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枣儿》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语文《枣儿》教案全剧围绕“枣儿”展开,描写了老人与男孩的一次亲切交流,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的深深思念和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今天网友们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下册的一些语文“枣儿”教案。让我们来看看!九年级下册语文《枣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剧情,把握戏剧矛盾冲突;2.揣摩戏剧个性化语言,把握戏剧人物性格特征。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2.分析法3.延伸拓展法情感与态度:1.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生存状态的改变2.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呼唤亲情。教学重点:掌握用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难点:把握戏剧矛盾冲突。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我们接触到了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我们研究戏剧文学首先应该抓住什么?(戏剧矛盾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今天我们来学习《枣儿》这篇课文。这是一个话剧剧本。那么首先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剧本的戏剧冲突。二、新授1.研究戏剧冲突应该从哪入手呀?(情节)2.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板书课题、作者)3.戏剧冲突中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剧本是如何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剧本中的哪些语言呢?(舞台提示、台词)默读课文,勾画出能够表现老人、男孩性格特点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发言要求:先说出哪页哪行,然后有感情地读出那句话,分析你想读出怎样的人物性格,为什么?4.学生总结老人和男孩的性格特征。最能凸显人物性格的部分是哪一部分?(高潮)练习大声的有感情地朗读高潮部分,两人合作完成。5.学生分角色朗读。6.小结戏剧欣赏的一般思路:(板书)把握戏剧冲突——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舞台提示、台词三、课堂练习初学戏剧,把握戏剧冲突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点,但是分析人物形象我们并不陌生,在小说学习中这也是一个学习的重点,剧本表现人物的特别之处是,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同时还有舞台提示的辅助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这也是基本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下面我们运用戏剧塑造人物的方法来丰富下列场景内容。(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要求:十句左右的小对话1.搬入新的教学楼,面对初三崭新的开始,你和新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会是怎样的呢?2.清晨,当你迟到时,推开教室的门,你与老师之间会有怎样的情景呢?3.面对检测,无论是怎样的成绩,你和你的任课老师会有怎样的交流呢?四、学生练习展示。五、布置作业充实课堂练习,写成一段文字。六、小结学会欣赏戏剧,可以使我们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演好自己人生这场戏,初三生活就是它精彩的第一幕《枣儿》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孙鸿,当代剧作家。他写的话剧小品《枣儿》,曾经荣获19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二、故事背景本文选自《剧本》1999年第1期。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到城里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老人留恋故乡不愿到城里生活,孩子企盼父亲早日回到故乡,而到城里的青壮年却希望走出家园,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走进现代化的新生活。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到城里生活的农村人可能会出现情感上的迷失、精神上的失落,在农村留守家园的人可能在希望中充满迷茫,在企盼中浸透困惑,家庭关系必然发生变化,亲情、爱情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三、理解词义掸:拂去。馋:贪吃,专爱吃好的。威严:威武而严肃。蓦然:猛然;不经心地。囫囵:完整,整个儿。钢盔:钢制的头盔。士兵、消防队员等用以保护头部。凝视:不眨眼地看。喃喃自语:连续不断与自己小声说话。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踌躇:犹豫不决。四、问题归纳1.戏剧以一首童谣开头,有怎样的作用?戏剧以这种富有民间特色的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中。2.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多好的枣儿。画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怎么没人来吃枣儿呢?”一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老人希望儿子回来吃枣儿;二是老人希望能有人来吃枣儿,以解孤独、寂寞之感,为下文老人一直挽留男孩做铺垫。“多好的枣儿。”既赞美枣儿,也赞美儿子“枣儿”,表达了老人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之情。3.为什么老人非让男孩在他这儿吃枣?老人的儿子不在身旁,老人非常寂寞,他希望男孩留在身旁陪他说说话。4.“羡慕”有什么含义?“羡慕”一词写出了男孩非常希望自己的父亲也能像老人疼爱儿子一样疼爱自己,表达了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暗示男孩与他父亲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5.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儿子的哪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这些事:(1)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2)儿子只顾摘枣儿竟尿了自己一脖子;(3)儿子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树下。老人所回忆的都是儿子幼时的情景,时隔多年仍历历在目,说明老人对儿子的爱之深,思之切。6.如何理解“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以语气强烈的重复性咏叹结束全篇,有力地强化了献身祖国的题旨,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7.老人为什么提出“学猫叫”“学狗爬”“过家家”“讲故事”?老人想尽办法挽留男孩,表达了老人对男孩的喜爱,也暗示老人从前总是陪儿子玩这些游戏。8.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理解画线的句子的含义。画线句子不仅仅是就吃枣而言,也是对一般生活哲理的泛指,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对传统生活、对精神家园的眷恋。9.老人讲的三个故事分别有什么深意?老人讲的第一个故事:枣树的由来。故事表明老人曾经有过贫穷但不乏乐趣的童年。老人讲的第二个故事:枣树救过老人的命。字里行间流露出老人对枣树的感恩之情,表现了他对故土的热爱。老人讲的第三个故事:在灾荒年月,是枣儿救了老人和儿子的命。表明老人十分感激老伴儿的无私,也进一步表明在灾荒年月里父子二人相依为命。10.“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老人紧紧搂住男孩”,这些舞台提示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这些舞台提示,传神地写出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他在与男孩的交谈过程中的情感变化。11.结尾为什么又用到这首童谣?结尾又用到这首童谣,但有所变化,由幕后转为台前,由没有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主题。12.题目《枣儿》在全剧中有怎样的作用?本剧以《枣儿》为题目,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在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密切的关系;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六、课文主题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枣儿》教学反思1.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即本文的学习还是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一样,从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本剧本的基本理解力。2.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个方面是朗读,即分角色朗读。读是表演的基础读也是理解人物与主题的主要手段。在读中,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另一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3.从戏剧的角度读剧本。剧本是文学的,也是戏剧的。戏剧的核心就是冲突,学习剧本时,一定让学生在欣赏剧本中理解冲突的作用及意义,这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戏剧基本的欣赏方法与主要欣赏内容。总之,剧本学习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希望我们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