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废渣废水发酵饲料的菌种筛选及优化报告人:马瑞林报告内容1、研究背景2、实验目的和意义3、研究方法4、结果和讨论1.研究背景甘肃省是马铃薯种植大省,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产量1200万吨。年加工鲜薯能力2万吨以上的淀粉加工企业50余家,总生产能力60万吨,实际生产能力30万吨,产生废渣约180万吨,废水200万方。目前,这些废渣废水未得到合理利用与处理,造成淀粉厂周围臭气薰天、水体污染严重。我省地膜玉米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可产玉米秸秆400~500万吨。玉米秸秆在我省大部分用作燃料、粗饲料(牛、羊、猪),有少部分堆放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腐烂废弃,还有一部分在田间被焚烧。玉米秸秆可以直接用作饲料,但家畜利用率低。如何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是问题的关键。曾进行许多研究,如膨化、氨化、青贮、多菌共发酵生产高蛋白饲料等,但是这些方法或成本高,或需要添加辅助材料,而且营养价值不高。在我省,地膜玉米和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都是超千万亩的农作物。种植面积:1000万亩产量:1200万吨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秸秆产量:400~500万吨1吨干玉米秸秆的有效价值相当45公斤的玉米,500万吨秸秆相当22.5万吨玉米。玉米资源总量废渣、废水中的主要成分及利用价值马铃薯废渣、废水中的有机质成分和含量水分%淀粉%粗蛋白%纤维素%灰分%有机质合计废渣951.331.301.770.395.0废水96.50.921.650.820.233.5我省每年产生的180万吨湿渣和240万方废水,相当于17.4万吨黄豆的营养价值。马铃薯废渣马铃薯废水2.实验目的和意义利用马铃薯废渣废水及玉米秸秆配制而成的固体培养基,筛选发酵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组合,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的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氮源、pH、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增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已有的5个菌种组合当中,组合三对粗蛋白的提高率最大,其粗蛋白含量达到15.37%,较对照提高83.85%。单因素试验表明:分别在添加2%硫酸铵,pH为5,发酵时间为6d时粗蛋白含量增加率均较高。本试验通过将玉米秸秆与马铃薯废渣废水混合,压榨挤水后,固态发酵蛋白饲料,马铃薯废渣废水为菌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玉米秸秆增加了培养基的透气性。该试验研究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发酵工艺部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最佳工艺条件。本试验以粗蛋白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多菌种的组合来筛选出发酵用的最佳菌种组合,并对最佳组合菌种的发酵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试验。3.研究方法最佳菌种组合的筛选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粗蛋白的测定方法4.结果和讨论表1不同菌种组合发酵前后粗蛋白含量菌种组合粗蛋白含量(%)粗蛋白增加率(%)发酵前发酵后组合一8.6715.2475.78组合二9.0214.8864.97组合三8.3615.3783.85组合四8.2514.3874.30组合五8.9315.5674.24金宝贝发酵剂7.8513.9878.09自然发酵7.169.0726.6829.0956.7375.3969.45010203040506070800%1%2%3%无机氮添加量粗蛋白增加率图1不同无机氮添加量对发酵影响后粗蛋白的含量对比柱状图表3不同发酵时间对发酵影响后粗蛋白的含量(NH4)2SO4添加量(%)0123粗蛋白含量(%)10.6512.9314.4713.98粗蛋白增加率(%)29.0956.7375.3969.45图2pH值对发酵影响后粗蛋白含量增加率31.3362.7784.5853.0121.214.75.420204060801003456789pH值粗蛋白增加率(%)在培养箱中发酵利用马铃薯废渣配制而成的培养基来发酵蛋白饲料的研究有很多,但将马铃薯废渣、废水和玉米秸秆混合起来发酵饲料的研究并未见报道。本试验主要研究的就是利用马铃薯废渣废水及玉米秸秆配制而成的固体培养基,马铃薯废渣废水为菌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玉米秸秆增加了培养基的透气性,将两种主要农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来筛选发酵高蛋白饲料的菌种组合,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的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氮源、pH、发酵时间对粗蛋白增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已有的5个菌种组合当中,组合三对粗蛋白的提高率最大,其粗蛋白含量达到15.37%。单因素试验表明:分别在添加2%硫酸铵,pH为5,发酵时间为6d时粗蛋白含量增加率均较高。从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实际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点力量。小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