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期末教案英雄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洋淀奇特的水景让人向往。文章优美明快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芦花荡,一起感受这片土地上激荡的抗日豪情。来看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期末教案吧!欢迎咨询!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期末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梳理故事情节,掌握复述故事的方式。2.过程和方法目标:进一步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品味本文语言,感悟字里行间真挚的情感。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南斯拉夫妈妈的形象,体味文中流露出来的跨越国界的浓浓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味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形象,感受文章感人至深的语言难点::蜡烛的象征意义。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方法点拨、自读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说到蜡烛,你们能想到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蜡烛歌颂奉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李商隐-无题)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李商隐-巴山夜雨)3.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之苦.(杜牧-赠别其二)4.烛光里的妈妈,借蜡烛歌颂母亲.(歌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蜡烛》,感受小说中烛光里别样的深意。(二)作者介绍西蒙诺夫,是苏联作家。这是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为战争题材,尤以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小说而。如《日日夜夜》《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生动的战时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比较少。是不是这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三)梳理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告诉大家,《蜡烛》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复述故事的时候,注意将清楚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事件:1944年9月19日,苏联红军在南斯拉夫保卫战中,与德国法西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在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时,一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了.一位南斯拉夫母亲不忍红军烈士暴尸战场,冒着德国人的炮火安葬红军战士.她用双手舀干弹坑里的积水,把烈士的遗体拖进弹坑,摆正遗体,并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双手捧土,一捧一捧堆成坟堆,埋葬了烈士.为悼念烈士,她拿出珍藏45年的结婚蜡烛点在坟头上,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四)精读课文,感悟老妇人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听完同学的复述这个故事后,同学们觉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感人还是震撼?)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感人呢?(环境、人、物三者考虑)A.环境(衬托)a.故事发生再二战,文中不乏对枪林炮火的描写,找找看,哪些地方对环境进行描写?(第16.18.20.24.27段)b.思考下作者设置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当时环境危险,突现了老妇人的不顾生死、临危不惧。)B.人物--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故事的主角南斯拉夫妈妈育乞西的刻画,采用什么方法呢?(心理?语言?肖像?神态?动作?)外貌描写:“她太衰老了”:年老体弱--拖动、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黑围巾:(4次:20.28.40.41):表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着色,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动作描写:老人对烈士做了什么事情呢?(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掩埋烈士:非常吃力安葬烈士:亲人礼葬守护烈士:充满敬意在描写这样一位年老体弱的老人在掩埋烈士、安葬烈士、守护烈士时,作者具体用了哪些动词比较震撼人:“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体衰;“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的深痛哀悼。“拖”:年老、行动不便、艰难心理活动:(讨论课后练习第三题)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C.物--蜡烛文中多次提到蜡烛,有哪些地方提到蜡烛了?谁能告诉我蜡烛的来历呢?为什么多次提到蜡烛呢?本文烛光(6次)的象征意义:第28段:交代了蜡烛的来历,说明了这支蜡烛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虽然渺小,但却是老妇人的宝物,老人把它最珍贵的宝物奉献给了烈士,也反映了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结尾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这里的描写不仅仅是烛光的写照,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胜利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小结:蜡烛的深意:1.象征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2.象征两国人民的深厚情意3.象征老人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4.象征和平、希望和胜利.(五)全文小结文中的南斯拉夫妈妈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弱,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情深的境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感情,并且在今后的日子里,付出多一些爱,收获更多的快乐。板书设计蜡烛西蒙诺夫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期末教案2教学目标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展开想像,体验人物心理。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复述故事,把握课文内容。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预习课文生字词,查阅作者孙犁的有关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教学内容《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教学设计导入(可让学生讲抗日战争时的故事,或教师讲“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的故事)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吗?黄帝曾在河北一带活动,三国时的张飞和宋太祖赵匡胤都是河北涿州人。近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更有一些群众英雄,智斗敌人,从容不迫。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小说《芦花荡》,讲的就是一个老英雄智斗敌人的故事。■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投影字词(学生齐读)。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边听边思考。复述故事情节,说说老头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预期目的:把握课文内容,抓住老头子的思想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想像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在品读中展开想像,如果自己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小组讨论交流。预期目的:体味老头子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多角度想像二菱的心理活动,提高体验性阅读的能力。探究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领悟这种描写的高妙之处。从课文中摘抄你喜欢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用心感受并评析。试仿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写学校周围的景物。预期目的:学习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渲染气氛的写法。教师小结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作者还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艺术上融情人景,寄寓作者深沉的情怀。八年级人教版语文期末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2.过程与方法: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教学重点: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过于”二字?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故事情节,在复述中再现文章内容,感受其传奇色彩。在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美点追寻,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感受作品的美。教学过程预设:共四个环节,以朗读、品读贯穿始终。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第二环节:回扣文本——美读美析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把握形象第四环节:融入自我——美说美写教学步骤如下:白洋淀图片——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白洋淀水域辽阔,几十条水道交错纵横,这是在这风光旖旎的白洋淀,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英雄的形象,大家还认识他吗?(学生答:小兵张嘎)今天,让我们走进白洋淀,再来认识一位英雄人物。第一环节:整体美读——复述故事学生自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学生活动一: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第二环节:回扣文本——美读美析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也非常得有感染力。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老头子)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独立思考,用“从句中,我感悟到这是一个的老头子”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老头子的形象。学生活动二:“从句中,我感悟到这是一个的老头子”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老头子的形象。第三环节:深入探究——把握形象学生活动三:学生找出文中对老头子的描写,品读把握人物形象。学生一: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学生二:“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学生三: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提示:1、想想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语调和语速,把握人物形象。第四环节:融入自我——美说美写教师引导:同学们,时光流逝,革命风暴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但老头子的精神却鼓舞着当今的我们。你还知道哪些传奇英雄的故事?学生活动四:你还知道哪些传奇英雄的故事?学生活动五:请发挥想象,联想“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看到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结语——激励学生作者笔下的老头子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新时代更需要老头子一样坚忍不拔、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刚性精神。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以顽强的毅力做基石,拼搏的勇气为力量。在生活的苦难与磨练中,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做一个顶天立地,豪情四溢的新时代的勇士!作业:投影显示。请课外阅读孙犁小说《荷花淀》、散文集《白洋淀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