目标是实现区域性水草畜系统平衡。8.期刊论文邹胜章.朱志伟.梁彬.梁小平生态系统变化对湘西岩溶水资源的影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1(5)本文在分析岩溶山区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及其演化特征和岩溶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湘西20年来的生态系统变化的对比,就其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认为生态的恶化是引起岩溶石山区水资源短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态系统变化对岩溶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岩溶水的补给、迳流、排泄等的影响,使岩溶水资源产生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明确生态系统变化是如何影响岩溶水资源的质与量这一重大问题,将有助于岩溶水循环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揭示岩溶水资源的形成、演化规律及控制机理,建立岩溶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系统理论,探索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提供科学的依据.9.期刊论文文琦.刘彦随.丁金梅.陈锋.WENQi.LIUYan-sui.DINGJin-mei.CHENFeng银川市水资源胁迫与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研究-资源科学2008,30(2)银川市地处银川平原腹地,属于北方干旱地区之一.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约束力.用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资源供需平衡、生态系统健康3种方法对银川市水资源胁迫度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26m3/年,人均水资源压力属轻度缺水状态,当地地下水资源利用率为32.2%,水资源利用压力指数呈现中高压力状态.两者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是城市生活和工业使用地下水,农业使用黄河水的二元用水结构造成;城市水资源利用均超过了水资源的安全线,局部年份靠近警戒线,未来城市发展受水资源胁迫度较大,大幅度农业节水会影响地下水补给,进而对银川平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喊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为0.418,隶属于不健康水平,原因是组织能力(0.400)、发展能力(0.368)和生活质量(0.578)均呈不健康状态.最后,建议银川市应该以节约型和生态型理念为发展的主导思路,即在干旱区建设生态节水型城市.10.学位论文栾约生人类重大工程对格尔木冲洪积扇水资源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互馈机制2000该文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地展为研究目的,针对人类工程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影响及互馈机制进行了讨论,并深入研究了其对策与措施.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ea19ddc1-ee7e-4031-b3df-9dc60143ccc6下载时间:2010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