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百花园二教案设计感受楹联在作者生活经历中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楹联,丰富生活。来看看六年级语文百花园第二教案设计吧!欢迎咨询!六年级语文百花园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设想: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采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形象的直接的感受。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入角色。2、这是1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对这样的文章,先指导学生朗读,从诵读中体会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然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3、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凸现学生主体精神,力避教师烦琐讲解,突出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1、诵读2、想象3、研讨教学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一曲生命和力量的赞歌!欣赏腰鼓表演的片段,感受它的恢弘气势和铿锵激越。看美景——(通过播放安塞腰鼓录像,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调动学生的情绪)。请学生谈一谈观感,可以从声响、画面等方面谈。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读美文——1、教师范读课文。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好一个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3、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A、这是1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三、朗读赏析探究赏美图,配佳句——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再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为下面环节作铺垫。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①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②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说美点,品美韵——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语言美: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思想美: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同学们可以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4、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四、课堂小结: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的和力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赏美乐——《黄土高坡》音乐FLASH,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三。(目的:更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2、做好《练习册》上的作业。板书设计安塞腰鼓美景文图韵乐生命力量六年级语文百花园二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写“壤、鞭”等8个生字,会认“跷、逆、寓”三个生字;理解并积累“漫不经心、聚精会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搜集对联,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对联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对联的知识,从中接受熏陶。2、体会作者对春联的喜爱。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那内容,理解文中对联的意思,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童年时期对春联的喜爱,感受春联是怎样融入作者的生活的。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大红纸上写大字,左一条,右一条,书幸福,写吉祥,家家门上寄希望。你贴这扇门,我贴那扇窗,全家上下喜洋洋。(打一春节用品)2.了解春联的由来据说五代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们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长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止是辟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春联。3.师:春节快要到了,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这喜庆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春联的魅力,看一看春联和作者有怎样的渊源?(板书课题:我和春联生齐读)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渎课文,要求: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壤、琢磨、呛”等字的读音。2、作者介绍黎汝清,男,作家。山东博兴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篇小说《皖南事变》获1988年华东文艺图书奖一等奖及全国第二届图书奖金钥匙奖,《黄洋界上》获全军第三届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电影文学剧本《长征》获1988年华表奖、第二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3、检查预习(1)指名读文,解释疑难。(2)出示认读生词,指名朗读。踩高跷逆水寓意、穷乡僻壤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春节过后开学了,作者上学时发现,学校大门口有一副对联,读过之后就被吸引住了,经过老师的讲解,作者对春联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后来,不但给家里写对联,作邻右舍都叫写。对对联的喜爱和收集,使作者后来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5、注意留意文中和时间推移有关的词句,试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童年的爱好对人生道路的影响。第二段(2—8):我逐渐对对联产生兴趣。第三段(9—20):写我认春联——品春联——写春联——搜春联的过程及从中体会到的乐趣。第四段(21)再次写童年的爱好对人生道路的影响。6、再次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出示中心问题:朗读课文,谈一谈春联是怎样一步一步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画出有关语句,作批注。2、四人一小组活动。3、集体交流。(1)学习文章第二部分,思考:我是怎样爱上春联的?生:那是二年级寒假过完的时候——连老师站在身后也没有察觉。二年级寒假过后,开学时在校门口两侧看到一副对联,第一次深深吸引了我。师:同学们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含义呢?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反复朗读对联。师总结:这副对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学习就像逆流行船不前进就会倒退;人的心就像在广阔的草原上跑马,很容易放荡开去,但很难收回。从而劝诫人们,学习要有恒心,要有毅力。齐读三四自然段(2)师:老师是怎样给我讲解的呢?指名读5、6、7、8自然段生:老师表扬了我的勤学好问,并且给我讲了许多关于春联的知识,让我从小对春联产生了浓厚兴趣。过渡:在老师的鼓励、表扬下春联第一次深深的吸引了我。它又是怎样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呢?(3)学习第三部分学生朗读9——11自然段。生:我从一副对联中感悟到了学习必须勤奋刻苦的道理,老师又从另一副对联中给我讲解了有关对联的知识。师:作者感悟到勤奋刻苦是学习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了解了有关对仗的知识。师:作者由认春联到在老师的引导下品春联,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春联,那么我又是怎样给邻居们写春联的?齐读这几段。生朗读12——17自然段。生:十岁那年,在父亲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写春联,也得到了老师的支持。生:老师告诉过我,对联寓意要好处于对二大爷家两位老人的了解,我写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师:对联给两位老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作者的心理也充满了喜悦,说明作者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师:怎样理解“我”抄录的这些对联的含义?指名理解说明。(4)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和时间推移有关的句子,体会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对自己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5)指名读最后一段师:开篇简洁明了,表明自己的看法,结尾回应开篇,表明“儿时对春联的喜爱和收集,与我后来从事文学创作是大有关系。”开头结尾相呼应,是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三、拓展阅读,了解常识。1、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对联,谁能说一说对联的特点是什么?生结合课文加以体会。2、出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对联进行朗读联系,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四、小练笔春节到时,请你写一副对联。五、师总结: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从喜爱对联到创作对联的历程,表明春联一融入作者的童年生活,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春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六年级语文百花园二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3.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对联的意思。4.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过程与方法: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对联的意思。2.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重难点分析:1、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2、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了解课题。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爱的对联?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什么是对联?2.出示春联课件引出课题,解释春联、对联的关系。二、自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阅读提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并写一写。2.找出文本中与时间推移有关的词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课文脉络,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交流预设:等待中,我漫不经心地打量起门上的对联来了……那时,我虽然不尽懂得,但从此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常请老师给我讲解对联。以后,我对对联越来越感兴趣。这样,春联越来越融入了我的童年生活。3.边读边写,点评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小组内交流。4.留意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段,看看和其他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三、研读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对联对作者童年生活的影响。精品细读课文“对联怎样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过程。课件展示交流预设:1.我是怎样对对联产生兴趣的?等待中,我漫不经心地打量起门上的对联来了……那时,我虽然不尽懂得,但从此对春联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