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人际沟通与交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际沟通与交往第四章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Icandowhatyoucan’tdo,andyoucandowhatIcan’tdo.Togetherwecandogreatthings.”我可以做你不能做的事,你可以做我不能做的事。我们在一起就可以做伟大的事。本讲内容一、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四、人际交往的有关理论五、优化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方法一、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马斯洛(Aaslow,A.H.)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即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失性的需要,否则,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了社会关系,人的本质也无从规定。心理小实验:人能承受多少孤独?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独呢?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该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被测者。为制造出极端的孤独状态,实验者将学生关在有防音装置的小房间里,让他们戴上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又让他们戴上木绵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上了一个气泡胶枕。除了进餐和排泄的时间以外,实验者要求学生24小时都躺在床上,营造出了一个所有感觉都被剥夺了的状态。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孤独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个小时还能撑住,之后,学生就吹起了口哨或者自言自语,烦躁不安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频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实验持续数日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到第4天时,学生会出现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速度迟缓,以及对疼痛敏感等症状。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人的身心要想正常工作就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孤独实验场景示意图(二)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性需要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指出:群体合作具有生物保存与适应的功能。如果没有群体的合作,不仅是人类,许多生物都会灭绝。(三)人际交往还是完善自我的需要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Rogcrs,C.R.)认为: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而且可以分享许多隐秘的情感:对未来的梦想、内心的感受、隐秘的冲动……人际交往对人生发展是有益的:沟通可以相互启迪、丰富彼此人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四)人际交往也是信息交流的需要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信息交流有利于启迪思想,开发智能,使思维撞击,就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五)人际交往是自我决策的需要人际交往可以促使自我了解:在做自我决策之前,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对自己做一个恰当的自我评价。人际交往可以获取建议和帮助: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在做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信息。互动活动一操作: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人的搀扶之下,沿着指导者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其间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活动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讨论:(1)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2)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使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课堂活动:画出你的人际关系图:用距离的远近代表彼此关系的远近,并思考与不同人的交往方式有什么不同?家人同学朋友第一层次:联系。很多,无谓的闲聊第二层次:相识。人数较多,事实层面,不谈私事。第三层次:朋友。几个,沟通广泛深入。第四层次:挚友。1-2个,用心投入感情。(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层次性信任:你可以信任我1.讨好型总爱道歉、宽慰别人、忽视自己、压抑自己、围着别人转、易受伤害指责(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2.指责型总爱挑毛病、攻击性、自以为是、自我中心、管理能力、领袖才能、控制、高压3.超理智型冷漠、与人疏远、刻板、重分析、解决问题、人情味淡、冷静、头脑清楚、有观点、研究型4.打岔型思维跳跃、心胸开阔、创造性、富有弹性、不确定、情绪波动、说不准、另类型、独特5.一致型与自己和情境和谐、个人协调、平衡、稳定性、成熟、有血有肉、有理性、比较全面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课堂讨论:你在人际交往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一)不敢交往集思广益:你来开处方!原因:害羞、自卑表现:紧张、焦虑克服:(二)不愿交往原因:缺乏自信、宽容和信任表现:回避社交克服:(三)不善交往原因: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表现:交往障碍克服:四、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一)人际交往的基本概念1、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2、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这是两个既联系又区别的概念。人际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途径;而人际关系则是人际交往的表现和结果。两者的区别是人际交往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以及行为方式程度等;人际关系侧重于在交往基础上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和结果。