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很多人对汉语有这样的误解:学汉语应该是学校的事;只有上语文课才能学语文,只有翻开语文书才能学语文。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它没有理解中国人最本质的东西。来看看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的教案吧!欢迎咨询!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了解本诗铺叙细节,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学会通过诵读去体会把握诗中情感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反复诵读,体会回环、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情感,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二、教学重点揣摩语言,理解诗中形象,领会作者深沉的情感。三、主要方法分组比赛,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前几天,晓风来我校作报告,内容之一,就是学会感恩。我觉得这个题目选得太好了。是啊,应该学会感恩!因为人是在恩惠的阳光雨露里长大的。学会感恩是做人的起点,学会感恩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学会感恩才能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上个世纪,有个最懂得感恩的诗人,他把最真挚的感激之情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他就是诗人艾青。(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挚情感。2.揣摩诗歌语言,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3.感受母爱亲情,学会感恩。(三)分组比赛,合作探讨1.第一轮比赛:诵读大致过程:(1)宣布比赛规则。两组合作读一遍课文,第一、三组读1~7节,第二、四两组读8~13节;推荐代表诵读;没人读算弃权。(2)准备两分钟。(3)各组轮流读(4)集体评议,奖给优胜组一个五角星。2.第二轮比赛:各组轮流提问,自由解答宣布规则:(1)时间15分钟(2)一组提问,其它组自由解答。(3)每提一个问题或每一次正确回答,其组均加一个五角星。(4)提的问题没人能回答,提问组再加一个五角星。两分钟准备──开始提问──评出此轮优胜。3.第三轮比赛:老师提问,学生抢答此轮比赛视上一轮提问的情况而定,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刻,就少提问;如学生的理解还较浅,那教师就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安排时间大约5分钟。答对一个,其组加一个五角星。如:(1)大堰河是怎样的形象?(2)作者是这样塑造这一形象的?(3)第12节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4)本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4.算出三轮比赛各组所获得的五角星总数,确定优胜组,予以表扬。(四)拓展延伸思考讨论,自由发言1.问题:学了这首诗,你对自己的父母特别是母亲有没有一些深的认识?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感恩自己的父母?2.自由发言五、课堂小结学会感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修养、令人敬佩的人。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开始。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2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探讨小说的主题。教学重难点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说的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教学方法讨论探究等教学工具多媒体、常规教具教学准备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问卷调查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作者介绍幻灯片展示情节简要回顾与结尾猜想问:整个故事围绕什么展开?项链问:故事基本上可分为几部分,以“项链”为中心词来概括。借――丢――赔――假问:哪个情节最为震撼人心?结尾问:故事结尾“抖了一个包袱”,出人意料,奋斗了十年竟然就是为了这一挂假项链!真相大白了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大胆推想,同组讨论。估测可能结果:a、得到全部赔款(可能性不大)b、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坦然接受了,皆大欢喜c、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放弃了(可能性不大)d、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索要赔款(可能性不大)e、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淡然处之估测玛蒂尔德情感表现:a、伤心难过,感到命运不公。b、非常生气,抱怨对方未能提醒(可能性不大)c、感到震惊,但很快调整过来,明白了生活的一个幽默,淡然处之。d、百感交集以致精神崩溃、喜怒无常。(可能性不大)人物性格分析过渡:刚才同学们的各种设计都是基于对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根据文本来分析一下主人公玛蒂尔德。1、问:在借项链之前,莫泊桑对她有过一些介绍。从首先外貌看,她长相如何?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让学生1读)问:莫泊桑说“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的资格”,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美丽动人”意味着什么?是通往上层社会,过上奢华生活的敲门砖。问:文中有没有现成的例子?佛来思节夫人,她是玛蒂尔德的“一个有钱的女朋友”,而自己则连陪嫁的资产也没有。问:长相是美丽动人,那么为什么作者用一个副词“也”?主人公欲望与处境的反差,虽然具有这一资格,但是她缺少机遇、确切地说是门第和金钱,因此她不甘心。这里表现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让学生1重新读)问:一、二两段还有没有表现这种“不甘心”感觉的词语了?只得、只好问:当我们心有不甘,内心自然会充满对未来的各种想法,那玛蒂尔德在梦想什么?思考三、四、五段,总结为几类。豪华的住宅、精美的饰品、与男子闲谈、美味的食品――――“物质享受”问:对于这些物质享受作者用了“梦想”一词,却没有用“幻想”或“想象”之类的词语。为什么?“梦想”本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妄想,二是渴望。玛蒂尔德对这些物质享受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但玛蒂尔德的社会地位似乎暗示了这一切是难以实现的。问:当梦想不可得,玛蒂尔德感到怎样?用文中话来说。“伤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一个“常常”,表现出这种苦痛的“绵绵无绝期”。