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学生三峡教案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是山水散文的代表作。美也很好理解。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结合树下的笔记,阅读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适当学习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看看初七学生三峡教案吧!欢迎咨询!三峡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二、走进作者(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老师总结: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夏水:迅疾奔放美春冬:清荣峻茂秀美秋:凄凉凄美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五、拓展延伸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初中七年级学生三峡教案相关文章:★三峡教案2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会解释。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具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2.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1.今天我们来欣赏三峡的迷人风光。(多媒体出示三峡风景图)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是矍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全称;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悬崖绝壁,风光秀丽;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的峡谷之一。2.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加深学生对三峡景物的印象。3.下面,我们一直来领略三峡的风光。(出示课题)二、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5)1.老师读课文,学生跟着读。2.学生自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了。4.指导读“痴、巫、菱”。5.学生读课文。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三、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5)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四、课堂作业(8)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组词。篙()驾()锦()恰()3.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摘录本文中的比喻句。——————————————————————————————————————————————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2.背诵课文。3.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2.有关三峡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0)1.把生字、新词的字音读准确。2.正确的释义生字、新词。3.指名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其他学生参与评价。二、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写作上的特点(10)1.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展开。2.运用排比段开头,文章结构和谐完整。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3.语文质朴无华,比喻形象生动,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三、品味课文(10)1.反复吟诵。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赞美之情和浓郁的思乡之情。3.分组讨论。4.学生小结。5.教师点评。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10)1.今天的三峡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你知道哪些呢?说给同学们听听。2.你的故乡有些什么特色,试着仿写一段。三峡教案3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教材分析北魏郦道元的《三峡》,描写了三峡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是写景散文中的上乘之作。文美,也容易理解,对初一学生而言,结合树下注释读懂弄通不困难,关键是要适当地学会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如读准句读,特殊字词和句子的用法;关键是了解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欣赏三峡风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熟读成诵,积累理解”的环节对课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并结合书下注释通过圈画法把字词和译文一一对应,尽量字字落实;通过“品读课文,解决问题”的环节时问题呈现,然后一一解决,使学生明了写景散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的布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三峡美景是其中之一,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美丽的三峡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13。(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三、熟读成诵,积累理解1、初读课文(1)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读准课文字音。正音: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哀转(zhuàn)(2)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2、研读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朗读停顿训练重点: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疏通文意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1)重点字词解释:略无阙处(毫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如果)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太阳)沿溯阻绝(断)或王命急宣(有)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也(不如)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素湍绿潭(急流的水)飞漱其间(冲刷)良多趣味(确实)属引凄异(连续;延长)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林寒涧肃(寂静)空谷传响(回声)故渔者歌曰(所以)(2)重点句子翻译: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3、朗读比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4、反馈交流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四、品读课文,解决问题题一、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它有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吗?例1: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有绵长、多、陡峭、高峻的特点。(板书:山——奇险)例2:三峡的水美,你看,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水有迅猛的特点。(板书夏水——迅猛)三峡的水美,你看,一千二百里的水路,早上出发,傍晚就到了,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有迅疾的特点。三峡的水美,你看,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激流回旋,清波荡漾,水有清幽的特点。(板书春冬之水——清幽)例3: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萧瑟凄凉的特点。(板书秋——萧瑟凄凉)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讨论明确: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