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治海洋污染建设生态海洋蓝色的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汇集了多达13.7亿立方千米的海水,被人们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风雨的故乡”和“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当今时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多重压力,陆地空间及其资源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境地。为此,人们把目光转向了广阔无垠的海洋,加大了对海洋的开发力度,以求利用的需要。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沿海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同时,海洋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海洋污染,已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海洋污染的特点和危害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因而造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等海洋活动,破坏海水的正常使用价值和降低海洋环境的优美程度等有害影响。”由此可见,海洋污染是人为引起的,而且对海洋造成了有害的影响。其实,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2-身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与大气污染和陆地污染有很多不同,其特点是:污染源广,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多,扩散范围大,持续性强,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因此,海洋污染比起其它的污染要严重和复杂,危害程度也最大。海洋污染的直接受害者是海洋生物资源,而间接受害者正是人类自己。因海洋污染造成的海水浑浊减弱太阳能辐射透入海水的能力,严重影响海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藻)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恶性循环继续发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二、当前南通海洋环境现状及原因南通是海洋大市,拥有206公里的海岸线,13240平方公里的海岸带,滩涂面积达380万亩,沿海资源富集,海洋地位突出。近年来,我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全市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已成为推动南通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3-海洋环境总体状况却不容乐观,海洋污染严重。根据南通市2007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市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呈亚健康状态,海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含量所测7个点位均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也只有两个点位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我市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仍较严重。同时,我市陆源入海排污口均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现象,超标污染物主要是COD、氨氮、磷酸盐、石油类,所监测的12个入海排污口中有2个排污口污染程度被评定为A级,3个被评定为B级。今年最新一次的监测结果显示,12个入海排污口中有7个排污口污染程度被评定为A级。因此,海洋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因海洋污染而造成的海水养殖死亡事故时有发生,给广大渔民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陆源污染物的排入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其次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产生的自身污染。三是海洋工程造成的污染。四是海洋倾废所造成的污染。三、防治海洋污染刻不容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丧失了生态环境优势,就丧失了发展优势。因此,在推进沿海开发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加强海洋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提高海域环境质量,是南通海洋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海洋污染的防治-4-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一基本策略,按照陆海兼顾和河海统筹的原则,将陆源污染防治和海上污染防治有机结合,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一)加大舆论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由于海洋污染是人为对海洋环境造成的一种破坏行为,因此,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改变陈旧错误的观念,提高海洋环保意识是解决海洋污染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各级政府领导阶层,更应走在全社会的前列,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在各项海洋开发决策中充分考虑海洋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要重复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二)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各种制度。根据国家现行的各项海洋环保法规政策,制订市级海洋环保制度、监管制度、奖惩制度,并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使我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强化各级政府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法定责任,沿海各县(市)政府应按照海洋环保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要认真执行海洋环境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责任考核、追究制度。(三)严格涉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加强海洋工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列入海域使用论证的重要内容,作为海域确权发证的前置条件。同时-5-加强对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工程运行过程中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监管,加强对海洋工程运行后排污行为的监管,制订和完善工程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减少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四)治理海洋污染必须实现海陆联动。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物,因此,要确立治海先治陆的思想,通过海陆联合治理海洋污染。首先是建立健全重点海域陆源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使陆源污染物排海管理制度化、目标化、定量化。其次是加强政策指导,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第三是充分发挥环保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各自的职责效能,建立陆海联动环境执法体系,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监督部门的监督处罚职能,实施海陆同步的有效监督。(五)转变观念,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要结合生态市建设的要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土壤侵蚀,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流入海。有效处理畜禽养殖场污染物,严格执行达标排放制度。合理控制海域养殖密谋和面积,建立各种清洁养殖模式,控制养殖业药物投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被污染的和正在被污染的水产养殖环境,减轻或控制海域养殖业引起的海域环境污染。(六)加大投入,提高监测水平和监测力度。要进一步构筑完善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预警预报机制,全面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针对当前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力量薄弱、监测设备落后的实际,着重加强与国家海洋局-6-东海分局环境监测中心的共建工作,借助外力,实施好我市沿海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高监测水平。同时加强陆域、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海的监测,逆流查找污染源,进行跟踪限期治理,断绝或减少陆域污染源。(七)整合各种力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海洋、环保和海事部门要整体联动、海陆联动,形成海洋环境保护的合力,严格监督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对沿海的重点污染企业污染治理情况组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同时充分发挥海洋环境监督员的“耳目”作用,及时发现、依法查处各种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有效防止海洋污染事故的发生。海洋部门对涉海工程项目要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发现海岸工程、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要按规定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改进、改正等补救措施。随着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深化,机制的不断加强,我市海洋污染的防治工作必将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海洋经济发展必将有一个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