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奇松、怪石、云雾、温泉”被称为黄山四大奇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阅览室三,去领略黄山松的美。来看看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教案吧!欢迎咨询!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教案1教学构想作家刘成章的《读碑》,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今天幸福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结合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利用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固有特点,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作者读碑的心路历程从全文看,作者读碑经历了三个阶段:1.作者先前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充满了感性色彩和浓郁诗情的阶段。2.作者到南泥湾,解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阶段。这一次解读是作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3.作者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阶段。这一阶段,作者的理性认识已变成了理性思考。二、从语言人手,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感情本文既有大处着眼的鲜明画面、广泛视野和高远立意,又有小处着墨的诗化细节和浓郁感情。如何让它们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是本课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可能将感动传授给学生,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只能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并用心去感悟,才能体味得到。三、引导学生去解读生命和生活中更高的“丰碑”作者读碑,经历了一个长期体验和认识思考的过程,其实这也是一个寻找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不断升华、提炼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在课后和今后的生活中去解读更多的“丰碑”,在解读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学目的1.明确文章结构,理清心路历程。2.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3.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难点: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在作家周定舫的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今天,我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读。(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联系前文,明确异同,自然导入,激发兴趣。)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学情估计:因为本文一大半的篇幅,是在写作者到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以许多同学会误以为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但肯定会有同学认为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主要内容应是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应对办法:①让不同意见的双方在争辩中明辨主题;②如果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教师就从记叙方式上明确,到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内容是记叙中的插叙,插叙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③引导学生看课文的首尾段,特别是首段中这句话:“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2.课堂实际情况。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竞有三种情况,除了设想中的两种以外,还有同学把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内容并列称为主要内容,好在运用“应对办法”中的②、③,很快让学生恍然大悟了。‘3.教师明确。因为从课文的首尾来看,从记叙中插叙的作用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体感知文本”是新课标新理念的明确要求。对课文内容整体而准确的感知,也是品析、探究、质疑的前提,此环节的设计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三、再读课文,明确文章结构,理清作者心路历程1.插叙手法的运用,既是本文的记叙特点,又是本文结构特点,请学生利用这个特点,划分本文的层次。学情估计:因为有教师的提示和前一个环节的基础,对本文三个层次的把握应该不是难题。第一层、第二层闻的标志非常明显,第6自然段是一个明显的转折和过渡段。第二层、第三层的起止学生可能会有一些争议,因为第14自然段的过渡段特点不像第6自然段那么显而易见。应对办法:①从内容上让学生明确第14自然段主要还是在写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还是插叙内容,当然应是属于第二层次。②从语言的前后呼应上看第14自然段的第1、2句与第15自然段的首尾是相呼应的。基于此,第14、15两个自然段应归为一个层次,既然第4自然段可上可下,当然是过渡段,因为只有过渡段才具备此种特点。2.课堂实际情况。学生的回答基本与估计相同,起用应对措施,轻松解决了学生的疑问。3.老师明确。只要首先挑出插叙内容三个层次就一目了然:第一层:第l自然段一第5自然段第二层:第6自然段一第13或14自然段第二层:第13或14自然段一第15自然段(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落实单元提示中“注意把握文章结构”的单元要求。)4.请在把握三个层次内容的基础上,勾画出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心路历程。学情估计:①在前面几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大概地勾画出作者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心路历程并不难。那就是:从并没读懂到读懂。②插叙内容是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把它概括为心路历程的一个环节,学生要么是没这个意识,要么是没这个能力。应对办法:先让学生勾画出“不懂”到“懂”的粗线条,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课堂实际情况:学生对作者情感变化从“不懂”到“懂”的把握很轻松。但对“不懂”的理解却很肤浅。(他们可能忽略了第6自然段中的这样一句话:“我竟发觉,我并没有读懂”,这说明作者先前是认为自己读懂了的。)此外学生明白插叙部分是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但在概括上,多从事件上而不是从情感上去把握,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也说出了“感悟”、“震撼”等诸如此类的词语。教师明确: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作者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勾画出来就是如下的心路历程:并没有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震撼、感悟于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终于读懂人民英雄纪念碑。