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设计方案这些精选的文章是由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撰写的精美而有意义的散文精选。文章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作者两次去德国的故事,在那里他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我们来看看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案设计吧!欢迎咨询!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认识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读课文,找出“看松鼠表演”的段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4、写一个片段,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学重难点通过边读边想,将松鼠表演的几种不同的方式还原成画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一、激趣导入1.做游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最喜欢的小动物,但不说出它的名字,让同学们一猜就知道。2.说说你了解的松鼠。3、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读字词,正音。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文主要写了“我”看松鼠表演及看松鼠做巢的经过。)2、找出描写“看松鼠表演”和“看松鼠做巢”的段落。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松鼠是怎样表演的?用笔勾画有关的词语。2、你喜欢看松鼠的哪种表演?从文字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些什么?3、小组内交流。(句式:我喜欢松鼠表演,我仿佛看到,我想。)4、全班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5、生自由读这一段。6、指名读,指导朗读。7、齐读。8、作者是怎样将他观察到的其中一只松鼠写得生动具体的呢?指名读。谁来扮演这只可爱的松鼠?指导朗读9、朗读第二自然段。五、学法指导。1、作者看到了松鼠这么多的表演,是一次看到的吗?看来观察小动物不是一两天的事,我们在写小动物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把每次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写下来,连成1美文。2、课文没有单独描写小松鼠的外貌,而是在描写小松鼠时,写出了它的特点:大尾巴,弹跳力好,善于爬树等。小松鼠的动作描写出神入化。作者太聪明了。我们也可以学习作者写写片段。3、片段练习:我喜欢看表演。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我注意到其中一只,它。4、总结。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设计方案2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随文识字的方式认识“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应接不暇”等词语,并且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3、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4、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学重点:运用做批注的阅读方法,抓住关键词感悟美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到德国的异域风情、异域文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学方法:谈话启发法、朗读品悟法、课件演示法。教学准备:课件、打印板书、查阅“脊”的笔顺。教学流程:第一板块初识景色的美丽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位慈祥的老人就是《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大树季羡林先生。(课件出示简介)早在1935年,季先生就远赴德国,在的哥廷根大学留学,一住就是十年。1980年,当先生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是满头银发。人家问他对德国、对哥廷根的印象,季老意味深长地说——(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2、到底是怎样的美丽让先生经历四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念念不忘?先生后来写了1感人至深的文章《重返哥廷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内容——(齐读课题)二、初读、教学生字词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出示两组词语。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第二自然段)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第三自然段)3、指名读,正音:脊梁读轻声,莞尔一笑的菀要变调,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4、书写指导:点红上述词语中的生字:脊、莞、锦、姹、嫣、暇哪个字最难写,哪些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脊的笔顺,嫣中“与”的变化,暇是日字旁)并在书桌上书空。5、读完课文之后,你想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也是季老先生的感叹。第二板块感悟景色的奇丽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在先生的眼中,哥廷根的景色是——(板贴:奇丽的景色)奇是奇特,“丽”是美丽。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了怎样奇特美丽的景色,让他一叹再叹?快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到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多读几次。2、指名交流:你读的是哪些句子。(课件出示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__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3、我们再入情入境地来读读这些句子,读着读着,又感受到了什么?请边读边做好记号、批注。4、交流学习收获。预设一: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A、你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花很美。它们“花团锦簇,姹紫嫣红”)B、请你把这种美丽读出来吧。C、多美的花呀,谁再来读?D、出示语段帮助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E、词语积累:像这样形容花美的词语你还积累了哪些?(课件出示:繁花似锦、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把它们写在书的旁边。F、齐读句子。预设二: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__上,应接不暇。导:除了这句让你感受到美,谁还从其他句子中同样感受到了?(出示句子)你从哪些词感受到了美?花的海洋——花多、色彩鲜艳、美丽多姿。指名读。应接不暇——还有谁从这句话里的哪个词感受到花多?指名读。如入山____——如此多如此美,让人仿佛漫步在(山____上。)关于山____有这么一段文字描述(课件出示)。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绍兴的一条官道、景色很美)课文中指街道两旁——高高的楼房上,临街的窗户边都种满了美丽的鲜花,让人感到美丽舒服。指名读。