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对女童教育的影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对女童教育的影响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许月静摘要:女童教育是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社会环境影响方面进行探究,探索政府职能缺位、地方财力拮据、教育机会不平等、文化背景等不良因素对女童教育的影响。认为应多渠道增加女童教育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保障体系、完善自我资助体系、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是消除社会环境对女童教育影响的重要对策。关键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环境;女童教育女童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难点。女童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相对来说,她们所得到的教育机会、权益并不多,属于“弱势群体”,女童教育的发展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赋予女童教育权利,使她们获得知识,健康发展是全球发展中国家克服家庭和社会中不平等的性别歧视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来,经过国家各方面的努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受教育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女童教育问题与困境,不仅仅是教育内部因素的制约,教育外部因素也是制约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从社会环境角度探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对策。一、女童教育的现状女童教育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儿童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据有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1983年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男女相差10.7个百分点,到1987年,女童入学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达到95.06%,但仍低于男童4个百分点,在全国73万未入学儿童中女性占87%;从1950年到1988年,全国中小学辍学学生总数达3.8亿,约占全国人口三分之一,平均每年流失974.4万,仅1988年就有428万名小学生和304万名中学生辍学。”①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全国中小学失学和辍学的学生中女童占2/3。国务院2001年5月22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供的数字表明,目前我国适龄女童入学率已达98.8%,小学的辍学率从1990年的2.77%下降到1997年的1.01%。但女童失学、辍学率仍高于男童,约占整个失学、辍学的70%。我们可以从“春蕾计划”资助失学女童115万人次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来推算这个失学女童队伍的庞大,再加上那些因各种各样原因未得到资助的女童,这个队伍就更庞大了。而这个庞大队伍的2/3以上集中在西部十省区中,在广西这些失学的女童大部分集中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很多少数民族家庭生活困难,人均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在经济财力不足以支撑的情况下,女童教育普遍存在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在校学生比例低的现象。有的女童连小学五年级都没毕业就被迫辍学回家务农。再者,边①陆启光.论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支持系统.上海教育科研,2002(9).2境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所谓升学率指标任务影响,在中小学往往只注重文化课,学校没有教给女童足够的为以后就业做准备的劳动技能知识,女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难以有效地帮助她们改变现有的生活环境,以至走进社会后仍然承接她们母亲承担的传统责任,体验不到教育带来的好处。即使是初、高中毕业,由于缺乏必要技能,仍有可能成为社会中“文化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女童教育的影响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分析女童教育的发展与不足之处,离不开对教育内部及外部的分析。而教育与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又是教育社会环境中不可不关注的因素。本文下面就社会环境中对女童教育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一)政府职能缺位,地方财力拮据据有关数据表明,在我国18岁以上劳动人口中受过高中、中等职业教育的只有18%,接近9亿的劳动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4年,还达不到初中二年级水平,更不用说女童受教育的年限了。当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难以调节和选择的时候,政府主导下的教育往往变得急功近利,成为功利主义的教育。这时候,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和优先扶持力度不够,特别是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如女童教育,她们没有享受到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信息,没有享受到足够的教育资源和学到足够的谋生技能,成为教育系统里的边缘群体。把女童教育放在整个社会发展环境中考察,政府职能缺位的现象更普遍。在经济不发达和封建思想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那些失学或只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女童因文化水平低且无生产劳动技能,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只能回到家乡,重复和她们父母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她们又有多少机会接受政府提供的教育培训资源呢?简单地说她们几乎连看报纸和阅读其他资料的机会都没有。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府制订农村经济转型培训等计划,女童、妇女往往成为这些计划的最后目标,她们获得社会服务和财产的机会少,在教育和健康方面得到的投入更低。(二)教育机会不平等由于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女童得到教育的机会均落后于男孩。影响女童教育机会的因素很多,而且比较复杂,从整个社会环境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第一,贫困的因素往往影响女童教育中的入学比例。有人做过统计,贫困家庭与非贫困家庭4—5岁的女童在教育中学习比例为24%和68%。第二,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与子女学习成绩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经济能力许可的条件下,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父母其子女的学业成绩要高于那些没有完成高中学业的父母的子女。在我们所作的调查当中,80%的具有高中学历的父母的女童学业成绩较好,特别是阅读和写作方面,这就在某一方面上决定了她们受教育的机会要多一些。第三,语言的因素常与女童辍学有关系,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她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是多元文化环境,她们一旦进入学校开始规范学习,学的是先进的汉民族文化,其原有的单一民族语言用不上或很少用,学习上的不适应或适应性差,整体接受和理解能力不高,导致辍学率高。女童的受教育机会不均等,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社会公平问题,但是在任何3社会、国家,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不同个体和群体对教育价值的理解存在差异,家庭在教育方面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不平等等问题长期存在。