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427-433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0引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各地相继出现的几次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首次人类环境会议,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环境保护,教育为本。1975年,联合国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国际环境教育大会,并且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宪章——环境教育的全球框架》,此宣言奠定了国际环境教育的纲领。之后,国际环境教育及其研究蓬勃发展。中国的环境教育始于1973年,但建立相关的环境教育组织和开展实质性的活动却是在20世纪末期[1]。与此相对应,国内对环境教育的研究在1992年之前很少,之后迅速增多[2]。目前,国内已发表几篇中国环境教育研究综述[1-4],但侧重于宏观角度,对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情况介绍极少。在中国,农村面积及人口远超城市,但与后者相比,前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且成功实施环境教育难度更大。笔者仔细研读了近年来国内农村环境教育研究已有成果,列举了目前国内农村环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面,在指出其不足之处的同时梳理出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农村环境教育研究有所裨益。1农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研究曹娟玲等[5]从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农民环境意识现状、农村环境教育现状提出有必要加强农村环境教育。仰和芝等[6]也从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教育的现状说明其必要性,同时指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环境意识和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新农村环境建设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西部农村成人环境教育研究——以广西河池地区为例”(2010C145)。第一作者简介:张义,男,1978年出生,湖南湘潭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教育、森林文化。通信地址:546300广西宜州市龙江路42号河池学院社科部,E-mail:zhangyihechi@yahoo.com.cn。通讯作者简介:张合平,男,1964年出生,湖南临澧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态学。通信地址:410004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收稿日期:2010-04-08,修回日期:2010-04-26近年来国内农村环境教育进展张义1,2,张合平1,李丰生3(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410004;2河池学院,广西宜州546300;3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摘要:农村环境教育是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难点,研究它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从农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农村居民环境素质的调查与分析、农村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环境教育的内容与对策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农村环境教育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关键词:农村环境教育;农村学校环境教育;农村环境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0-1030ResearchAdvancesonRuralEnvironmentalEducationinChinainRecentYearsZhangYi1,2,ZhangHeping1,LiFengsheng3(1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andTechnology,Changsha410004;2HechiUniversity,YizhouGuangxi546300;3WuzhouUniversity,WuzhouGuangxi543002)Abstract:Theruralenvironmentaleducationisthefocusoftheenvironmenteducation,anditisofgreattheoreticalandpracticalvaluetostudyit.Thepapermakesresearchmainlyfromthenecessityofruralenvironmentaleducation,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ntheenvironmentalqualityofruralresidents,theproblems,contentsandsuggestionsofruralenvironmentaleducation.Thepaperreviewsthenationalstudyonruralenvironmentaleducationinrecentyearsandprospectsfuturetrendsinthisresearchfield.Keywords:ruralenvironmentaleducation;ruralenvironmentaleducationinschool;ruralenvironmentmoralseducation中国农学通报目标的成效,因此有必要推进农村环境教育。殷正坤等[7]则从中国农村人口多且素质低的国情、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等方面论述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夏法金等[8]则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提出,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搞好农村的生态建设工作、发展生态农业都需要加强生态教育。申秀英等认为[9],加强农村环境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推动整个生态环境改善、形成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的需要。王向东[10]则从西部农村环境的恶化、西部生态重建、西部滞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三方面说明西部农村地区开展环境教育的现实紧迫性。陆荣胜认为[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中小学生态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它是: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张永斌[12]研究了对农民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认为这是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总的来看,论者基本上都认为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农民环境素质较低,要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效开展农村环境教育。也有研究者从推动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论述其必要性。