过渡:在痛苦之中的玛蒂尔德终于得到一个绝好的机会,那就是可以参加教育部部长举行的夜会。接下来就是借项链和陶醉于舞会幸福的云雾里的情节了。乐极生悲,在慌忙赶回家的时候,丢失了项链。2、我昨天作了一个问卷调查,我发现同学们有一个观点惊人地相似。这些同学的观点都是基于小说开头的介绍和参加舞会前后的情节。展示幻灯片:玛蒂尔德充满了虚荣心,借项链和丢项链都是对其虚荣心的极大讽刺玛蒂尔德为虚荣心付出了青春话题:你是否也认为是“虚荣”,为什么?如果不是,你认为应该是什么?话题准备:什么是虚荣?虚荣应该是“停留于表面上的光彩”,言下之意是一种虚幻的荣耀,这种荣耀在汉语中指得是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玛蒂尔德虚荣吗?我认为这肯定是有一点的,例如“她一向就是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这种虚荣我们有没有?这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只要不是在虚荣里面迷失自我,就无可非议。但是仅仅认为她虚荣是浅显的。理由是:玛蒂尔德七个“梦想”侧重于物质生活,很显然,她极度渴望能进入上层社会,过着一种高贵奢华的生活,这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似乎是被人鄙弃的,因为中国人讲究“安贫乐道”。而西方则讲人权,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无可非议的。特别是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物质生活的极度渴望是整个社会的特点。因此,我们能否说,玛蒂尔德有着对梦想的渴望,不甘于现状。刚开始这种渴望仅仅停留于幻想之中,而不是以辛勤劳动来换取,这就是她人性的弱点了!舞会时候的陶醉是不是强烈虚荣心的暴露呢?是暴露了,但仔细分析似乎有些浅显。她“得到成功”,她“狂热”、“兴奋”地跳舞,疯狂地陶醉了!那她成功的表现是什么?因为什么而兴奋?文中写道“所有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很显然,他现在正在享受上流社会的生活,他当初的“梦想”得以暂时的实现了,她证明了自己可以在上流社会中获得尊重。总之,虚荣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渴望幸福生活更是无可非议的。因此虚荣心不应该成为批评她的理由。渴求幸福,无可非议。但是这种渴望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她输给了自己性格的弱点。过渡:中国人说“乐极生悲”,项链丢了。经过十年辛苦,玛蒂尔德终于还清了债务,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有什么变化?外貌和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外貌变苍老了:由一个“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变成了“显得老了”“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出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学生2读出来)问:那性格有变化吗?性格变化1、变得勤劳了。过去停留于幻想中,后来的她能够以“英雄气概”面对,变得非常勤劳。性格变化2、敢于面对现实。由过去的舞会后“逃跑”,到现在勇敢面对佛来思节夫人。问:玛蒂尔德对于当初那个舞会感到后悔吗?文中哪句话有表现?“他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学生3读)还是很向往那种生活的美好。也许如果生活能够再来一次,他还会选择参加舞会,但是悲剧也许不会重现。总之,玛蒂尔德外貌变得苍老了,但是她得性格却变得现实了,成熟多了。具有了更多美好品质。照应课堂开头:根据以上分析,玛蒂尔德听到假项链的消息时会怎样呢?可能是获得部分赔偿,皆大欢喜,赔偿方式可能是多样的。主题分析过渡:小说借助这样一个人物要告诉读者什么呢?幻灯展示学生观点总结:幻灯片主题1、从哲理角度概括,也许就是莫泊桑本人所说的:“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主题2、从情节角度看,对玛蒂尔德遭遇表示同情,赞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主题3、结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生活细节与人物精神的结合。(幻灯展示《羊脂球》等故事梗概)结合这些作品和时代背景可以看出,这篇《项链》主题在于表现玛蒂尔德克服人性弱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这是对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欲望膨胀、精神贫瘠现象的鞭挞和指引。引申拓展通过鉴赏这篇小说,我们有很多收获:1、小说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匙。2、小说人物,是立体的、发展变化的,我们要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追寻人性发展轨迹。七、课外思考尝试以性格的全面观、发展观去分析其它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3教学目的:1、认识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过程:语文是什么?学习语文就是享受生活很多人都对语文存在这样的误解:学语文应该是学校的事;只有在语文课上才是学语文,只有打开语文书才是学语文。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其没有理解语文最本质的东西:语文与生活紧紧相连,是生活给予了语文生命。我们从呱呱而哭,到牙牙学语,到能够说出令人忍俊不禁的成熟话语。其实,当我们悉心倾听一个人的幽幽诉说时,当我们沉醉于慷慨激昂的演讲时,当我们倾听自己心灵的回音时,当我们复述一个幽默的故事时,当我们聚在一起阐述一个观点时,当我们消除了误会相视一笑时,我们就是在学语文吗?生活处处是语文,语文时时是生活。在生活中,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语文和生活并存。语文的点点滴滴都是生活,哪怕是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诵读,一个句子的理解,一个意思的表达,一种语气的运用,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只依靠语文书,更要从丰富的生活中去汲取。因此我才说,学习语文就是享受生活。语文是文化,更是生活,它存在于时时处处,与我们的苦乐悲欢息息相关。因此,学习语文是享受快乐的过程,是享受创造的过程,更是享受生活的过程。一、语文的魅力(1)投影: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语音的抑扬顿挫,文字的象形意会,词语的丰富多彩,话语的妙趣横生。--朱学坤《语文的魅力》从各个方面举例来说明语文的魅力。举例1:汉字有很多意义联想的组成部分,不仅有趣,也便于记忆,安,屋顶之下,一个“女”。表现女性柔弱,不宜在外,“宜室宜家”,才是安全的。家,屋顶之下,豕表示猪,代表牲畜,说明农业社会里一个家庭必须有一定的家畜。女和母在古代的甲骨文中这两个字基本形状是一样的:母字比女字多了两个点。表示乳房,象征着同是女性,不同在于生养和哺育孩子。愁字表示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秋天里人们为过冬而发愁。举例3: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一对好朋友,常常在一起吟诗作对,互为戏谑。有关他们的趣闻还真不少呢。有一天,两个人共同乘船欣赏江上晚景,苏东坡抬头一看,忽见岸上有两条狗正在争抢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