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合金结构钢圆锭纵裂纹的研究与控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低合金结构钢圆锭纵裂纹的研究与控制范鼎东朱瑞田焦兴利摘要:从温度、成份、流股等方面对低合金结构钢圆锭纵裂纹形成的机理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找出了控制圆锭纵裂纹的有效方法,对降低质量成本有所裨益。关键词:圆锭纵裂纹控制STUDYANDCONTROLOFLONGITUDINALCRACKINROUNDINGOTOFLOWALLOYSTRUCTURALSTEELFanDingdong(MaashanIron&SteelCo.Ltd.)ZhuRitian(MaashanIron&SteelCo.Ltd.)JiaoXingli(MaashanIron&SteelCo.Ltd.)Abstract:ThemechanismofLongitudinalcrackformationhasbeenstudiedindetailintheroundingotoflowalloystructuralsteelfromaspectsoftemperature,compositionsandfluidflow.Atthesametimetheeffectivemeasuresofcontrollingthelongitudinalcracksintheroundingotareputforward,whicharemorebenefitialtoqualitycostreduction.Keywords:roundingotlongitudinalcrackcontrol1前言纵裂纹是钢锭的主要缺陷之一,是浇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管纵裂纹的形成机理至今还没有最后而定论,但在钢锭废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且圆锭更加一筹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过去的生产中,我厂一直受圆钢锭纵裂纹的困扰,每年损失数以百万,所以多年来工程技术人员也一直在探索其解决的方法,但收效甚微。自从1998年9月系统试验研究以来,取得明显效果。图1是试验攻关前后的纵裂纹废品的发生情况。本文就马钢在攻克圆锭纵裂纹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技术工作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圆锭裂纹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寻找出有效控制方法。图11998年1月~1999年4月圆锭纵裂发生率情况2主要工艺及其参数2.1工艺路线初炼钢水→钢包→SKF精炼炉→LF+VD→出站→浇注→模注→脱模→精整2.2锭型尺寸锭型锭重模高上部直径下部直径圆2.886t2170mm492mm437mm2.3温度参数SKF站温度(上部)1550~1565℃开浇温度(1520±15)℃脱锭温度<500℃2.4主要钢种50Mn20CrNiMoCL603试验方法及结果钢锭的纵裂纹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文献[1]和[2]都分析了大小原因数十条,对于这些复杂原因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定量数学描述将相当困难。因此,本试验对人为的非可控因素作为管理因素处理,没作为实验重点,而是把重要的工艺方法和参数作为试验重点。对开浇温度的稳定性的参数控制,模温的参数控制,Als含量控制及钢水进入模内流股方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如图2~7和表1所示(图2~图7数据见附件)。表1浇注过程中模温有关数值位置初始温度/℃最高温度/℃极差/℃达到最高温度时间/min浇注温度/℃最高温度持续时间/s钢锭模A上部8250141910725中部9248239081152427下部854263418131钢锭模上部314774469130B中部3247444277152622下部334344017821图2浇注温度与纵裂关系图3浇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4温度波动与纵裂纹的关系图5模温与纵裂纹的关系图6模温变化曲线图7Als含量与纵裂纹的关系4结果分析4.1浇注温度对纵裂纹的影响通过现场的跟踪统计,浇注温度对纵裂纹的影响呈现出抛物形曲线关系如图2所示。