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贾谊,西汉人,著名政论家、文学家。18岁就能背诗背书,擅长写字,在县里很有名气。河南巡抚吴公爱才,召其至门。武公当了廷尉后,推荐给汉文帝。贾谊二十多岁就当了医生,很快就晋升为中医。此后,她又遭到大臣和关英的陷害,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来看看人教版义务高中语文2的教案吧!欢迎咨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1一、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1随笔,同时也是1短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8、课时安排:一课时二、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课题]2009年9月4日,温__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PPT课件演示:P.2]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二)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明确:1、朱光潜是安徽人,他是安徽的骄傲,引导学生要关注本地的名人。2、他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三)粗读课文,把握论点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PPT课件演示:P.4]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四)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PPT课件演示:P.5]明确:①郭沫若改字②王若虚改句③贾岛“推敲”④苏轼《惠》诗⑤“套板反应”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①郭沫若改字(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1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PPT课件演示:P.6]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很显然,不可以。“怯”更能表达作者逃亡时的胆怯心情,既急切的咬想知道家人的情况,又担心自己给家人带来灾祸,“怯”可以非常准确的表现当时那种矛盾的心情。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PPT课件演示:P.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的句子、的动词、的形容词找出来。(法·福楼拜)②王若虚该句(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PPT课件演示:P.8]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③贾岛“推敲”[PPT课件演示:P.9](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⑴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⑵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①苏轼《惠》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帝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②“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⑴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套板反应”。⑵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PPT课件演示:P.10]补充示例:唐代大诗人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李龟年为唐代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思考:其中“江南”两字你能有多少联想呢?明确:⑴点明与李龟年相逢的时令暮春;⑵暗指李龟年不幸的身世;⑶暗指自己不幸的身世;⑷暗指唐王朝衰落时期。5、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五)引申探究,比较阅读研讨与练习中列举了1文章《不求甚解》(马南邨),其中提出了另一种阅读的方法,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面对朱光潜和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读书习惯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可加以指导和鼓励。)(六)应用拓展,活学活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整理出自己平常读书时“咀嚼”出的好句子,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请学生自己赏析。[PPT课件演示:P.11—P.15](由选出语段的同学先发表观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PPT课件演示:P.16]总结: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冰心《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七)作业设计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八)板书设计郭沫若改字——不同情感文字修改王若虚改句——不同意味咬文嚼字贾岛“推敲”——不同意境苏轼《惠》诗——正面联想意义“套板反应”——反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相关文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2第一课时(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的长篇小说——《水浒》。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3.有关情节:禁军教头━━起义英雄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三)情节结构: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2、本文的情节由四部分组成,文后的“课文简析”中有具体分析,请大家根据这些分析,分别用七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序幕(2)陆虞侯密谋害林冲(2-5)开端(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发展(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高潮结局3.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四部分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4.情节特点:小说情节曲折巧妙,张弛相间,故事性很强。(四)人物性格: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从课文情节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谁能用比较简练的句子,概括一下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变化?——逆来顺受,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