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明以全球观点看待管理的重要性。识别对待全球经营的三种不同态度。描述不同的区域性贸易联盟。解释许多国家加入区域性贸易联盟的原因。比较多国组织、跨国组织和无国界组织。描述组织走向全球化的典型阶段。阐述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根据四个维度描绘美国文化。识别全球范围的外派经理人员所面对的调整挑战。管理者困境西迈克斯公司是全球第三大水泥制造商,它坚持不懈地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无论顾客身在何方,因而在全球市场赢得了领先地位.西迈克斯公司以墨西哥蒙特雷市为发展基地,经营中遵循体现“西迈克斯”特色的原则,在全球环境中获得了成功.一、谁是所有者-----掌握全球环境特征的一个方法,就是考查一下某些熟悉的产品和公司的所有权最初归属于哪个国家(见教科书P90和表4-1).表4-1主要收入来源于美国业务的部分公司资料来源(略)公司非美国收入占全部收入的百分比(%)万宝华公司77.0埃克森—美孚公司71.8高露洁-棕榄公司71.6得州仪器公司67.8雅芳公司65.8麦当劳公司61.6可口可乐公司61.2吉列公司60.1西迈克斯公司的例子表明,即使是大型的全球公司,依然面临着在全球环境中进行管理的挑战。对管理者来说,全球市场意味着一场全新的竞赛。具有狭隘偏见的人认识不到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狭隘主义已成为许多在全球商业环境中工作的管理者的一大障碍。管理者在看待全球业务时,可能是下列三种观念中的一种(见表4-2):表4-2三种全球观念的主要内容民族中心论多国中心论全球中心论取向母国取向东道国取向全球取向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控制比较严密•广泛地了解国外市场和工作环境•东道国政府更多的支持•鼓舞当地管理者的士气•熟悉全球事务的动力•当地目标和全球目标的平衡•选用最优秀的人才和最佳工作方式,而不受国籍之限缺陷•管理比较无效•缺乏灵活性•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强烈反对•重复性工作•低效率•因过于关注当地传统而难以维护全球目标•很难实现•管理者必须同时具备当地知识和全球知识资料来源(略)管理者在全球环境中的三种理念:民族中心论:这是一种狭隘观念,认为母国(公司总部所在国)的工作方式和惯例是最好的。持民族中心论的管理者认为,外国国民不像本国国民那样具备制定最优经营决策所必需的技能、专业技术、知识或经验。他们不放心让外国雇员掌握关键的决策权和技术。多国中心论:这种观点认为,东道国(组织在母国之外经营业务的国家)的管理人员知道经营业务的最佳工作方式和惯例。持多国中心论的管理者认为:国外的每一个运营单位都是不同的,也是难以了解的。因而,这些管理者很可能给予这些国外机构独立经营的权利,并由外国雇员掌握决策权。全球中心论:这种全球取向观点的核心是在世界范围内选用最佳方式和最优秀的人才。持这种观点的管理者认为,在母国的组织总部和各国工作机构都具有全球观念是很重要的。应不受国际的限制来寻找最佳方式和人选,从而实现用全球观考虑重大问题和决策。1、你在上海工作,某一天在街上散步的时候,你碰到一个中国同事,他问你:“吃了吗?”你回答说:“没有”。于是这个人面带尴尬和不安,快步离去了.“吃了吗?”是一个表达问侯的常用语—比如美国人说:“嗨,你好吗?”一样。“今天吃了吗?”或者说“日子过得怎么样?”是中国的问候语式。2、一位调到沙特阿拉伯的美国经理成功地从一个沙特制造商那里获得了一份100万美元的合同。这位制造商的代表到会时晚了几个小时,但美方主管认为这无关紧要。当这个美国人后来知道沙特并无遵守此合同的意图时,他又是惊讶、又沮丧。原来那位代表是为了出席会议迟到之故,出于礼貌而签订了这份合同。3、一位美国主管第一次去德国的时候,应邀到一位最大客户家里做客。他希望成为一个得体的客人,于是给女主人送了一束红玫瑰,一共12支。后来,他才知道在德国,如果花是偶数则代表坏运气,而且红玫瑰象征着一种极其浪漫的情意。4、一位在美国经营的主管,被秘鲁人员认为是冷酷,不值得信任的。因为在面对面的讨论中,该美国主管总是离得很远,但他并不知道,在秘鲁和其他拉丁语系的国家,人们习惯与谈话的人站得很近。5、“竖起两只大拇指”在中东国家被视为一种很冒犯的手势,在澳大利亚是很不礼貌的,在法国则表示“OK”。6、在土耳其,如果你和某个人面对面时,双臂交叉是很不礼貌的。表4-3文化误区的几个实例※成功的全球管理需要对民族习俗和管理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避免陷入文化误区。资料来源(略)1、全球经济如何给管理者创造机会和挑战?各种规模和类型组织的管理者正面临着管理全球环境的机遇和挑战。1、区域性贸易联盟。仅在几年前,国际竞争还被描绘成国家对国家的形式。