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教案这首诗是李清照晚年住在金华时写的。借晚春之景,揭示了女诗人的巨大悲哀。语言新颖含蓄,感情细腻深刻,意境非一般闺怨可比。这是一个美妙的词。我们来看看中国版九年级教案!欢迎咨询!语文版九年级下教案1教学目标1、散文诗的诵读训练。2、学习本文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3、激发孩子们热爱生活感受爱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朗读的训练:以读入境,读中悟情,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读出诗歌优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2、拟人手法的精妙应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以古诗词中的含“雨”的诗句导入1、同学们,古往今来,雨都是自然的精灵,文人诗人们用最细腻的感情感受雨,用无数美妙的诗句描绘雨。比如: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⑶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简介郑愁予:郑愁予,1933年生人,原名邹文滔,河北人,中国台湾当代诗人。其父为国民党军官,诗人随父亲奔走于战场中,在炮火声中度过青少年时期。1949年诗人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商学院,在基隆港务局任职。诗人从15岁就开始发表诗歌,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任《现代派》刊物编辑。1968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学习,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讲师。后任耶鲁大学教授。1965年,诗人停止写作,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操诗笔。有诗集《梦土上》、《衣钵》、《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诗人有“中国的中国诗人”称号,其诗风深受宋词风格的影响。二、诵读入境1、自由诵读:自由诵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体会感情基调。2、选择的朗诵背景音乐:教师给出几段音乐,有豪放的,有激烈的,有忧郁的,有舒缓的,有明快的……请学生选择并且谈谈理由。明确:这首诗歌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比较适宜明快的背景音乐。3、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组合诵读。4、全班分角色配合诵读。三、理解诗情1、“雨”说了什么?请用一组比较整齐的句子概括一下“雨说”的内容,比如:雨说了它来的目的雨说了它来的心情雨说了它来的希望雨说了它来的地方雨说了它来的任务……2、你认为“雨”说得如何?引导学生找出最有创意和特色的句子进行咀嚼和评价:雨说得很艺术,比如“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写出了冬天枯水季节的河流特点。雨说得很生动,比如“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写出了春雨的轻柔。雨说得很亲切,比如“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写出了春雨的温柔。雨说得很热情,比如“柳条儿见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写出了春雨的活泼。雨说得很甜蜜,比如“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写出了春雨的诚挚。雨说得很中肯,比如“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写出了春雨的殷切。……引导学生概括和再次朗读:⑴这首诗赋予了雨以灵气和爱心,拟人手法的巧妙应用,联想想象的诗意表达,让整首诗灵慧活泼深情。⑵春雨的形象是春天使者的形象,是天使的形象,是母亲的形象,是老师的形象,是伙伴的形象,是爱的形象,是生命的形象,是幸福的形象……⑶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全诗。3、以“我对雨说……”的句式完成下面两个练习:⑴你听懂了雨对你说的话吗?把全诗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变部分内容,变换人称,自由朗读,体会诗意。然后同桌配合,就原诗和改后的诗对应着读。比如:你来了,你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你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你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你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谈一谈这样改变方式的朗读体会:人称改变之后的呼应朗读,形成了一唱一和的态势,让人和雨形成了交流。⑵你选择其中的某一小节写几句“我说”,作为对“雨说”的回答,要求飞扬想象力,巧妙应用拟人手法,并选择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作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创作并朗读。教师示范:我说,雨来了,你来了就不要再回去了你就是我们辫梢上的珍珠啊你就是我们嘴里的糖啊有一天,我们寻找春天的影子原来它被你带到我们的心里了四、总结全诗,配乐诗歌朗诵这首诗歌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在海外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这首诗,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这是生命的颂歌,生活的颂歌。在配乐诗歌朗诵中结束学习。五、作业网上查找郑愁予的资料,诵读他的代表作《错误》等诗歌,写《郑愁予诗歌短评》一则。语文版九年级下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熟读背诵这两首诗。2.理解诗歌意象,领悟诗歌主旨。3.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通过探究,理解诗歌意象,领悟诗歌主旨。3.通过点拨,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熟读与背诵;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探究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3.点拨法。如学习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勋章。三、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1.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五、合作探究。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2.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4.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5.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七、拓展延伸。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板书设计︱鸟——诗人自己︱︱︱第一节︱土地——祖国大地︱︱︱︱河流、风——抗争精神︱意象朴实︱反抗侵略我爱着土地︱︱黎明——光明、希望︱象征深远︱热爱祖国︱︱常含泪水︱直抒胸臆︱至死不渝︱第二节︱︱︱︱深爱土地︱激情澎湃︱语文版九年级下教案3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2.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其次,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2.难点: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2)软件:SMARTNotebook10,iTools4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技巧指导》。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信息技术运用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导入新课。(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2.男女生赛读,师生共评。3.学习微课,学法指导。4.学生齐读,配乐朗诵。信息技术运用从教学大师下载课程资源,播放音、视频。(三)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1.词中哪一句最直接、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预设:“载不动许多愁。”2.除此之外,词中还有哪些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愁思?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预设1:“欲语泪先流”(表情传愁)①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个字上?——“泪”。②词人还未开口,为何就泪流满面?——“物是人非事事休”。③动画展示“李清照的传奇人生”,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信息技术运用展示动画,知人论世,理解情感。预设2:“日晚倦梳头”(行为表愁)①这句话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倦”。②“倦”是什么意思?(1.疲乏2.对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