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抓住重点句子,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和实际生活,理解文章中的情景和感受,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来看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教案吧!欢迎咨询!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课题。1、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3.板书课题:21.清平乐·六盘山4.课题质疑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19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1935年12月。)3.自由读课文。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5.汇报交流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缨、缚、梁、眺、陕、诵读准后鼻音字:缨、梁三、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检查评价,请学生朗读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适时评价。3.课文有几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部分是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第二部分是介绍这首词产生的过程。)四、创作背景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机会主义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9月中旬,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在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五、理解课文,感悟朗读。1.过渡:并非“无人会登临意”,诗人毛泽东率众将士于1935年10月7日亲自登上万里长征最后一座主峰——六盘山主峰,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清朗秋气,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毛主席一抒胸中情怀,以闲远欢欣之气眺望又要开始的新的征战.诗人在此心情是放松的、高旷的.在诗人所写的几首有关长征题材的诗中,就这一首是大好心情从心田里汩汩奔流而出的,没有半点悲烈之气,犹如作者自己所说此时的心境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2.此时的红军,此时的毛泽东主席,心情怎样呢?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1)找出两个带有“一边……一边……”的句子“毛泽东同志一边和身边随行人员谈古论今,一边观赏着六盘山的风光。”“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习惯地用右手摘下帽子,伸开双腿,一边休息,一边眺望远方,高兴地说……”(2)说说从这两句话中,你感受到毛主席什么样的心情?(一种胜利在望的喜悦,一种苦尽甘来的激动,一种历尽艰辛的轻松,一种大局在握的豪情……)学习词章《清平乐·六盘山》。(1)、指名读词额上半阕和下半阕,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哪些景象?(2)、指名反馈:上半阕,作者看到了什么?(3)、师导:这是词人远眺六盘山所见到的景象,这让他想到了什么?请大家把词中的句子画出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词。(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说说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6)、指导有感情朗读。(7)引导背诵。与辛弃疾的《清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异同。七、课堂练习1、这首词的作者是——,他是在——年——月,在——写的。2、不到长城非好汉,使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表达了——————————。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苍龙指——,表达了诗人————————————————的情怀。板书设计:21.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9月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壮志凌云)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2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教学准备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教学设计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10段)。(1)指名读这几个段。(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2、质疑。(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3、读课文1~6段,勾画重点词句。(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指导感情朗读。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1、读最后一段。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六、总结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2、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教学重点: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教学难点: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教学关键: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1、板书“暴风雨”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2、板书“启示”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3、板书“的”: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窒息霹雳瓢泼抽咽铿锵和煦擦拭依偎翩翩起舞无与伦比江山似锦辗转反侧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大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实。相信大家的心理素质也非常扎实。那就让我们勇敢地走进暴风雨,去聆听暴风雨的启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读出感情2、从文中找出昨晚和今晨发生变化的一句话,并用这句话中一个词语分别概括昨晚和今晨的特点。四、深入理解,升华情感1、怎么理解“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1)暴风雨的“狂暴”具体体现在哪些段落?用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理解①雨之前:闷热、窒息,闪电划破、雷声如大炮轰鸣;②雨来时:闪电、霹雳、瓢泼大雨、撕开、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摔、敲打、冲击、激动人心等。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雄壮而激越:第一段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展现出来;第二段抓住动词形容词欣赏用词的精妙;第三段置换词语体会文中词语的表现力。写法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为我们的作文增光添彩(2)“而它带给人们的绚丽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哪些语句展示了雨后的美景?①雨后美景:鸟儿唱、喷薄日、花草伸、水珠闪,山披丽装、村舍发亮、花散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可抓住一句话来说)③朗读指导,轻柔而快活。(这场既雄壮奔放有温婉柔美的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启示呢?从文中找出答案)2、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启示?用文中话回答。你是怎样理解的?考试中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该如何做?五、美读1、第一段男单读2、第二、三四段男生合读3、第五段女单读4、第六段女合读5、第七、八段女单读6、第九、十段女生合读7、第十一、十二男女齐读六、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体会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题西林壁》的异曲同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小结:阿尔卑斯奶糖,让我们时时感受生活的甜美,阿尔卑斯的这场暴风雨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黑夜中孕育着黎明,狂暴中孕育着平静。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全面,切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地看待问题,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广泛的视角,它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