由于产生了区域性贸易和合作协议,现在全球竞争已经发生了变化。欧盟:1992年2月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条约的签署地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市命名),宣告欧盟成立。该条约联合了12个国家--—比利时、丹麦、法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经济贸易实体。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于1995年加入欧盟。欧盟盟旗欧盟地域示意图记者:熊培云摘自南风窗第262期,2004年5月16日出版欧洲蓝天下,星光灿烂。2004年5月1日,在爱尔兰总统府前,蓝色欧盟盟旗和25个新老成员国国旗在《欢乐颂》激昂的乐声中升起。它正式宣告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10国加入欧盟。爱尔兰总理埃亨作为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在仪式上说,欧盟各国以自由精神走到一起,将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未来。欧洲统一是一场和平的、长期的、耐心的革命。这一长期的统一过程,目前已进行到最后阶段。货币已于1998年实现了统一,欧洲宪法正在制订中,随着迎来10位新成员,欧盟将有新的欧盟委员会主席,新的外交部长和欧盟理事会主席。欧洲已经具有了统一国家的基本特征。统一的欧洲拥有超过美国,俄罗斯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11亿欧元,仅次于美国。出口占世界的20%,超过美国。欧元占世界货币储备的20%,居世界第二位。因此欧洲的统一,势将形成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重大变革。世界经济地图必将重新绘制。(此段摘自“温家宝欧洲之行的战略诉求”一文,作者:张剑荆《南风窗》第262期2004年5月16日出版)欧盟:在《欢乐颂》中成长“土耳其难题”从远景上看,欧盟还将继续扩大至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巴尔干地区其他国家以及北欧的挪威与瑞士等国。然而,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土耳其难题”。近20年来,尽管土耳其做了很多努力,通过了包括废除死刑、保障言论自由等一揽子改革方案。然而,欧盟国家不断打击土耳其欧化的热忱。希拉克4月29日在庆祝欧盟扩大的记者会上再次大泼冷水,称土耳其至少需要“10到15年”长期谈判。两年前,德斯坦曾表示如果土耳其加入欧盟,将意味着“欧洲的终结”。至今未获得入盟的谈判机会,土耳其人抱怨,西欧人没有诚意,只是想将欧盟变成“基督教俱乐部”。欧盟为什么要拖?从法国主流媒体的争论上看,问题主要在土耳其的伊斯兰国家背景上。欧盟惧怕土耳其成为伊斯兰木马,导致未来欧洲出现“月亮走我也走”的被动局面。欧盟的这种担忧,暗合了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在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土耳其归属伊斯兰世界是合情理的。它将成为未来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众所周知,现代土耳其由凯末尔按照西欧国家社会模式创建,实行政教分离,同时保留伊斯兰文化传统。近百年来,土耳其积极脱亚入欧、内政外交双双“西靠”,现在80%的土耳其人要求加入欧盟。但是,在融入西方的同时,土耳其并未完全放弃其在亚洲尤其是中亚突厥语国家和中东地区发挥自己的影响。尤其是在90年代苏东剧变后,泛突厥主义认为是建立“中亚突厥语国家共同体”的大好时机,土耳其不自觉地实践着一些大突厥民族主义思想。有分析人士指出,一旦土耳其西游未果,定会东上梁山,在中亚地区“聚义”当首领。中亚情势倘循此发展下去,对于整个亚欧大陆来说,将是个巨大的不安定因素。欧盟暗中服膺的“文明冲突论”,客观上加剧了内陆欧亚不同文明的冲突。亨廷顿先生提出文明冲突论,并非闭门造车,他解释了国际政治的某些现象,但是,亨廷顿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他过分强调了不同文明的异质性与矛盾。当文明冲突论的描述成为一种预设,必然激化似是而非的矛盾。“文明冲突论”本质上是各国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冲突,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追溯一下与土耳其相关的塞浦路斯问题。