(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也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的开始。)第二课时四、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的情味和作者的情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令自己欣赏、感动、震撼的句子或段落,并从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进行旁批。学情估计:经过了两次默读和一次朗读,学生按教师要求勾画出那些句子和段落并不难,难的是怎么通过朗读这一手段,去体味语言中的情味和情感,并把它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应对办法:①在朗读上提示学生注意语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②品味语言,提示学生以修辞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上人手。③体会情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2.课堂实际情况。学生在品析段落的勾画上大同小异,第4、6、8、9、11、12、15几个自然段涉及得比较多。在朗读上,学生明显无法通过朗读去体味情感,或是无法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语言的品味在教师的提示下从两个方面读,学生很有心得。情感的体验只有靠多朗读、多体味才能解决。3.教师明确:①本文的情感悲壮、激昂、深沉、肃穆(不仅仅是学生所说的悲伤悲痛)。②这种情感的表达,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设问、反问、对比、引用、反复等修辞方法)和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描写、抒情、记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此环节的实践,新课程的三个维度目标尽在其中,而且让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品味中,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五、延伸与拓展1.结合第11课和本文,谈读你对单元课题“丰碑”的理解。学情估计:经过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丰碑”的理解应该有了一个由浅渐深的变化,至少能知道它决不只是一座钢筋水泥的建筑,而是一种精神和意志的象征。但要谈得更广泛、更深入,估计会有困难。应对办法:①引导学生阅读单元提示语第l段。②引导学生参看“丰碑”单元的课文目录,指导他们发掘第13、14、15课与“丰碑”的内在联系。2.课堂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已经从外到内,由浅渐深地认识了“丰碑”,但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确实还不够。参看第二单元目录,发掘第13、14、15课与“丰碑”的内在联系很有实效。一下子拓展了学生思维,加深了他们对“丰碑”的认识。不像单元提示语,如果不以课文为依据还是显得抽象。3.老师明确:“丰碑”决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和高大的建筑,它是一种意志和精神的象征,是一段历史的凝固,是一种英雄的崇拜。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是“丰碑”,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是“丰碑”,一个高尚的精神品质也可是丰碑。六、布置作业(二选一,一周内完成)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大决战》《长征》《血战台儿庄》等影视剧中的相关片断,联系“丰碑”读体会。2.参观解放公园苏军烈士墓和汉口江滩的防汛纪念碑,以“读碑”为题写篇小文章。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运用树状结构图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运用提要式的阅读策略,通过品读重点词名、感情朗读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黄山松的特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运用提要式阅读策略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和精神,感悟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用“提要式”阅读方法提炼关键词,体会黄山松的特点。教学准备教科书、学习卡片(一)(二)、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背景课件)1、激情导入。(播放视频)2、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山,去领略黄山奇松的风光。3、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介绍作者丰子恺。2、交流课前预习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3、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关注“罅、邛、髓、娉”等字的读音,体会“石罅生、言疏煮石髓、臆测、娉娉婷婷”的意思。学生提出读不准的字音及不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解答,扫清文章的障碍。三、发现文章结构特点,借助中心句,理清文路。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分别写了黄山松的哪三个特色,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总——分)2、在书中画出写黄山松的三个特色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中心句)3、给三个自然段分别加个小标题。四、熟读课文,梳理结构。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交流展示。第二课时一、板块解读,回顾导入。1、由板块主题“名山奇景”切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山松》是名山奇景板块中的1文章,黄山便是名山,而黄山松以奇闻名于世,与黄山的怪石、云海、温泉被誉为黄山“四绝”,堪称是奇景。加之这篇文章的作者丰子恺先生,是我国的作家,黄山松又是1文质兼美的散文,名家名篇,又选入名山奇景的板块中,教材编得多么恰如其分啊!2、用树状结构图,回顾梳理课文内容。(板书,构建结构树)小结: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脉络也清晰的显现出来,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独具匠心。二、指导运用提要式阅读策略,学习黄山松的第一个特色。1、巧妙引导,明确任务。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长文如何品读,丰子恺先生又是怎样把黄山松的三个特点形象而又传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看看在研读的过程中能否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帮助我们高效、准确地把握出作者都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首先,我们来关注第一个特色。2、自主学习,提炼方法(1)出示学习指南一:学习指南一1.默读描写黄山松第一个特色的相关段落。(建议2分钟)2.完成学习卡片(一)。(建议5分钟)3.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建议5分钟)4.全班交流。(预计13分钟)(2)学生进行了自主性学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化指导。(3)小组交流学习卡片的内容,教师参与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观察。(4)全班交流,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苍翠、坚劲、窈窕、郁郁苍苍、娉娉婷婷等词语,体会黄山松长势葱郁的特点;结合“不可思议”一词,体会黄山松生命力的顽强。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黄山松顽强的精神品格。(相机引入图片、视频资源,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