这说明研究者对农村环境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已比较全面、深入,但对区域层面的农村环境教育必要性的探讨还不够。2现状调查及分析1992年召开的全国首次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初步形成了中国环境教育的框架体系。也是在同一年,国家教委在制定中小学义务教育各学科教学大纲时,将环境保护知识和教学要求,明确而具体地结合到了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之中[1]。之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环境教育。那么,农村地区经过十多年的环境教育,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素质如何呢?农村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研究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2.1农村居民环境素质的调查与分析目前,研究者主要通过环境意识调查获得农村居民环境素质情况。朱启臻[13]从农民的环境知识、对环境的态度、环境问题归因以及环境行为等方面调查了京郊农民的环境意识,认为其问题体现在:环境知识贫乏,生态环境意识薄弱,缺乏保护环境的动力。程伍群等从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规则的了解、基本的环境价值观念、参与环境保护的态度、环境保护的行为四方面对河北平原农村村民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发现村民对环境问题有一定认识,基本规律是受教育年限越长环境意识水平越高[14]。张玲敏等[15]对河北部分地区农民施肥情况的调查表明:农民对大量施肥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认识不够,但随着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对农业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越来越大;多数农民注重产量,缺乏必要的环境意识;农民的施肥方法和技术很不合理。王向东[10]从环境保护知识、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水平、环境保护态度和环境保护预期行为四个方面调查了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内蒙古五省(区)部分乡镇公众的环境意识,发现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的环境意识总体上处于中级水平,多属于浅层环境意识。同时发现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保护预期行为的得分偏低,环境保护理解水平和环境保护态度得分较高。由此说明了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构成中,“知”和“行”两个方面是弱项,“意”相对来说是强项,“知”“意”“行”间相互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马香娟[16]调查了浙江部分地区农民的环境意识状况,其调研结果反映出以下三方面情况:第一,大多数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模糊;第二,农民对农村环境管理的政策、法规或制度基本不清楚;第三,大多数农民对个人的努力信心不足,寄希望于政府与环保部门来解决环境问题。赵磊等[17]从农村居民整体环境意识、对环保事件的态度倾向、环保参与的行为取向、环保知识和信息的知晓程度等方面对无锡市大浦镇公众的环境意识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与实际有明显偏差,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浅层次的局部的“日常生活环保型”环境意识依然存在;农村居民在环保行为上为“政府依赖型”,整体参与环保意识不强;2003年该镇居民环保总支付意愿为55.3~98.2万元。刘春腊等[18]对湖南衡阳市部分农村村民的环境意识的调查表明:农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农民环境知识极其匮乏,农民环境意识相当薄弱,农民环境责任感较弱。李洁等[19]通过对江苏苏南地区的农民访谈、走访,发现:农民环境生态意识薄弱,且存在地区间差距;农民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匮乏,且存在年龄认知差距。谭丽荣等[20]对山东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环境意识开展了调查,发现:第一,农民环境知识比较贫乏;第二,农民环境态度比较模糊;第三,农民环境行为与认知不同步。刘水芬等调查了赣中农村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发现:环境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农民的重视;农民对本地生态环境的现状认识不清;农民不清楚什么才是环境问题;农民对环境恶化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不到位;农民对农村··428张义等:近年来国内农村环境教育进展环境恶化察觉到了一些表面原因;农民对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农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有一定的可取之处[21]。张永斌[22]通过对贵州毕节地区农民生态道德现状的调查发现:农民生态道德认知水平低,生态道德情感不稳定,生态道德行为失范。周丹等[23]调查了大连市农村居民环境意识,结论是:大连市农村居民对环境知识的了解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比较模糊,很多人还持一些错误的认识;对环境责任主体的认识混乱,环境法律意识薄弱;对自身的环境意识评价高,对他人的环境意识评价低;对农药和化肥等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对乡镇企业污染的态度急需转变;环境行为水平低,仍然缺乏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主动性。也有一些专门针对农村学生环境素质的调查分析。何丽红等[24]对湖南衡阳农村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农村中学生对环境的关注程度很低,环境意识不强,环境知识相对匮乏。林勇等[25]对河南邓州两所农村初中的调查显示:学生掌握了一些环境知识,有了初步的环境意识,但环境行为落后于环境意识。谢天益[26]对湖南江永几所中学的调查揭示了山区农村中学学生环境素质的情况:大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目的有较全面的认识,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爱护环境欠缺主动性,没有将环境保护意识上升到实际行动。由上可以看出,目前研究者的调查地点涉及全国农村各个地理、经济区域,对农村居民的环境素质情况已有大致了解:环境意识薄弱,环境知识和技能匮乏,环境道德和环境行为水平低。虽有研究者揭示了样本个性差异下(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收入、民族等)环境素质的情况,但从总体上看这类研究较少。另外,缺乏不同地域的对比调查研究,这应该是以后努力的方向之一。2.2农村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仰和芝等[27]以江西省为个案,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总结了农村环境教育面临的困境:未引起基层政府足够的重视;管理体系不完善;多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师资紧缺;目标不明确;传播渠道不畅;缺乏针对性强的教材;缺少农民的真正参与;严重缺乏环境教育资源。张永斌[22]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在于教育理念落后和教育渠道单一。王念哲则认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