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这些精选的散文,从观赏漓江自然风光出发,探索因勤劳而美好生活的内涵,展现珍惜当下、创造未来的理想。今天网友整理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画山绣水》的部分教案。让我们来看看!九年级上册语文《画山绣水》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诗意美。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对桂林山水的赞美。有人说桂林山水的美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但有一位作家却用优美的语言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齐声回答:杨朔。)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这位作家就是杨朔。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学生介绍: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现代散文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红石山》《三千里江山》。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思考并大胆发言。让学生能回答:画出来的山和绣出来的水。教师指导,这是用了互文,“画”和“绣”都是形容山水的美丽。5.字词教学:褒贬(bobiƒn):评论好坏。袅袅(niƒo):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玲珑剔(t‰)透精髓(su‹):比喻精华。恬(ti‚n)静:安静,宁静。怠(d„i)慢:冷淡。嶙峋(lŠnx’n):借人消瘦露骨形容山石突兀、重叠。积攒(zƒn):一点一点地聚集。瞭(li‚o)望:登高远望。攒(cu‚n)聚:紧紧地聚拢在一起。黑黝黝(yu):没有光亮;黑暗。黝(yu)黑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示:这是1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文中所饱含的思想感情。有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提出疑问。2.巡视课堂,然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谈各自的体会。文中语言优美,把桂林山水描绘得绘声绘色;文中讲的故事很吸引人等等。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4.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回答:第一层(第4—5段),写江山如诗如画的景色;第二层(第6一15段),写关于山岩的名称和有关传说。5.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三、朗读小结: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l一2段。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二课时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2.表扬学生: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课文进行讨论。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问题呢?学生大胆发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1.选几个重点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这篇课文除了语言很有特点,在选材上也是别具特色的。课文写桂林山水,选了哪些景点来写的?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的景点。回答:主要写了从桂林到阳朔180里漓江水上所见到的景色和传说。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教师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3.我们领会到了杨朔散文在构思上的特点。接下来请大家思考:本文写了船家讲述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都是讲述旧时代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的,作者为什么要在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中插入这样的故事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作者是不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生活呢?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难道不仅仅是赞美漓江优美的山水?4.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白:在旧时代里人们过着“艰难苦恨的生活”,于是就把这种生活状况投影到自然山水上去,构成了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欣赏山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联想起这些故事来。5.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学生听教师讲解。通过教师提示明确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三、总结全文。1.小结:杨朔真是一位很有特点的作家。他写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而且还很有深意。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学生交流学习中的感想。四、本课总结。本文是1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_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板书设计:画山绣水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清奇峭拔第二部分(第4—15段):沿途景色和传说——诗情画意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牢记过去,畅想未来——人生理想《画山绣水》同步练习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攒聚()峭拔()恍惚()贮藏()崭新()恬静()黑黝黝()玲珑剔透()2.解释下列词语。精髓——怠慢——恍惚——攒聚——玲珑剔透——3.填空。(1)本文作者________,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2)本文题目“画山绣水”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它的意思是________,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4.吟哦讽诵课文第二段文字,力求达到背诵。◇个性练习设计1.课文中讲述了“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等四个《画山绣水》教学反思《画山绣水》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中的1写景散文。作者是杨朔。这篇散文从漓江上观赏山水自然风景出发,去挖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学校协进课堂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3、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确立的教学重难点是:1、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2、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我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中考要求,现在的中考依据文本,降低难度,所以我设置的主问题是课后探究练习题一: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是怎样结合的?围绕主问题,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以下学习方法:①诵读法。通过大声朗读,体会杨朔的散文语言清新、绚丽、凝练的特点。②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映时代侧影的方法。③联想法。通过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传说故事,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让学生自读作者简介和漓江的背景介绍,避免了教师的直白;体会语言特点时,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并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避免了教师的过多讲解;最后要求学生根据风景画,仿照课文所叙传说,编写传说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我注意了适时点拨引领,比如:在探究主问题时,由学生的回答,我适时指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赏析文章语言的妙处时,我适时地引领学生注意规范答题。本堂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忽视了对子问题的精心设计,没有做到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紧扣中考要求精心设计,没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