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登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登山》讲述了列宁在爬山看日出时,在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来回走了两次的故事,表现了革命导师列宁勇敢克服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的《登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登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2了解本课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自读理解,讨论交流,朗读感受分角色朗读课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2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3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联系列宁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教学难点弄清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字幕投影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倒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预习了关于伟大导师列宁的文章《登山》这一课,这个故事发生在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就改名换姓来到波兰,继续革命工作。这个登山的故事,就是写他在波兰时和波兰的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的情景。现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1)刹(cha四声)的刹闪烁(shuo四声‵)的烁解释(shi‵四声)的释(2)区分多音字。刹薄似得2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总结几个问题。(屏幕)1从哪看出路险?2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3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上看到的美的景色?4下山时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这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压倒自己自己,咱们得每时每刻锻炼自己的意志。”这两句话应该怎样理解?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学生四个人一组,自读以后,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探究。2集体交流。(1)师:列宁和巴果茨基为了看日出,他们只有走小路才来得及。从哪里看出路的险?生:路宽只能容一只脚,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渊。“路太窄,又太危险,要经过深渊边上。”师点评(2)师: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谁来读一读?(生读,评价读的怎么样。)生:列宁动作的词: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晕目眩”。师: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触,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走完小路列宁的心情怎样?生:高兴、激动。(3)师:第三个问题明白了吗?大家一起读一读,和列宁一道欣赏美景。(出示幻灯片)(齐读这一段)使我们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险路,饱览到美丽景色而欣喜的心情。(4)重点理解列宁的话。师:请学生读课文,数列宁说的几句话,怎么理解?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A列宁坦率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B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C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不同:A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B列宁先走;C列宁在最先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师: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三深化内容,拓展延伸。1师:面对困难不要逃避,你在生活中怎么做的,谁给大家说一说?生自由回答(利用课间改错题,想玩没去;帮小同学往楼上提水;双休日作业一股作气写完再玩……)2师:坚强的意志,对与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列宁那样时时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我认为这就是作者选编这一课的目的。最后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共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_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海伍德伟大人物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并能终于克服障碍,达到期望的目的。——爱迪生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高尔基板书设计:登山看日出(必须)走险路列宁回去(不必走)仍走险路锻炼自己的意志《登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教学构想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机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学习14课,出示课题:《登山》讲的也是列宁的故事,又表现了列宁的什么品格呢?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一)学习第一段。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3、齐读第一段。(二)学习二、三段。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3、师生共同归纳。(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2)师生归纳。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三)学习第四段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四、总结全文。作业设计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看日出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登山碎小的步子移动自觉磨练走小路自己意志(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登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望而生畏”“头昏目眩”“深渊”等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第一题的三个问题。2、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时时锻炼意志对人的成长的帮助与作用。3、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2、引出课题:登山。3、了解预习情况。(1)这段话是谁说的?(结合课件简介列宁)(2)列宁在什么情况下说这段话的?(初知课文大意)二、质疑定向,合作探究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1)提示学习程序。寻找合作伙伴确定学习方式(朗读、谈体会或表演,任选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2)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学习方式。(3)分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①表演:表演前适当提问,创设情境。(结合课文理解“巍峨””悬崖”“深渊”等词)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评一评刚才表演时有没有把路的“险”充分表现出来。着重抓“紧紧贴”“扭向一旁…”“狭窄”“碎小”“舒了一口气”“险些”“头昏目眩”等词句。②朗读:请朗读小组读有关描写小路险的段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5、小结小组学习情况。6、课件展示日出美景,配乐范读15自然段。7、师生合作有感情读15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三、展开辩论,升华认识1、引出辩题:列宁是一个革命者,他的神圣职责是领导俄国人民_沙皇统治,而现在他却选择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万一掉下去,后果会不堪设想……那么列宁究竟该不该走这条小路呢?2、组织辩论。(1)自由组成正方反方。(2)双方各自从课文中找充分的理由。(3)展开辩论(教师当辩论会主席,适当点拨)。3、教师小结。4、再读列宁的话。四、迁移运用,拓展延伸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2、布置课外作业。课外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从相关的课文、课外书以及网站上去搜寻列宁的故事,两周后召开“感悟列宁”综合学习报告会。(形式自拟)《登山》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感受他不让害怕压倒自己,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3.培养学生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4.学生从小受到不怕困难,自觉磨练意志的教育。重点难点: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猜一种运动方式。(一条一条说)提示:①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②不用借助任何辅助器械。③运动主要靠腿部力量,适于穿运动鞋。求助①“电话”求助方式②降低难度二、新授1.板书课题。质疑:谁登山?登山干什么?登山途中发生了什么?解疑:齐读全文,自读自找。设计目的:划分文章的段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直插重点段落第二段。(1)学习2一l3自然段①读列宁与巴果茨基的对话,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条“太窄、太危险”的小路和列宁走小路的原因,为下文真正理解这条路的“险”和列宁为什么选择“险”路的原因做铺垫。导读:不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小路跟前,巴果茨基说:“你看看,是这样的路。”②课件演示:(山图片)总结出:侧面看山:路宽只能容一只脚。(太窄)仰视山:一边是峭壁(高而陡)。(太危险)俯视山:一边是深渊(深)。③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让学生体会出文中描述小路“险”的程度。④情景假设:如果是你,看到这样险的山,还敢从这儿走过吗?(不)因此,巴果茨基用肯定的语气对列宁说:“你不能从这儿过。”联系第一段分析巴果茨基说这句话的真正原因。(自析)(2)学习14——16段自然段。①列宁是怎样做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在表演时注意体会以下字词含义区别。贴移碎靠走碎小等……②课文重点是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第一次走险路写得比较详细。情景模拟:我们把列宁第一次走险路的情景表演出来,好吗?(可找来两条长凳接起来,靠在墙边当小路,把黑板当墙壁,凳下面为深渊)学生熟悉钻研“剧本”,想想特别要演好哪些动作,可加上小圆圈提醒自己。③重点抓住:列宁停在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大声喊:“往回走!”教师趁机导入:“他站立了几秒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怎么才能战胜自己这种害怕的心理?学生自想、自说再导:哪一个词说明他战胜了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不慌不忙)学生体出会列宁他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此时突破重难点,理会人物超人的意志品质。(3)学习l8自然段当列宁战胜了自我,勇敢地走过了峭壁与深渊之间的小路,登上山顶时,他觉得此时看到的日出……。学生自己品读,用无比喜悦的心情,读出看到日出美丽和壮观的景象,体会人物无比喜悦的心情。3.学习第三段承接上文:日出已看完,列宁和巴果茨基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走大路。列宁又是怎样选择的?为什么?(1)扩写:列宁第二次走险路,课文没有作叙述,只用了“毅然决然一词进行了概括。(“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2)出示表格(笫二次与笫一次走“险”路的不同)对比,领悟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小结:列宁正是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解释了他所说的话的含义。三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