当浇注温度在1520~1530℃之间纵裂纹的发生率最低为0.2%~0.3%,随着注温的升高或降低纵裂纹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注温的升高,钢水的过热度增加,使得锭壳表面与液芯的温度梯度增大,热应力增大,同时由于注温的升高,使得钢锭的激冷层减薄,在静压力的作用下,使得钢锭产生纵裂的机率增大,温度越高,纵裂的发生率就越大,这与有关文献[1]、[2]所述相吻合。但是,人们一般认为低温有利于克服纵裂问题与本试验有相悖之处。看来这与浇注工艺相关。在正常状态下,浇注温度的降低,意味着过热度减少,钢水被注入钢锭模后,在其温差的作用下,低温钢水的产生的激冷层将大大增厚,使得抵抗静压力能力大为增强,而且,对于0.60%C的钢,在800℃以前几乎没有转晶问题,都是奥氏体,组织应力不会成为纵裂纹的主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低温钢水浇注的确有利于减轻纵裂纹。不过图2所示的当过热度低于某一数值后,纵裂纹发生率将随着过热度的降低而迅速升高。这是注流进入钢锭模的流股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当钢水进入模内的流股最大冲击力位于钢锭模中心,由图8(a)所示,那么这将意味着激冷层厚而均匀,钢锭外壳的收缩虽大,但都指向锭芯,纵裂纹也是不会产生的。问题在摆放模具时,每一个模具的模底砖与底板的淌道尾砖都能位于同一条中心线却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车注工艺的浇注方式,因长距离的火车运输,移位的情况更是难以避免。只要模底砖与淌道尾砖不在同一条中心线,钢水进入钢锭模的流股状况将如图8(b)所示。其钢水流股偏向的一边,由于传热条件和流股的搅拌作用,必然使得激冷层(过热度过小时,有可能在远离流股的钢水,已结晶形成柱状晶体)过薄。同时,由于低温浇注往往采用冲压的办法把钢水浇下去,这时将会进一步加重流股对其偏向一侧的激冷层以及生成的少量柱状晶进行的冲击。这种冲击同过热度的情况明显不同。一方面是由于温度低造成的钢液粘稠,在其回流区内,注流的动压较多地被消耗于克服流体上升的阻力,使流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过热度高时,钢液流动性能良好,尽管流股中心线有所偏离,但偏离中心的流股由于上升无阻,对钢锭的激冷层的结晶过程影响较小,所以截面上存在的凝固拉应力不平衡程度不太严重,不会因凝固的拉力而产生裂纹。因此在低温下浇注造成其流股偏向的一侧凝固相对薄弱的部位会在其粘稠钢液流股的冲击下变得更加薄弱,这样使得整个钢锭的冷凝外壳的截面上收缩拉应力极不均匀,因此形成纵裂纹的机率将会明显增加。图84.2钢包钢水的温度的稳定性对纵裂纹的影响钢包钢液温度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浇注过程的顺利进行,钢包钢水的温降由钢包装满后的钢水热平衡所决定:MCpdT/dt=Q1+Q2+Q3式中M——钢水重量Cp——钢水比热Q1——钢液辐射热损失Q2——包衬使导热损失Q3——对流热损失在浇注过程中M,Q1,Q2,Q3,这些都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图3中的曲线Ⅰ就是试验调查情况(未采取技术措施前),图4给出了一包钢水浇注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纵裂的影响程度,它随着浇注过程的温度波动幅值大小而变化。波动值越大,裂纹的倾向性就越大,其机理与浇注温度的影响相一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多板浇注,钢包内钢液温度的稳定性一般较差,在不采取适当的措施时,开浇温度与末板温度的差值一般在20℃左右。但最大值与最小值难以准确预测,操作者靠经验判断时常有偏差,因此,注温与注速的合理配合将变得难以控制,因此浇注后期的裂纹状况将比前期严重。由此可见,稳定钢包内钢液温度对其纵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1)式可以看出,钢包容量、包衬材质、周转时间、使用次数、烘烤温度与时间及其保温状况等均影响着浇注过程的温降,其温度波动越小,裂纹的发生率就越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减少Q1,Q2,Q3的三项热损失,而在钢包内热损失中,Q3损失是次要的。所以减少Q1,Q2损失是其控制重点。其减少钢液辐射热(Q1)损失的根本办法就是强化钢包顶部的保温和蓄热能力。减少包衬传导热(Q2)的损失的根本措施就是提高钢包壁衬的蓄热能力和减少其导热损失。