5、两句连读:谁能够把花的美、花的多、花的多姿多彩读出来?(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大家都读得很好,把老师带到了奇丽的哥廷根。给你们一个奖励吧!我带你们去哥廷根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出示图片)齐读句子。第三板块体会风情的奇特四、学习第二然段1、导:好一派奇丽的景色啊!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我们用心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做好批注。2、指名交流学习收获。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每个人都养花。引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三个“都”——人人为他人着想,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每一朵花上都绽放着一颗真切的爱心。在家中看,只能看到花朵的背影,满窗的绿色,很难看到鲜花的烂漫。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走过任何一条街……3、难怪,先生要发出这样的感慨——(出示、生齐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4、这样爱花的真切,爱花的境界,多次令先生感到吃惊。于是——(出示句子: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这么令先生吃惊奇丽景象,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这笑里包含着什么?5、是啊,对于他们来说太平常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是哥廷根人长期以来的习惯和风俗啊。(引读)正是这样,每一家都是这样——(出示句子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6、小结。原来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变,也包括这样美好的习俗啊。这样的人才组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啊。(板贴:奇特的民族)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第四板块了解异国的文化五、总结升华1、可是,你们知道吗?先生留学德国时期,德国正处于怎样的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的,正是德国社会激烈动荡的十年,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投降,整个国家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氛围里!物资奇缺,吃饭和取暖都无法保障,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可是,它却为何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2、是啊,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确实让人感到吃惊。一面是饥寒交迫,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3、一面是炮火连天,一面是鲜花满街,这是——4、四五十年前,季老在德国留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奇丽的景色;四五十年以后,季老重返哥廷根,看到的依然是这样奇丽的景色——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__上,应接不暇。5、假如你以后有机会去德国,去哥廷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目之所及的,依然还是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____上,应接不暇。6、这样奇丽的景色,在中国看不到,在美国看不到,在法国估计也看不到。这就是德国的风情,这就是德国的文化。因为,在那里——生齐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7、爱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啊!季老的这篇课文,为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打开了一扇奇特的窗。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异域风情、异国文化。板书设计: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小学语文四年级下教案设计方案3学习目标1.认识生字、词语,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紧扣课题“让”字,叩问文本,感受三美,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习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学习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课前准备:师:了解季羡林;设计课件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扣问课题1、引出作者:孩子们,我们上学期学过1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还记得文中的大树是谁吗?生:季羡林2、介绍一下季羡林:季羡林(1911--2009),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35年9月,赴德哥廷根留学。1945年10月回国。1980年,离开哥廷根35年后,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返哥廷根市考察学习。3、揭题导题: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季羡林一生几次到过德国?预设:两次,第一次是为了——留学,这一呆呀就是——10年师:所以对于季羡林来说,德国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他写的与德国有关的文章,题目是——(课前板书)4、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5、擦去“让”体会德国人心甘情愿种花给别人看。6、叩问“让”字,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预设: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贴纸:让别人看到了怎么样的花?如何让别人看花——贴纸:怎么让?为什么自己的花要让别人看?——贴纸:为什么让?7、牵线“美丽”,一线贯穿1980年,季羡林爷爷重返德国时,迎接他的主人问她: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羡林回答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发问:德国的什么可能变了?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哪些美丽没变呢?8、过渡语:难道真的只有花的美丽是不变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理清内容1、这篇课文都读过好几遍了吧?其实1好的文章就像一杯美酒,是越品越有滋味儿。下面就请同学们继续认真自由地读书。注意: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后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书读完了,但真的都读好了吗?老师来检查检查。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1)(请一名学生读完后)问:第一句想说什么在美中占重要的地位?——花。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花。想要把一个字重点突出来,可以怎么读?——重读。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