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包头市人民政府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以制定实施意见为抓手,扎实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着力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制度框架为促进中央7号文件、国办19号文件和自治区党委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我市从政策法规上进一步加大了对残疾人普惠加特惠的保障力度。一是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修订颁布了《包头市残疾人保障条例》;三是《中共包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要求,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是按照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了15个专项政策性文件。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对重度残疾人实行单独施保,对城乡低保边缘户实施临时救助,政府对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进行专2项补贴,农牧区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农合由政府负担个人出资部分等;在就业保障方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意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与残联制定了《关于开发残疾人公益性岗位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给予适当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医疗康复保障方面,市卫生局、民政局、财政局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和《0-6岁儿童抢救性康复实施方案》;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市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10个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了《包头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实施细则》,市建委等部门制定了《包头市无障碍建设和管理办法》;在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市财政局与残联等部门制定了《包头市“阳光家园计划”--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市委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也将在近期出台。各旗县区党委、政府围绕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目标,全部出台了各自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特惠政策。这些政策规定为我市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加快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托养等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使全市3残疾人事业逐步转入了依法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工作部署和落实层面上,为推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有力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市连续三年,以市政府名义召开全市残疾人工作会议,残疾人工作列入各旗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范围,“扶残助残百千万工程”被列入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好事实事项目之中,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落实中央7号、内蒙党委6号和本市《实施意见》情况专门进行督查,并向各旗县区印发了督察通报。在经费保障方面,各旗县区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各级财政投入残疾人事业的专项经费总额达到2400多万元,为历史之最。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去年以来,我市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组织部、民政局、财政局等七部门出台了加强和规范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旗县区残联、乡镇(街道)残联和社区(村)残协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工作待遇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各旗县区必须达到“三个100%”,即100%的旗县区残联完成规范化达标任务,100%的乡镇街道成立残联组织,按照规范程序配备专职理事长和专职委员,100%的社区(村)建立残疾人协会并选聘残疾人专兼职委员;实现“四个纳入”,一是将基层残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组织4人事部门工作的整体规划,二是将残疾人专兼职委员待遇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三是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实施的“和谐社区”建设之中,四是将残疾人服务内容纳入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整合资源,使公共服务人人可及,覆盖全体;同时要求基层残疾人组织按照“六个统一”的标准规范运作。在具体落实上,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我市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对城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作基础好的青山区、昆区、九原区,引导他们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实现率先达标,创新工作模式,高标准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在全市起引领示范作用。对农牧区,如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等地区,以使广大残疾人普遍受惠为着力点,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强化和完善措施,保证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有政策保障,有专人落实,有有效载体。青山区在工作中除了按照统一标准,做好规定动作外,还致力于建立专业化的基层残疾人服务队伍,他们创新社区工作模式,在社区普遍建立了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爱心家园”,并依托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以社区残疾人康复站为中心辐射邻近社区的模式,打造“15分钟康复服务圈”。昆区、白云区、石拐区等地区通过争取公益性岗位和公开招聘的形式,为所有的街道乡镇残联、社区村残协配备了残疾人专(兼)职委5员,落实了工作待遇,健全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组织网络,实现了“一个电话打到底,一条信息全区通,一个网络全覆盖”。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加强,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服务平台和组织保障。三、实施“六项助残工程”,让广大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一是实施“康复救助与服务工程”,为残疾人享有医疗康复提供保障。去年,我市卫生、财政等部门投入经费达1000万元,实施了一系列康复救助与服务项目。为1200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开展了为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及住院补贴项目,实施了残疾人大病救助制度,为55名贫困肢残人提供了假肢装配补贴,为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200件。全市基本实现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机构全覆盖。二是实施“阳光助学”工程,为残疾人学有所教提供保障。去年,各级政府共筹资92万元,资助685名贫困家庭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进入大中专院校完成学业;投资380万元,建成面积1700平方米的特教学校康复训练中心;全市盲、聋、哑、智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7%;通过开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包头教学点,满足了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三是实施“残疾人就业援助工程”,为残疾人享有公平6发展机会提供保障。我市以积极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将残疾人就业列入就业救助体系,开展了“阳光助残创业行动”。投入60多万元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对810名残疾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全市新安置残疾人就业621名;培育发展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10个;在公开招录事业单位人员中,招录残疾大学生3名。四是实施“扶贫解困工程”,为残疾人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保障。目前全市有15027名残疾人享受城乡低保,其中农牧区6558名,城镇8469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98%以上的农村残疾人参加了新农合,高于全国94.4%的平均水平。已办理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中有1428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政府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各旗县区有560名重度残疾人得到居家安养补贴。达茂旗、固阳县、九原区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对503户残疾人危房进行了翻修改造。在市区,有2843个残疾人户优先得到廉租住房补贴。对167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五是实施“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工程,为残疾人得到身心关爱提供保障。按照国家“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要求,我市建立了以“居家养残为基础,社区托管为依托,机构托养为补充”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全市有560名重度残疾人得到托养服务。7六是开展“共享阳光”文体活动,为残疾人享受健康快乐生活提供保障。市委、市政府鼓励、支持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将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纳入文化强市建设内容;对获得优异成绩的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均给予健全人同等的表彰和奖励。为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各级图书馆均建立了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博物馆、体育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场所都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2010年,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聋人节”、“国际盲人节”等重大残疾人节日里,我市各旗县区组织开展诸如消夏文艺汇演、残疾人自强演讲会、趣味运动会、棋类球类比赛、柔力球培训等文体活动730多场次,参与活动的残疾人数达23000多人次。在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活动期间,市文化局与市残联联合举办了以“绽放生命、共享阳光”为主题,为期20天的残疾人书画、工艺作品展览,并选送96件作品参加自治区书画展,均获优秀奖。固阳县肢残人成峰鹏的麦秆画还被入选上海世博会展出。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获得6枚银牌、1枚铜牌。在广州亚残会开幕式上,我市残奥会举重冠军李瑞芳当选为执旗手。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残疾人的生活,树立了残疾人积极的心态,增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精神面貌。虽然我市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8但与我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相应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下一步我们将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加以解决。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对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营造全市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