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22年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大自然多姿多彩,婀娜多姿。会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会让人想到很多精选的文章,体会到人生的真谛。看完《紫藤瀑布》,我们会更加热爱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来看看2020人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吧!欢迎咨询!2020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3.理解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刘禹锡)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2.关于“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三、正课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四、小结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第二课时爱莲说(周敦颐)一、预习朗读课文,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二、导人1.作家作品简介2.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三、正课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均可。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3.请再次朗读课文。4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5.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讨论并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6.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讨论并归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讨论并归纳:(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8.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讨论并归纳: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9.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讨论并归纳: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四、小结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骄散交错运用,读起来控骼悦耳,顿挫有致。2020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科书分析:1.《短文两篇》包含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铭》和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两篇文章。其中《陋室铭》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爱莲说》和《陋室铭》一样,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把莲花和菊花、牡丹进行对比,表明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以及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的追求。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运用,提高欣赏品味。”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完成文章梳理,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形象的特点,思考感悟,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3.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与学习文言文不再是“新手”,出了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文言文的简单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积累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扎实地落实文言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4.虽然跨越不同时代,但是两篇文章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都表达了对优秀品质和人格的不懈追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物”后的“志”。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文言的知识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文言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了解托物言志手法。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教学重点:1.自主预习和合作完成课文梳理,积累文言知识。2.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对高尚品格情操的追求。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追求,获得对自己有益的启示。教学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画出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老师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以及用以朗诵的背景音乐。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知人论世1.导语: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夏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到此景,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1文章,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陋室铭》。(老师书写标题和作者)2.任务展示:如何理解“陋室铭”三个字3.反馈指导: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篇激励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写了那些内容呢?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展示任务:先自由诵读,再请同学个人读。(至少要指导学生读4边,由浅入深,渐渐通过诵读让孩子们进入到文章的情境中,为下一步的梳理和理解做铺垫。)2.反馈指导:(1)初读,读准字音。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2)再读,读出节奏(个人读)(3)范读,示范朗读。(配乐,强化给学生带来的第一主观感受)(4)齐读,巩固强化。(师生共读)3.小结: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第一要义。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通过诵读,把握文章的读音、节奏,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文章。三、梳理文意,掌握内容1.导语:通过刚才多遍的诵读,我们已经掌握了读音、节奏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对文章的梳理,进一步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2.出示任务:四人小组,分工梳理文章内容(每人一句,先按照“读-重点字词-翻译”,共同解决翻译问题。然后再以“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重点字词,一人翻译全句,一人准备上黑板书写重点字及其释义”的模式,准备做展示。梳理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标注出来。)3.反馈指导(选取两个小组,先后进行小组合作梳理成果展示,其他同学随时质疑,补充。黑板上展示的内容要随时进行确认。)需要重点强调的字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有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灵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无丝竹之乱耳(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受到犹乱)无案牍之劳形(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感到劳累)何陋之有(倒装标志)3.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小组间的合作,我们一起掌握了这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以及重要的句式,对于课文内容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些内容,看看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深入探究,把握情感1.导语:“陋室”的“陋”与“不陋”体现在何处?作者又为什么为“陋室”写“铭”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屏幕显示思考题)2.展示任务:(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说明的?结合你们想像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社会中,作为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3.反馈指导:(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从“环境、交往的人、爱好”方面进行说明的。(3)高洁傲岸,安贫乐道(4)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特别强调不追求物质享受,而应注重道德修养的侧面。(5)托物言志,也就是借助描写别的事物表达和抒发自己情感和志向的手法,这种手法含蓄隽永,内涵深刻。4.小结:文章通过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