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在古代中国,每个家庭都要背着自制的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钦佩。万元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上天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宇航员终于实现了他们的飞行梦想。我们来看看高一上册《远航太空》的教案吧!欢迎咨询!高一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教学目标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的层次与脉络。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难点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教学方法《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1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二、回忆旧知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2、结合本单元的第1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读新闻析结构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问题一,难度不大,让学生先自己通过抓显示思路的关键词(时间词)找出事件,然后小组讨论,有分歧的讨论解决,最后老师根据小组展示的结果板书出意义重大的事件即可。问题二,结合刚学习不久的知识梳理课“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既练习对联写作,也高度概括出中国艰难航天历程的过程及其重大意义。难度比较大,允许小组合作解决,先组内从内容概括和对仗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修改,然后,各组推荐出好标题板书到黑板上。好标题展示:①数十载钻研苦苦尽甘来,几千年飞天梦梦圆神舟。(原标题是:数年钻研苦苦尽甘来,百年飞天梦梦圆神舟。教师从内容和对仗角度点评并稍作修改。)②半个世纪经风雨求索,几代精英苦钻研助飞。教师拟标题:航天梦使举国上下立志展翅,神舟行让男女老少笑看苍穹。四、联系生活,激发情感对照前面梳理的“背景材料部分回顾的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板书,补充出“神五”飞天后我国的航天事件。1、神舟六号(载人)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四子王旗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2、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搭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3、神舟八号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不载人。4、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5、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注明:以上资料主要由学生完善,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五、布置作业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1新闻报道。高一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相关文章:★★★★高一上册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钱学森讲“万户飞天”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火药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万户问道:“怕什么?”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03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1、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导语(1—3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1)1958年,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三、解决几个问题:1、的标题有什么含义?有两层含义∶其一,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3、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4、谈谈的结构特点。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四、作业∶结合,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05)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