从时间上看,人际交往在前,人际关系在后,人际交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人际关系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人际吸引规律人际吸引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是个体对他人给予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在人际吸引中占主导成分的是人的感情。1.邻近律邻近律指人们生活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容易接近,彼此越容易相互吸引,这一规律也称为时空接近原则。“远亲不如近邻”就是邻近律的具体体现。邻近律的发生不是无条件的,在以下两个条件的作用下,邻近律才能发挥作用。第一,交往频繁。第二,产生积极的交往体验。邻近律在人际关系建立之初,所起到作用较大,但是随着交往的深入和彼此了解的加深,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将逐渐减弱。2.相似律相似律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如果双方或几方在年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尤其是认识态度上具有某种一致性和相似性时,容易相互吸引。相似性的因素很多,包括文化背景、民族、年龄、学历、修养、社会地位、职务、思想成熟水平、兴趣、态度、观点、专长等方方面面。3.互补律互补律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当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会产生强烈的人际吸引。也就是说,交往的双方,当一方所具有的品质和表现出的行为正好可以满足另一方的心理需要时,前者就会对后者产生吸引力。互补性与相似性并不矛盾,只不过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和领域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在人际关系建立的最初阶段和较低水平时,人们更注重相似性因素。但在人际关系发展的高级阶段,则是互补性占优势。并非所有的相反特征都能互补。4.对等律对等律是指人们在社交中常具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即喜欢同那些同样喜欢自己的人交往。“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证明:人们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喜欢那些给自己带来愉快感的人。5.个性吸引律个性吸引力主要包括外表、性格和能力。(1)外表亚里士多德曾说:“美丽是比任何介绍信更为伟大的推荐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格尔(H.Sigall)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外貌与交往关系密切。(2)个性个人的吸引力最根本的还在于一种使人喜爱、仰慕并渴望接近的个性品质。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N.H.Anderson)1968年曾经进行了一项研究,将555个描绘个性品质的形容词列成表格,让大学生被试按照喜欢程度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结果被大学生列为最喜欢的品质、最不喜欢的品质和中间品质的前19个个性品质排列如下:令人喜欢的个性品质中间品质令人不喜欢的个性品质真诚固执古怪诚实刻板不友好理解大胆敌意忠实谨慎饶舌真实易激动自私可信文静粗鲁智慧冲动自负可信赖好斗贪婪有思想腼腆不真诚体贴易动情不善良热情羞怯不可信善良天真恶毒友好不明朗虚假快乐好动令人讨厌不自私空想不老实幽默追求物欲冷酷负责反叛邪恶开朗孤独假装信任依赖别人说谎我国西南师大的黄希庭教授于1983年曾经主持了“关于大学生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的课题,运用社会测量、访问、观察等方法对21个班级进行了人际吸引的研究,发现每个班级内部有少数人缘型学生和嫌弃型学生。人缘型学生是最受欢迎的人,一个30人左右的班级内有2-3个人缘型学生,他们的个性品质见下表:人缘型的个性品质次序个性品质人数百分比1尊重、关心他人,对人平等,一视同仁,有同情心391002热心班集体活动,对工作热情,责任心强3794.93持重、耐心、忠厚老实3794.94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3692.35聪颖,善于独立思考,成绩优良且乐于助人3589.76重视自己的独立性格和自治,有谦虚的品质3589.77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2051.38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1538.59温文尔雅,仪表美512.8嫌弃型的个性品质次序个性品质人数百分比1自我中心,不为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着想,忌妒心强551002对集体工作漠不关心、敷衍了事,缺乏责任心551003虚伪、不诚实,固执,爱吹毛求疵5090.94不尊重他人,操作欲、支配欲强4581.85对人淡漠、孤僻、不合群4581.86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性格4378.27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鲁、粗暴、神经质3970.98狂妄自大,自命不凡,浮夸3869.19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他人,甚至看不起他人3563.610自我期望很高,小气,对人际关系关于敏感3054.511势利眼,想方设法巴结领导,而不听取群众意见3054.512学习不努力,无组织纪律,不求上进2443.613兴趣贫乏1832.714生活放荡814.5(3)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与使他人喜欢程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特别是有某些特长的人,会增加人际吸引力。追星族就是典型的对他人某方面能力和特长的极度崇拜。同时,能力或才华与外貌具有互补性。一个长相一般甚至丑陋的人,如果其才华出众,或者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其能力因素就会起主导作用,产生人际吸引,而其相貌劣势可以被忽略或接受。但是,能力与吸引力之间并非总是成正比的关系,有些能力超强的人,反而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孤立和排斥。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他让被试听录音。录音带有四种声音,显示出四种不同能力条件的人:A.能力超凡的人;B.能力超凡但犯了错误的人;C.能力平平的人;D.能力平平又犯了错误的人。结果发现,最受欢迎的人是第二种,最不受欢迎的人是第四种。实验揭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一个有能力的人来说,偶尔的小过失并不会使他失去吸引力,反而使他更接近普通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三)人际交往的交互分析理论哈里斯(Harris,W.T.)提出四种人际交往的态度类型。“我好,你不好”——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会交往“我不好,你好”——自卑怯弱,不敢交往;“我不好,你也不好”——悲观绝望,回避社交,不想交往“我好,你也好”——积极乐观,尊重、宽容他人,善于社交柏恩的PAC理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柏恩认为人的人格中有三种成分,分别是P(parent)、A(adult)、C(child),每种成分的行为表现不同。人的就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每种人格类型的表现如下:P型:P型占优势的人格结构,以权威和优越感为特征,表现为统治、支配、教训,按主观意志办事,独断专行,讲话多以命令的口气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