“塞浦路斯绿线”塞浦路斯是地中海上第三大岛,面积仅9万平方公里,由于其扼欧、亚、非三洲要冲,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岛上分别住着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前者信东正教,后者信伊斯兰教。“文明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希、土两族因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不同,积怨甚深。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透过“文明的冲突”的帷幕,可以洞见无数的手。按台湾李敖的比喻,从地理特征上说,塞浦路斯如同土耳其的睾丸,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粒睾丸为土耳其和希腊两个母国共有,并一度在英国人手里攥了82年。1959年,英国、希腊、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希、土两族签约,三国保证塞浦路斯独立。1974年,希腊军人政权在塞浦路斯搞政变,土耳其联合政府解体。从此,居民迁移,南北分治,双方在岛屿中部由东向西划出一条狭窄的无人地带,这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塞浦路斯绿线,这条200多公里的“文明冲突线”,横贯全岛,穿越首都尼科西亚,竞占了这个小岛总面积的3%。柏林墙与塞浦路斯绿线是国际社会隔阂的象征。前者区别于政治,后者区别于族群和文化。如今,政治上的柏林墙正在世界消弥,塞浦路斯绿线却有扩张之势。然而,当我们仔细端详这条绿线时,发现从前布阵于柏林墙两边的力量,正在塞浦路斯绿线上跳舞。除了英国、希腊和土耳其外,美国和俄罗斯同样在这小岛上角力。文明的冲突,不过是各国政治博弈。4月24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就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塞浦路斯统一方案同时举行了全民公决。两族表决结果截然相反。土族以64.91%的高支持率通过了该方案,而希族却以75.83%的压倒多数予以否决,分裂30年之久的塞浦路斯丧失了重新统一的机会,5月1日,塞浦路斯希腊族区单独加入欧盟。此前,英美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在塞浦路斯采取新的维和行动和对塞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草案,企图在最后关头影响希族的投票,结果俄罗斯近10年来首次行使否决权,向英美高唱反调。俄罗斯为何使用否决权?回顾俄国上一次行使安理会否决权,是在1994年维护前南斯拉夫同样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的利益。塞浦路斯之争,表面上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三方角逐。然而,如同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宗教只是政治经济利益的借口,或者说是政治角逐的工具。历史上以宗教之名发动战争,即是为师出有名,也为是师出有实(号召信徒的献身)。小布什看着天上的(上帝),想着地下的(石油),萨达姆在台上喊圣战,在地洞里喊别开枪,文明冲突最后回到了肉体冲突,说明萨达姆是清醒的,他知道文明的冲突归根到底是自己利益与安全的冲突。“自我实现预言”PaloAlto学派的著名心理学家瓦兹拉维克博士在制造的真实一书中提出“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kingProphecies)这个概念,一个微小的可能性浓缩成一个“似是而非”,这个“似是而非”想当然地变成“现实”,这个现实再转化成可以引发灾难性后果的“恐怖”,倒果为因。瓦兹拉维克举例说:“某年加利福尼亚报章说汽油将短缺,于是当地人疯狂加油,一夜之间便造成了短缺。原本不会发生的恐惧变成了现实。按照瓦兹拉维克的理论,我们可以推断,当文明冲突论调变成一种流行,当人们把对现实的描述当成现实本身,原本没有冲突的国家或文明也得造出冲突来,世界历史上不乏小事变成阴谋论,直至酿成大悲剧的事件。冤冤相报,恶性循环。很多时候,人类苦难与悲剧就是这样被一层层解释出来的。有个笑话同样解释了瓦兹拉维克说的因果倒置:一个推销员来到乡下,对当地人说,你们得买个防毒面具。当地人不明白,说空气这样清新,要它干什么?没多久,附近盖起了工厂,许多有毒气体从大烟囱里冒了出来。于是大家找推销员买防毒面具。称赞他的预言准。当问到冒烟的工厂生产什么时,推销员说,就是生产防毒面具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