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项赫将军》是众多历史故事的选集,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它以秦与赵的矛盾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小故事:《还原石》、《泳池相遇》、《负荆请罪》。来看看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卷的教案吧!欢迎咨询!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写词语。大臣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和氏璧负荆请罪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三、指名读课文。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四、纠正读音。1、纠正读错的字音。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榜:读bang,是后鼻音。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拳:是前鼻音。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五、指导分段。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喝酒——(上冈)——(打虎)——(下冈)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六、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3、指导朗读第一段(1)要读准字音(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七、小结。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板书设计:14、景阳冈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2、思考讨论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4、齐声读第二段三、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课文2、思考讨论(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思考讨论(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思考·讨论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六、指导朗读第三段。(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板书设计:14、景阳冈扑掀剪闪闪闪兜劈咆哮喘气揪按踢按揪打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二、讲读第四段。1、齐读第四段2、思考讨论武松为什么要下冈?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结果:将虎打死。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冈:注意和“岗”区别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榜:注意和“傍”区别勿:不要和“匆”混淆。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梁:下面是“木”不是“米”。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的记忆方法。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七、布置作业。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2、预习15课。板书设计:14、景阳冈起因经过结果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的读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4、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连系。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受到思想教育。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三个小故事。你们能从标题中看出是哪两个人物吗?(学生自由发言)那么“将”“相”各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读文去看看吧!二、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试给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想想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3、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得问题准备组内讨论。三、交流自学情况。1、检查读文,纠词正音。2、交流三个小故事所加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学生现在小组内交流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初步解决一部分问题,留出有价值的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班内交流。4、教师同学生共同分类归纳重点问题(1)完璧归赵蔺相如为什么要说“这块比上有点儿小毛病?”蔺相如为什么要让自己的脑袋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没有得到和氏璧怎么会心甘情愿的让蔺相如回国?(2)渑池之会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3)负荆请罪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廉颇至蔺相如门上请罪时为什么要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四、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勾画重点问题答案,为下一节课的汇报做准备。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廉颇和蔺相如,让我们感知古人的机智和风度。二、再一次出示重点问题提示。引导: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故事?练习多读读,自由结组,解决故事中的问题。三、围绕“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为什么?”这一话题,交流讨论并指导朗读。1、蔺相如:机智勇敢;热爱祖国;胸怀宽广;顾全大局;2、廉颇:英勇善战;热爱祖国;知错就改;3、要求学生想全理由,组织好语言。4、指导学生朗读蔺相如和廉颇的相关语句。重点语句1、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的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四、总结。《将相和》中,蔺相如和廉颇使两个同样熠熠生辉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流芳千古,传为佳话,让他们身上的这种优秀品质在我们的身上发扬光大吧!第三课时一、出示挂图“负荆请罪”,观察想想。廉颇到蔺府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1、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2、把“负荆请罪”的结尾补充丰满,写一个片断。3、读习作,师生评议。二、编排课本剧。1、选择一个小故事,试演。2、师生品评三、布置作业。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选做)有条件的学生看看表现“将相和”内容的戏曲的录像、录音。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设计理念: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我们更加要学习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而语文是一个文化性以及文学性很强的科目,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人物的形象与品质的同时,深深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隆重、胆怯、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高尚品质。3.弘扬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的“和”文化,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以及感悟蕴含在文中的“和”文化。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结合题目,搜集一些生活中与“和”字有关的常用成语、俗语等。2.查找蔺相如与廉颇的相关文学常识,也可以找找相关的成语、诗词、典故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以及加深对“和”文化的理解。1.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今天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比如说同学们搜集的成语、俗语“和气生财”、“万事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所有这些词语无一不体现了“和”文化。今天让我们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在了解历史名人的同时,一起来慢慢品味其中的“和”文化吧。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将相和》。2.板书课题。3.同学们之前已预习过课文,知道题目的“将”、“相”分别是谁吗?“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吗?说说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题目是指大将军廉颇和上卿蔺相如和睦相处,重归友好。后世常用“将相和”比喻文官和武将能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值得注意的是“将、相、和”这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将来、将要;将士,大将;相信;丞相;he和平;he附和,唱和;huo和面;huo和药、和弄;hu和牌。4.(在鉴赏课文之前,我们先简单来了解一下本篇课文的相关常识)人物以及文学常识理解: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划分好段落,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并想想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4自然段):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5-18自然段):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前两件事均是因,“负荆请罪”是果。)②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爱国。板书:爱国(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历史背景展示战国是我国历的一个动荡不安,连年征战的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的一个。课文中所讲的赵国紧挨着秦国,另一边是富强的齐国,处于两大强国之间的赵国,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