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孙权劝学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生孙权劝学教案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目的是让后人通过过去的一些错误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子同治简》是司马光编年的通史,共记载了战国至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事件。宋神宗以其“鉴于过去,有能力执政”。来看看初中生孙权的劝导教案吧!欢迎咨询!初中生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板书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课本P112页注释]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二)文中的几个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三)写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一)读一读1.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是不是读准了字音、读清了句读。学生评议后,强调易错字音、难读语句。字音:卿(qīng)邪(yé)涉(shè)孰(shú)即更(gēng)刮目相待.....几种句式的朗读:主谓句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要停顿,如“权/谓吕蒙曰”,“蒙/辞以军中多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宾短语中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见/往事耳”;四字句一般是2/2节奏,如“但当/涉猎”,“与蒙/论议”,“士别/三日”,“结友/而别”,总之,朗读时要以不读破句为前提。3.给课文画上朗读提示符号。(见课本记号)4.齐读课文,熟悉内容。(二)译一译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1、文中出现的几个古今异义词①博士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官职名称今义:学位的一级②但古义:只,仅仅今义:转折连词,但是③见古义:了解今义:看见④及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⑤过古义:到今义:经过⑥更gēng古义:重新今义:更改、更正(或gèng更加)2、重点句子的含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理解: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③卿言多务,孰若孤?理解: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理解:(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吴下的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⑤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理解: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去掉老眼光重新看待他。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理解:兄长怎么认识事物(或明白事理)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三)说一说请学生理一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听劝开始学习,学业大有长进的故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学”字来展开故事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并与蒙结友(侧面描写)。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再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四)议一议整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那么请大家把人物对话部分先挑出来,然后体会一下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1、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孙权劝学》教案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朗读时应体现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口吻,“不可不学”应重读强调。)(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揭示学习的目的、方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态?(“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见往事耳”应重读强调。同时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朗读时应注意体现这一点。)(3)卿言多务,孰若孤?(委婉批评,揭示学习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反问句,对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加以彻底否定。同时,运用对比、反问,“孰若孤”要重读强调,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谈读书好处意在鼓励吕蒙求学,)(五)演一演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小结四、课外延伸,体验反思初中生孙权劝学教案相关文章:★★初中生孙权劝学教案2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3.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3、学习刻苦治学的态度,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二、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的意思。(2)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教法学法设计:1.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2.表演法。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3.讨论法。研讨“善劝”“好学”的重要性。4.竞赛法。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比学赶超意识。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伤仲永》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1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板书题目)(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这就是历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说到司马光,我们对他少年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认识司马光(介绍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文中故事发生时间大约是汉献帝建安15年,即公元210年。这一年吴国大将周瑜在伐蜀途中突然病逝,此时的孙权可以说是失去了一支臂膀,以后更要倚重吕蒙,所以对他真诚地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寄予了厚望。)(二)、初读熟读课文1.范读。教师范读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1)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三)、精读疏通文意(竞赛法)翻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四)、研读赏析文章1、分析语言(分组表演阅读)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总结: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2、人物形象(研讨法)孙权:善权,从自身出发。吕蒙:善学,虚心。鲁肃:尊重有学识的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五)、积累词句。(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即更刮目相待()(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2.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六、布置作业初中生孙权劝学教案3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自《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一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面再了解一下。二、感知课文1.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下面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要听准字音、停顿。2.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怎么读。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