为此,我们在精炼钢包上采取了几项技术措施:①增大并稳定精炼渣量,顶渣加入量>1200kg/包,渣层厚度≥200mm;②在钢包出站浇注前加入250kg/包的覆盖剂;③采用复合型双层钢包保温层,使精炼包的外壳温度≤220℃;④加强钢包的烘烤的过程控制,周转钢包烘烤时间≥1h,备用钢包的烘烤时间≥4h⑤控制出站与开浇间隔时间≤25min。通过几项措施的实施,使得浇注过程的温度变化明显减小而且稳定,其结果如图2的曲线Ⅱ所示,平均温降为4.75℃,这与纵裂的发生率下降相对应。4.3模温对纵裂的影响模温对产生纵裂的影响不常被人们重视。试验中我们对浇注过程中模温变化情况进行测试,并跟踪其纵裂纹的发生情况,结果如图5和表1所示其测试。结果表明,钢锭模的初始温度在60~100℃时,钢锭纵裂纹产生机率较小,当模温超过120℃或低于50℃时,纵裂的产生机率明显上升。曲线也呈抛物线型,前者是因为,模温的相对提高,使其钢水进入钢锭模后温差减少,最先形成的激冷层相对较薄,在其静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纵裂纹的机率将相对增加,而对于后者,由于模温相对较低,所形成的激冷层相对较厚,但是由于体积的收缩原因,使得模锭之间的气隙将增大,阻碍了锭与模间的热交换,而且由于模内钢水对模壁的热辐射作用,使得钢锭模内壁上下温差相对较大,激冷层的厚度将发生变化,这样组织应力的不均匀性将导致纵裂纹的增加。因此,模温适中时,一方面可以获得足以承受静压力的激冷层,另一方面模锭间的气隙小,传热状况相对良好,其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均匀而又不过大,从而使得纵裂发生的机率降低。表1是我们对两根不同初始温度的钢锭模在浇钢过程中测试的有关参数。由表可见,初始模温遍所达到的最高模外壁温度也有所提高,达到最高壁温的时间也有所延长,最高温度的持续时间却有所减短。前者是由于模体自身吸热的结果,而后者可能是由激冷层厚度的差异导致收缩量不一样,模锭间的气隙大小程度对传热影响的结果。其图6所示的模温变化情况,反映了初始模温高的变化曲线的斜率变化比初始模温低的要小,模温开始升高的时间比较早,且模子上、中、下部位的温度梯度也小,因此初始模温高的钢锭模在浇注过程中,钢锭凝固的温度梯度减小,锭模的热冲击减弱,激冷层减薄,这与图5反映出的状况相一致。4.4成分对纵裂纹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就其化学成分与纵裂纹的关系作了分析调查,在其主要成分C、Si、Mn、P、S所要求的范围内,其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但是Als与纵裂纹的关系却有明显的规律性,其结果如图9所示。Als在0.010%~0.015%的范围内纵裂发生率出现了峰值。这看来与AlN的含量有关。因为在用铝脱氧的钢中N和Al通常结合成AlN。AlN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比在铁素体中小。钢冷却时发生奥氏体到铁素体的转变,同时AlN由奥氏体中进入晶界上的铁素体中,使钢的强度尤其是塑性大大降低所致。有资料指出当钢中的酸溶铝含量大于0.001%时冷却中析出的AlN量猛增,这样将使裂纹倾向性增大。由于我厂SKF精炼炉所炼钢种对Als含量大多有要求,而且w(N)大多波动在(6~8)×10-5的范围内。根据AlN的分子组成可知,N的重量百分比占34.18%,如果N全部与Al相合,生成AlN,则所对应w(Al)将为0.012%~34.18%,如果N全部与Al相合,生成AlN,则所对应w(Al)将为0.012%~0.015%,这将与图7中的峰值完全对应。但是当Als的含量超出0.015%以后,Al将以合金元素析出,可以明显地提高钢的塑性,从而使得AlN的不良影响得到控制,因此把Als将以合金元素析出,可以明显地提高钢的塑性,从而使得AlN的不良影响得到控制,因此把w(Als)控制在0.015%以上对减少纵裂纹是有作用的。5结论(1)尽管纵裂纹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但是通过合理的技术参数和工艺参数的控制,还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2)提高钢包钢水温度的稳定性,使注温稳定在1520~1530℃之间可有效地防止纵裂纹的产生。(3)合适的初始模温(60~100℃)以及摆正钢锭模可以使纵裂纹得以减少。(4)w(Als)≥0.015%时,对防止纵裂纹的产生有利。基金项目:—本成果通过安徽省科技成果鉴定作者简介:联系人:范鼎东,高级工程师,安徽省马鞍山市(24300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