(三)文化背景的制约民族的文化背景主要包括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它们潜移默化的巨大合力影响着民族成员的价值观念,并进而左右着民族成员的价值取向。探讨女童教育,不能回避民族文化背景。1.传统价值观影响各民族成员对女童教育重要性的估计和认识。众所周知,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他们传统观念的价值取向不是以知识的获取为标准鼓励接受教育,而是以陈旧、落后的价值观左右个体思想,束缚个体对知识追求,低估并轻视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成员往往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女孩的未来,认为送女孩上学不如让她们在家里当个帮手。现代教育强调男女平等,而民族成员则认为女孩学习针线,早点结婚才是出路;现代教育强调十四、五岁的女孩应上中学,而民族成员则认为她们该生儿育女了。因此,往往文化越落后,生活越贫困的民族,对教育的评价越低,更容易忽视对女童的教育,从而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整体素质的提高。2.传统观念痼疾对女童教育影响。我国大部分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男轻女”的伦理道德观,是造成女童在接受教育机会上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随着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传统观念势力的顽固性在少数民族地区表现更突出。少数民族地区女童入学率低,与这种道德观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有很大关系。传统的道德观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教育机会平等是相背离的。总之,正是由于部分少数民族成员对男、女童在观念上存在的认识差异,以及受传统的自然经济观、伦理道德观和宗教观的影响,形成了对男女儿童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不同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而产生了他们在接受教育权力和机会上的不平等,最终将女童拒于教育大门之外。三、女童教育的思考与对策“教育一个男人,受教育的只是一个人;教育一个女人,受教育的则是几代人。”①女童教育既然如此重要,就让全社会共同努力,克服所有封闭、隔离及歧视等障碍,为女童教育创设条件。(一)多渠道增加女童教育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保障体系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社会转型期。在社会转型阶段的女童教育问题与其他特殊的社会问题一样需要有一个特殊的手段来进行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女童在教育方面遇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财力有限,但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保障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建立教育基金会就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它能够集合社会闲散资金,使之有效发挥作用,缓解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教育基金会的融资方式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1.国家投入。国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教育基金。2.社会捐助。动员全社会力量广开办学渠道,争取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外机构①席春铃.90年代以来我国女童教育研究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02(4).4和私人援助来发展少数民族女童教育。“目前在我国有很多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外热心人士及国内社会各界人士都以各种不同方式热心支持国内教育事业,但大多是通过民间方式进行,如李嘉诚、邵逸夫、田家炳、曾宪梓等先生在我国大陆的教育投入多是通过民间途径完成。而国内缺少相应的管理机构,因而容易造成类似云南丽江的‘爱心妈妈’事件,容易使社会捐助的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应用,致使人们对捐助缺乏信任,另一方面也容易使社会热心人士欲献爱心忧无门。”①3.发行教育福利彩票。“关于教育福利彩票的发行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但不知是出于何种原因一直没有被政府所采纳。”②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在政府资金不足、投入短缺而社会又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发行教育福利彩票应该是可以考虑的。4.学校适当减免贫困女童的教育经费。学校可以根据女童的实际经济情况对其所应承担的教育费用进行适度的减免,使其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接受与其年龄段及身心特点相符的教育。(二)完善自我资助体系女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除了要有社会其他方面的资助外,作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也应该尽自身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以获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当然这仅靠个人仍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还需要学校与社会的支持。同时注重培养女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引导她们在不妨碍教学活动前提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俭学活动,提高她们自力更生的谋生意识,克服自卑心理。如让学生利用星期六、星期日去进行钟点式或全日式的家政服务或其他服务等等,让他们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缓解她们的经济压力。(三)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教育是一种潜在生产力,它的经济效果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特别是文化素质来衡量的,一旦获得经济效果,就比单纯增加设备和劳动力数量更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人的优势越来越变成智力的优势。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女童读书与劳动的矛盾,女童上学读书遇到的问题要比男童更具体、更实际、更特殊。所以,在边境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形式上,应打破以往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形式推行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提高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结合的教学形式。在实际操作中,要坚持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学知识和学做人相结合,注重培养女童的多种活动能力,使女童在学到必要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一至几门既适合她们操作又符合当地生产需要的农村实用技术,为她们走上社会、脱贫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到一技之长的女童,回到家乡后不仅自己能致富,还能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使教育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总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教育受其社会环境的影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社会各界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女童教育将会与时俱进,开创新的局面。①陆启光.论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支持系统.上海教育科研,2002(9).②陆启光.论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支持系统.上海教育科研,2002(9).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