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到小天窗是“孩子的安慰”,认识到“这个小空白是神奇的!”并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共鸣。来看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案吧!欢迎咨询!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一、教学要求: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二、教学难点: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三、教学准备: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板书课题)这是1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崎岖盘旋缭绕变幻无穷帆樯林立光怪陆离稀薄景象万千缤纷灿烂晶莹剔透金碧辉煌绽露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心神飞扬云烟袅袅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4.提出疑难之处。(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3.学习“云海”(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全班交流,教师点拨。(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4.学习“日出”(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3)重点积累: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既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也领略到了作者的语言魅力。让我们把这么美的语言变成自己记忆中的珍宝吧,你想用什么方法?(背诵、摘抄积累……)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五)板书设计云海日出(奇幻壮美)云海:……像……似……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2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3、感情作者的语言美,积累语言。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如动静结合)。三、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而壮观的自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定会被它迷人、秀美的景象所陶醉。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黄山“云海日出”的美景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日出)。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1990年12月被录《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米。黄山常年雨量充沛、林木茂盛、云蒸雾涌,自然景色变幻莫测。黄山可以说是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来也有人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高度赞美它。下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方瑞华的笔触,走进黄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思考两个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2)、课文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哪些景色?(三)分析课文,真切感悟(1)课文从大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云海的,而哪些自然段又是写日出的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2、学习“云海”(1)云海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指名读第3、4自然段。(评价)(2)根据刚才我们同学所读的内容,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它们分别说出了云海的哪些特点?a我们看见北面山谷中明晃晃、光闪闪的一片,似乎是放在深山空谷中的亮闪闪的大镜子,又如无边无涯的白茫茫的水面。那就是云海。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b师拿镜子演示,与图片对比,说说共同特点?(平、静、大)c这就是作者对云海日出的静态描写,突出云海的静态美(师板书静态描写:平稳光洁、漫无边际)。d老师在这就中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词,谁发现了?(明晃晃、光闪闪、亮闪闪、白茫茫),指导朗读这一句。3、“山峰时隐时现,变幻无穷,云朗上下翻滚着,一会儿像万马奔腾,一会儿又似帆樯林立,光怪陆离,景象万千,把黄山点染得有几分仙气。”a云海的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b请生回答(云由静态变得动起来了)。c这一句出现了哪种修辞(比喻)师问:在这里作者把云海的景象比喻成棉絮、轻纱,万马奔腾、帆樯林立,这些又表现了云海的哪些特点呢?(质地轻盈、光怪陆离、景象万千)这样的美景让我们看得出了神,忽然„„梦幻之中。”(置身梦幻)4、刚刚欣赏完云海,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美丽、神奇等)4学习“日出”(1)师读第5自然段。(2)叠音词的家族可真多,在这里我们又和它们碰面了,是哪些词呢?(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3)等着等着,一会儿,朝霞出来了,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她的新装:“橙红艳丽,缤纷灿烂,像一幅悬挂在天边的织锦。”(4)同学们,如果此时,一轮红日冲出云雾,霞光瑞气照彻天际,那又将是一番怎样奇异的景象呢?齐读第7自然段。这一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日出的变化的?生:从颜色和形状来描写太阳的变化。生:形状的变化:红色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一轮玛瑙盘;颜色变化:红色---胭脂色---鲜红欲滴——金碧辉煌。师:真是美丽壮观啊。那么日出的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呢?生:速度快,我是从“蓦地、一瞬间、很快、一眨眼.......”看出来的。师:颜色形状变化的快,让人眼花缭乱。师:由此看出作者为我们描摹了日出时的瞬息万变。(5)看到太阳后,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四)拓展延伸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黄山云海日出的神奇与壮美,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组云海日出图,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六、板书设计云海日出云海:静态描写动态描写日出:光点→圆弧→半圆→大半圆→玛瑙盘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案3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比较,体会“慰藉”、“扫荡”、“神奇”等词的意思。2、悟4---9节,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3、学习课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感悟“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并唤起学生与课文的共鸣。学习难点:理解课文第9节,进而体会“这一方小小的空白是神奇的!”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学习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每栋房子都离不开——窗。可是在许多年前的中国南方农村,窗是怎样的呢?出示课文1-3节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碰到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出示:天窗这样一扇简陋的、只能透些许阳光和空气的天窗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茅盾写下这篇文章呢?对活泼好想的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遍。3、质疑。(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③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4--7节。指名读二、自读课文,完成练习1、出示要求:在读中注意以下问题(1)自读课文4--7节,读通课文。(2)完成填空:当(夏天阵雨来临)时或(夜晚)时,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在地洞似的屋里的(惟一的慰藉)。它让孩子们感受到这小小一方空白是(神奇的),想到应该(感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①注意读准多音字:藉(jiè)②理解“惟一”、“慰藉”(“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3、反馈指名读三、细读课文4-7节,在读、品、议、仿中体会天窗的神奇以及给孩子带来的惟一慰藉1、质疑。(1)师: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写练习(听两遍)。(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出示文章最后一节,请同学抬头看屏幕校对。齐读。(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吗?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②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③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弄懂了这些问题,也就是真正理解了这篇课文。2、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文中两次提到“天窗是孩子们惟一的慰藉”,请同学们看看画面,听听课文录音,(怎样在读中停????)找到有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1)天窗抚慰孩子沮丧和孤寂的心灵。(2)指名说,想象一下孩子此时此刻的心情。(3)同桌读(4)左边:读出活泼好动的孩子被大人叫进屋里,随着木板窗的关闭,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好似被关进了地洞里的不自由、苦恼与不快(“顶”、“偏就不”、“关”)右边:想亲近大自然的那份渴望之情、“偷偷地”、“仰着”)(5)天窗丰富了孩子的想象(6)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2、读第五节:(1)引读:“透过天窗孩子看到什么、想到什么”(2)出示这些带点字,演示雨脚、闪电,想象一下,当时这雨、这风、这雷、这闪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这世界?在表格中写出孩子们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