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项目查询all请输入搜索的关键搜索污水宝污水处理风向标污水处理企业数据库首页行业新闻审批公告拟建项目招标项目中标公示十二五规划拟建快讯污水处理技术水质标准政策法规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行业资料正文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时间:2012-5-1810:05:10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十一五”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着经济转型,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任务,因此,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纳入“十二五”约束性指标,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相当艰巨;松花江水质持续改善压力巨大,污染防治任务更加艰巨;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加大。“十二五”时期我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到2015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8.6%、10.4%、2%和3.1%;围绕改善松花江水质,推行“以支促干”治污模式,确保“支干”水质同步提升;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切实加强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核与辐射安全保障,不断强化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规划了建设项目,提出了保障措施,是指导我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一、现状与形势分析(一)“十一五”取得的成效1、松花江流域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松花江干流Ⅲ类水体比例比“十五”末提高57.1个百分点,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珍稀鱼类、鸟类已在沿江有稳定的种群栖息地。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全部建成投运,目标全面实现。“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开工建设89座污水处理厂,建成47座,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90.8万立方米/日,提高245万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6%,实现省辖城市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厂,另有18个县(市)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取得了我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性突破。流域生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沿江建立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有效控制了面源污染,流域生态得到保护与恢复,提高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的功能。2、污染物减排实现预期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成绩斐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分别削减11.79%、3.46%,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全省共实施重点减排项目990项,新建脱硫项目71个,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15.43万吨、二氧化硫13.33万吨。淘汰电力、炼铁、炼钢、水泥、焦炭和造纸落后生产能力174.85万千瓦、60万吨、66万吨、669万吨、322万吨和58.7万吨。深入开展环境执法监督、“寒剑行动”、后督察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现场监管,对不具备条件的项目提出不得进行试生产要求,强化脱硫设施运行监管,铅封了燃煤电厂21台脱硫机组旁路烟道挡板。省财政厅安排重点减排项目“以奖代补”资金6950万元,省物价部门批准总装机容量731.7万千瓦机组执行脱硫加价。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研发的煤化工废水多级生化组合处理技术,解决了大型煤化工多元酚污染问题。3、环境质量稳中趋好全省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各水期Ⅰ至Ⅲ类水质比例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劣Ⅴ类水质比例下降。全面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监管,82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得到省政府的批复,11个省辖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工业粉尘、烟尘和汽车尾气等扰民“三尘”治理力度,省辖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比例达到93.2%,“十一五”期间增加4个百分点。4、生态建设全面加强全省完成退耕还林92.5万公顷,治理“三化”草原80多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2万公顷。农垦系统、佳木斯市、伊春市、大兴安岭地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8个保护区通过国家评审,新建4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十一五”末,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达到201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达23个、77个,总面积为63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5%。组织完成了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编目。积极落实国家批复的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产业转型。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稳步进行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新模式,落实“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治”政策,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8017万元,省级专项和配套资金12226万元。启动了松花江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农村环境保护“161”工程。实行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县(区)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全面推广农村环境保护实用技术。高标准完成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6、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取得进步根据“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需要,加快工程项目审批进程,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分别完成环评报告书613个、报告表1121个、登记表30个。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退回和暂缓审批86个不符合要求的重大项目,停止审批排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实施环评分级审批,落实分级管理责任,组织开展七台河经开区等规划环评,龙煤集团等企业上市核查。积极争取国家对全省二氧化硫减排实施特殊政策,出台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管理办法,解决国家重点项目的总量指标。7、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中央、省级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资金投入总计5.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4倍。为基层配备监察、辐射、监测应急车辆近400台、仪器设备近8000台(套)。初步建立省市两级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安装率达100%,环境保护装备能力建设实现新提高。开展人才培养,连续多年组织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大比武,受教育面达4250人(次)。环境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迈出新步伐,落实与俄罗斯地方政府间定期会晤机制,开展中俄联合监测12次,获得数据2万多个。以“六进”活动为载体推进全民环境教育,开展了14项“绿色创建”活动,发展环保志愿者会员达15万人,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在各类媒体上刊发稿件2万多条(次)。(二)“十二五”面临的挑战1、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进入第二、三产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排放将急剧增加,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将对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挑战。2、刚性产业需求导致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相当艰巨黑龙江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一油四煤”的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擎天支柱”,制度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一直是困扰全省工业发展的“症结”。虽然全省正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但随着世界经济的触底反弹,能源需求将快速回升,在短时间内全省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资源能源消耗型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局面不会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依然较大,污染减排形势不容乐观。3、松花江水质持续改善压力巨大,污染防治任务更加艰巨虽然松花江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逐步趋好,但水环境仍处在有机污染尚未根本解决阶段,一些水体达不到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自然原因和水资源分配导致生态用水逐年减少;松花江流域地表植被和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致使一些支流中高锰酸盐指数偏高;支流污染严重,面源污染所占比重较高;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水体环境容量有限,污染物总量持续削减空间较小;在资金、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4、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显,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由于农村环境保护职能分散,环境保护监管能力薄弱,加之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起步晚,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突出表现为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农牧业生产的废弃物污染日益加剧,浅层地表水污染趋势加快。5、资源开发强度加大引发的环境资源问题会更加突出由于长期大规模和超强度的资源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甚至生态失衡。随着全省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由此所带来的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应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保护国际界河水环境质量的外部压力不容忽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山水相连,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松花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既关系本地区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中俄关系和国家安全。近年来,俄罗斯经常通过高层交往提出改善水质的要求,给我国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加强跨界水体的污染防治,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7、基础能力建设仍滞后于环境管理需求近年来,虽然在加快推进环境保护队伍建设和环境保护监测、监察能力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基础能力建设总体仍然滞后于环境管理的需要。尽快使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达到标准化要求,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和完善环境法制建设体系仍然是当务之急。8、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加大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增多,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核安全、辐射安全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松花江流域的企业多是高污染、高风险的重化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突出。二、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为民的宗旨,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实创新,着重解决关系全省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环境问题,实施总量减排,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落实城乡均衡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为建设小康社会保障环境安全。(二)规划原则以人为本、环保惠民从公众对环境的基本需求出发,逐步实现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重点解决与民生相关的突出环境问题,避免因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公共安全问题。以改善和优化环境质量为前题,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优化发展、以求实效规划既要符合国家发展的总体方向要求,又要服务于黑龙江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把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五大要素有机结合,以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方式和发展规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加强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融入环境保护思想。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消除环境安全重大隐患,减少环境事故风险,保障环境安全。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在搞好整体布局基础上,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总量削减为重点,分区、分类、分单元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和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的环境质量改善。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在不同地区和行业实施有差别的环境政策,实行有区别的环境保护目标。突出目标指标的区域差别,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控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富有地方特色、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模式。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强化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和公众义务。落实政府责任,加强部门协作,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努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推动全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三、目标与指标(一)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控制,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功能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重点地区和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二)具体指标“十二五”环境保护具体指标见表3-1。表3-1“十二五”环境保护具体指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